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敌人四路围攻,开国少将却做出有悖常理的决定:就挑最强的打
迪丽瓦拉
2025-09-08 06:03:31
0

1943年秋,日军调集超过四万人,发起了一场长达三个月、规模空前的大规模“扫荡”,目标是八路军控制的晋察冀边区。此时,晋察冀边区的核心区域位于唐山、灵丘、涞源与阜平之间的神仙山,除了党政军机关的主要领导机关驻扎在这里,还设有许多关键的机关、学校、工厂、医院和仓库等重要设施。

当得知日军即将发起“扫荡”的情报后,第三军分区的指挥官立即做出了决策:派遣第四十二团留下来,留守神仙山一带,继续在内线作战,同时掩护党政军机关撤离并转移到更安全的地方。第四十二团的团长成少甫(1955年晋升为开国少将)在接受任务后,意识到这次任务的困难与挑战。

与以往不同,第四十二团历次反“扫荡”任务中,部队要么负责深入敌占区进行袭扰,要么负责内线牵制。但这次情况不同,团里不得不坚守神仙山,只能在固定区域内作战,回旋余地十分有限,面对日军的围攻,反“扫荡”的难度大幅度提升。考虑到这一点,成少甫立刻对部队进行了详细部署,要求各营做好充分的战斗准备,应对即将来临的敌军。

一天清晨,侦察员带来报告,称日军出动了2000余人,配合飞机分成四路向我方发起进攻,先头部队已经分别抵达东面的平房、北面的马庄、东北的上马石村以及南面的下店,主力则集中在南面。根据侦察的情况,成少甫迅速判断,日军意图从东面和北面形成合围,逼迫我方撤退至南方,进而集中主力在下店一带进行打击。

在全面分析了敌情后,成少甫当机立断,决定将政委熊光焰带领的一个连负责掩护伤员和后方机关向西北方向撤退,力求突破敌人封锁;而成少甫则亲自带领其他部队守住神仙山,与敌军展开激烈的战斗。此时,他手中只有6个连的兵力,而敌人已有超过2000人的兵力,四面包围我军。面对这种情况,成少甫如何才能将敌人赶出去呢?

一些营连干部提出,东面和北面的敌人兵力较弱,可以集中力量先打击这两个方向,挫败敌人气势再作打算。出乎他们意料,成少甫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惊讶的决定:将主攻方向放在敌人最强的南面。大家纷纷表示不解,质疑这是冒险的做法,南面是敌人的主力,兵力最强,火力最猛,而我方兵力相对薄弱,战术上似乎非常不合常理。

面对众人疑惑的目光,成少甫沉着冷静地回应:“我知道大家的想法,但我们要认识到我们的回旋空间有限。如果我们去消灭东面和北面敌人,必然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兵力,最终很可能会被敌人逼入绝境,难以有效掩护机关和伤员的安全转移。”他说到这里,顿了顿,又坚定地补充道:“事实上,我们并非没有机会击败南面的敌人,只要按照毛主席的教诲‘集中主要兵力打敌人一处’,掌握好时机和战术,我们完全有希望打退甚至打垮敌人。”

干部们依然不解:“那我们打在哪里?如何打?”成少甫目光坚定,转身指着地图上的金龙洞,胸有成竹地回答:“我们就从金龙洞入手!”“金龙洞?”大家一时难以理解团长的用意。

成少甫接着解释道:“金龙洞的地形非常适合我们展开伏击,洞口两侧的悬崖陡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自然障碍。在那里,我们可以将敌人诱入包围圈,借助地形优势,形成对敌人的致命打击。”

随着会议的结束,成少甫决定派出一个连兵力,故意暴露在敌人视线中,成功引诱敌军将注意力集中到神仙山南部。当日军进入射程范围时,埋伏在金龙洞两侧的部队迅速发动猛攻,敌军一时乱作一团,陷入了重重困境。

然而,成少甫深知敌人必定会调兵遣将进行反击。面对日军调来增援部队并出动飞机和炮火的反扑,成少甫迅速调整战术,命令部队迅速撤离金龙洞阵地。为了防止敌人跟踪,他在通往西山的道路上埋设了大量地雷,随后带领部队悄然转移到九里十八湾地区,设下第二个伏击阵地。

果然,敌人中了埋伏,被地雷炸得措手不及,部分敌军甚至遭到死亡。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敌人不得不放弃大路,转而选择通过山间小路或河滩推进。成少甫早已预料到这一点,他迅速在九里十八湾的必经之路上埋下了第二道伏击圈。

当日军重新进入埋伏圈时,四十二团集中火力,利用一切可能的火力武器对敌人进行猛烈打击,再次将敌军打得溃不成军。至此,敌人狼狈地撤退到了陈土庵村,成少甫接着派遣多支小部队轮番进入敌人阵地,实施骚扰,使日军在接下来的一夜中,无法安宁休息,受尽煎熬。

第二天黎明时分,日军的残余部队彻底溃散,其他三路敌人也未再敢向前进攻。经过统计,四十二团成功消灭敌军300余人,而我军仅伤亡17人,成功击退了日军四路围攻,取得了神仙山保护战的胜利,并且获得了军区与军分区的通令嘉奖。战后,大家纷纷称赞成少甫的非凡指挥才能,认为他这一出奇制胜的战术,正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最佳诠释。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明... 写作是一项艰难的工作,作者们每天都在辛勤地撰写文章,只为生计而努力。因此,希望各位观众能够理解并支持...
原创 历... 纵观中国五千年辉煌历史,许多历史人物赫赫有名,流芳百世。正是这些历史人物,成就了影视作品中丰富多彩的...
原创 宋... 宋朝文艺圈才子柳永:情场的得意难掩仕途上的坎坷 柳永以其卓越的词作而享誉全国,他的一生如同一幅复杂...
原创 我... 1948年,曾泽生率领的60军发动了反蒋起义,这一举动不仅对我军和平解放长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为辽...
原创 诸... 三国时期,诸葛亮为实现 “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的目标,发动了多次北伐。其中,首次北伐尤为关键,本是...
原创 朱... 历史上曾出现过不少荒淫无度的皇帝,但能够与之匹敌的驸马却是前所未有。众所周知,历史上的驸马地位常常比...
原创 朱... 朱亮祖:扛住徐达、砍伤常遇春,却被朱元璋打死,全家灭门 1380年,朱元璋召朱亮祖进京,然而,等待他...
原创 古... 谈到北伐,许多人最先想到的便是战争的场面。北方辽阔且荒凉,白雪皑皑的战士们在战火中厮杀,刀光剑影之间...
原创 美...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希望您在阅读中能感受到舒适与愉悦。...
原创 他... 在开国上将当中,有一些将领的资历并不十分突出,他们在土地革命时期的职务大多仅是团职,离师职标准还有一...
原创 《...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两句令人印象深刻的箴言,其中之一出自北宋理学家张载之口,他写下了传世之句:“为天地...
原创 彭... 上世纪三十年代,黄克城接到命令,前往红5军任职,首次与彭德怀见面。这一见面,两人便产生了深厚的默契。...
一颗珍珠如何串起蒙古帝国的权力... 一、从 “剖腹取珠” 说起 1221 年,中亚战场的硝烟中发生了一幕令人战栗的场景。 一名蒙古士兵俘...
原创 日... 阅读本文之前,诚邀您点击关注按钮,您将能方便地接收到类似的文章,同时也可以参与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
原创 陈... 1948年初夏,经过第四纵队的第十二旅与第三十八军第十七师在陕南地区的艰苦斗争,终于开辟出一片相对稳...
原创 李... 李芳远,李氏朝鲜的太宗,拥有勇气、智慧与强大的军事力量,他的出现为朝鲜的五百年江山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孙权:三国时代的“打工皇帝”,... 在三国演义的浩瀚历史长河中,孙权无疑是一个极具魅力的人物。他不仅是东吴的开国皇帝,还是一个兼具智慧与...
原创 历... “我们看不到任何的希望,德军的包围圈就像是潮水一样涌来。” 这句话反映了苏军在遭遇纳粹德国包围时...
原创 你... “国有史、地有志、家有谱”,地方志是全面系统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
原创 蒋... 《——·前言·——》 蒋介石抓捕过他,却从未敢下手致命;日军对他心生畏惧,但始终未能彻底战胜;彭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