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四野的主力部队向中南地区挺进,其中第13兵团深入广西,与其他兄弟部队共同解放了这片土地。作为一位来自广西的将领,第13兵团的政委莫文骅被任命为广西省委副书记,同时兼任广西军区的副政委。而广西省委书记、军区司令和政委的重任则由张云逸担任。张云逸不仅是百色起义的关键负责人之一,也是左右江根据地的创始者,尽管他并非地道的广西人,但在广西及其籍贯的将领中拥有极高的威望。此外,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地区,因此将他从华东军区副司令调任至此负责地方事务意义重大。
莫文骅抵达广西时,其他省委干部和军区领导尚未安定下来,省委的各项工作皆由他一手抓总。同时,他建议上级调任一批广西籍干部来协助工作,他的名单中包括了陈漫远、李天佑、雷经天等知名人物。然而,由于福建地区的工作需要,韦国清则未能前来支持。张云逸上任后,他与莫文骅迅速确定了省委和军区的首要任务——剿匪。与其它地区相比,广西的剿匪工作尤为复杂,策略上出现了宽大的倾向,致使剿匪行动反复开展,甚至愈加严重,受到了上级的批评与指责。此时,中南军区的政治部主任陶铸专程来到广西给予指导。
在剿匪政策上,张云逸与莫文骅的看法一致,但在遭到上级批评后,因身体原因,张云逸暂时不在工作岗位上。虽然莫文骅仍留任,但他的工作重点也随之转向。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在李天佑的领导下,军区的剿匪工作开始取得成效,剿匪方针和战术都经历了调整,行动获得了胜利。到了1951年,作为副书记的莫文骅理应能主持省委的日常工作,尽管省委副书记有数位,这份工作他在名义上是排在第一位置的,上级也曾告知他可能会被安排地方化。
对于留在地方的工作,莫文骅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但后来的上级调令却让他惊讶,不仅没有让他地方化,反而将他调往诸多千里之外的东北军区担任政治部主任。在前往东北的路途中,他途经北京,与一位伟人见了面。当领导询问广西的情况时,莫文骅向其汇报了当地的现状与形势。当被问及将要去何处工作时,莫文骅感到困惑,作为正兵团职的干部,调动理应告知他,而显然领导并不知晓他将前往的具体工作地点,他也并未深究其中的原因。
抵达东北军区后,他发现这里非常繁忙,特别是因为抗美援朝的背景,东北军区作为大后方,需为奔赴前线的部队准备各类物资,并展开各项工作。在1952年的全军评级中,党委认为他符合正兵团级的标准,曾经担任过的正兵团级职务却被重新调整为副兵团级,他虽有些不平,但也并未多加争辩,最终在1955年获得中将军衔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