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2月,38军114师的师长刘贤权接到了一项重要命令,要求他指挥38军的114师和151师,在4兵团司令陈赓的领导下展开行动。此次任务的核心目标是封锁中越边境,以防滇南的陆军副总司令汤尧带领部队逃往境外。在紧迫的形势下,部队按照预定的时间到达了指定地点,随后展开了一系列战斗,最终成功地赢得了滇南战役的胜利。当刘贤权见到陈赓时,陈司令员对他表达了衷心的感谢:“刘副军长,你们辛苦了!”
对于被称为“刘副军长”,刘贤权心中不禁感到一丝困惑。他意识到自己只是114师的师长,而并非副军长,似乎是陈司令员搞错了。为了澄清这个问题,他特意解释自己目前的身份是师长。陈赓则展现出了他的幽默一面,打趣道:“你指挥了114师和151师出战,完全可以被称为副军长。”或许他想表达的是刘贤权在指挥两支部队作战时所展现出的卓越能力,足以胜任副军长的职务。因此,刘贤权并没有对此多加解释,默默接受了这个称谓。
事实上,事情并非陈司令员搞错,而是刘贤权自己还不完全知情。就在他南下广西展开作战的过程中,上级已悄然将他任命为38军副军长兼114师师长,但由于任命通知未能及时送达师部,刘贤权对此毫不知情,外界也都称呼他为副军长。许多人不知道,早在1948年,刘贤权就已担任1纵政治部主任,但由于他对前线作战的强烈渴望,多次请求前往作战部队。当3师(即114师)的原师长调离时,刘贤权顺利接任了师长的职务。如果他一直待在政工岗位,也许在1949年初全军转型时期,将有机会被提拔为副政委以及政治部主任。
至于为何任命通知未能及时传达到师部,主要是由于战斗任务的紧迫性。部队在推进广西作战后,接收到的命令要求他领导两支师暂归陈赓指挥,因此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抵达目标作战地点,而未能及时知道新的任命也算正常。在滇南战役结束后,部队解散归建时,刘贤权经过47军140师的驻地,翻阅了四野在三个月内下达的文件。与他同行的政治部主任告诉他,在挺进云南之前,自己就已被任命为38军军长,但这条消息却没有传达到部队,着实显得颇为神秘。
当刘贤权意识到这一点时,才明白原来陈赓司令员并非记错称谓,只是由于自己对新任命的情况不清楚而已。那时,他过于纠正了这个错误,而现在回想起这一事件,倒觉得其中颇具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