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1949年,经过多年的分裂与动荡,中华大地终于迎来了实质性的统一。这场关乎国家未来的内战,竟然只持续了短短三年,这一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事实上,在这场战争中,解放军之所以能够迅速以弱胜强,战胜国民党军,蒋介石的支持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解放军急需发展之时,蒋介石在武器与人员装备上的帮助,不容忽视。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指挥的500多万国民党军拥有大量现代化的武器装备,这让他对即将到来的内战充满信心。他对全国军队进行了全面整编,将国民党军队规模缩减为420万,并且信誓旦旦地宣称将在三个月内结束战斗。
初期的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军的装备主要由日械、国械、美械三种武器组成。日械部队约200万,这些部队多是装备了缴获的日军武器。国械部队也有100多万人,这些部队所用的装备均为国民党控制的兵工厂生产,但由于当时中国的工业水平有限,武器装备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因此这些部队的装备参差不齐,很多都是地方杂牌。美械部队约有100多万,但并非所有部队都使用标准美军装备。美械部队分为全美械和半美械两种,半美械部队通常是部分使用美械,另一部分则为日械或国械武器。全美械部队相对稀少,唯一符合美军轻装步兵师标准的只有驻印军的新一军和新六军。
即便是国民党军的五大主力部队,诸如胡琏的整编11师、邱清泉的第五军等,也存在美日混装现象。根据当时的编制,美械师每个军下辖榴弹炮营、山炮营、战防炮连等,并配备了包括轻机枪、汤姆森冲锋枪、迫击炮和火焰喷射器在内的多种武器装备。尽管如此,国民党军的通讯系统相对较为完善,几乎每个营连都配有有线电话和无线电报机。此外,国民党军还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和空军,空军下辖五个军区、多个战斗机大队及中型轰炸机大队,装备了大量先进的B-24轰炸机和P-51战斗机。海军方面,国民党军接收了大量日伪舰艇和美军转让的舰艇。
然而,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时,解放军仅有120万军队,其中一半为地方武装,且武器装备十分匮乏,重型武器几乎没有。相比之下,国民党军五大主力随便调派几个整编师,就能装备更多的重武器。解放军为了应对这种劣势,迅速开始建设兵工厂,特别是在东北地区恢复了许多兵工厂的生产。但即便如此,生产远远跟不上前线的消耗,解放军还是主要依赖于缴获敌人的武器。
例如,在1947年1月的鲁南战役中,华野歼灭了国民党军一个半师外加一个快速纵队,缴获了大量大口径火炮、汽车和坦克,为解放军补充了强大的火力支持。同年2月的莱芜战役,华野更是在短短三天内击败敌军六万多人,缴获了大量武器装备,其中就包括美械武器,这极大地提升了华野部队的战斗力。东北野战军也通过缴获大量美械武器,进一步增强了自己的作战能力。特别是在解放沈阳时,国民党军甚至将武器摆放整齐,等待解放军接收。
1948年12月,国民党军的黄仁霖将一批550吨的军火运往北平,却未料到几天后傅作义的起义,这些重要的武器都落入了解放军手中。1949年1月22日,解放军进入北平时,毛主席高兴地指示将这些美械武器展示出来,甚至让美制坦克、重型火炮和其他武器经过美国领事馆门口。这一举动令美国方面非常震惊,甚至向国内提出停止对国民党军的援助。
国民党军虽然在战争中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其内部的许多军官和士兵其实并不愿意继续战争。许多国民党军士兵出身贫苦,原本希望在抗战胜利后能够过上平静的生活,却被蒋介石高层的利益所拖累,开始了这场没有意义的内战。解放军对此高度关注,并开展了大量的统战工作,尤其在解放战争中,许多起义或俘虏的国民党军士兵被解放军吸纳,成为新的战斗力量。
这些曾是国民党军的士兵中,许多人受过美军教官的训练,拥有高超的军事素质,因此在解放军中得到了充分的重用。特别是在技术兵种方面,解放军对坦克兵、炮兵、汽车兵等非常重视,他们的专业素养对解放军的作战能力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许多在西方国家留学的国民党军高级将领,也在解放战争后成为了解放军军事院校的教员,为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贡献。
解放战争期间,超过280万的国民党军士兵投诚或加入了解放军,他们也为国家的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许多曾接受美军训练的原国民党军官和士兵加入了中国志愿军,并在朝鲜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