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本五十六,作为日本海军的重要人物,生于1884年4月4日,在新潟县的一个普通家庭。虽然家庭并不富裕,但他的父亲是一个低级武士,家中有六个儿子,山本五十六排行老六,因此得名“五十六”。这位人物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才智,1904年他顺利从日本海军兵学校毕业,随后还前往美国哈佛大学学习,曾在1919至1921年间待在美国,学到了不少有用的知识。回国后,他还担任过日本驻美国大使馆的海军武官,积累了丰富的对外外交经验,尤其是在与美国的交往中,早已成为对美事务的资深专家。
山本五十六在美国的经历,使他对美国的实力有了深刻的了解。当时,日本的军国主义气氛十分浓厚,但山本五十六并非盲目乐观的类型。他深知,美国的工业化程度极高,资源丰富,且人力庞大,经济基础稳固。如果日本与美国展开长期战争,必定会处于不利位置,最终难以持久。因此,尽管他身为海军高层,他始终反对与美国开战,认为这是一场风险极大的冒险,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然而,日本政府已经完全被军国主义所主导,山本的意见并未得到重视。
谈到珍珠港事件,首先得了解当时的日本情况。1941年,日本在侵华战争中深陷困境,四年多的战争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尤其是石油,已成为决定国家命脉的关键。而在此背景下,美国对日本实施了石油禁运,这一举措令日本处于极为危险的境地。没有石油,飞机无法起飞,军舰也无法出海,整个战争机器几乎陷入瘫痪。日本高层在经过讨论后,决定主动出击,以期通过军事行动扭转局势。
他们的目标是美国在太平洋的军事重镇——珍珠港,这里驻扎着美国的太平洋舰队,是美国在西太平洋的战略要地。日本的计划是,若能够摧毁这支舰队,美国将暂时失去在太平洋的军事存在,从而可以趁机占领东南亚的资源,尤其是石油丰富的荷属东印度(即今天的印尼)。这一计划虽然大胆,但风险也极其高。
作为海军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被赋予了执行此计划的重任。虽然他并不赞成与美国开战,但面对上级的命令,他也只能硬着头皮执行。他投入了大量时间精心策划,力求让这次袭击达到震撼效果。山本清楚,这一举动不过是短期策略,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日本面临的资源困境。
1941年12月7日,经过长时间准备的偷袭终于开始了。日本海军派出了包括6艘航空母舰、2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11艘驱逐舰,以及353架飞机的庞大舰队,迅速向珍珠港发动了攻击。攻击分为两波,第一波在早上7点55分开始,第二波紧接着随之而来,整个过程仅持续了90分钟左右。美国方面毫无准备,完全没有预料到袭击的发生。日本飞机的猛烈攻击导致美国太平洋舰队几乎被打得晕头转向。8艘战列舰中,有4艘沉没,另外4艘严重受损;188架飞机被摧毁,造成2403人死亡,甚至许多平民也在这场袭击中丧命。然而,日本方面的损失却相对较小,只有29架飞机和5艘微型潜艇被击落,整体来说是一次巨大的胜利。
从战术上看,这次偷袭无疑是一场成功的突袭,可以说是教科书式的完美执行。然而,当山本五十六得知胜利的消息后,他并没有表现出预期的喜悦,反而长叹一声,说出了令所有人都感到惊讶的话:“日本已经输掉了战争。”这番话让周围的人感到疑惑不解,毕竟刚刚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怎么可能已经输了呢?
山本五十六的这番话,乍听起来似乎有些矛盾,但细细分析,就能理解其中的深意。他并不是一个只看眼前结果的人,眼光远远超过当下的胜负。事实上,山本五十六并不认为这场胜利能够改变战局。虽然珍珠港的袭击成功打击了美国太平洋舰队,但更为关键的是,这一事件彻底激怒了美国。直到1941年,美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支持英美反法西斯战争,但自身并未正式参战。珍珠港袭击后,美国社会的态度发生了巨大转变,国内民众一片愤怒,最终决定对日本宣战。山本五十六非常清楚,一旦美国动员起来,其庞大的工业能力和人力资源,远不是日本能够抗衡的。
此外,尽管珍珠港取得了初步胜利,但有一个致命问题就是,美国的航空母舰并未在港内。当时珍珠港的主力舰是战列舰,但正是未来海战中至关重要的航空母舰,并未受到严重损害。山本五十六清楚,未来的海战将由航空母舰主导,而美国的航母完好无损,潜艇部队也未受太大影响,这意味着美国很快会进行反击。
山本五十六还明白,日本的资源和经济无法支撑一场长期的战争。虽然偷袭珍珠港为日本争取了时间,但时间一长,日本的短板就会显现出来。石油、钢铁、粮食等资源必须依赖抢夺,而日本的工业产能远远不及美国。山本五十六做过详细的计算,他预估日本最多能撑半年到一年,而一旦美国恢复过来,战局将对日本极为不利。
这次偷袭还使得日本在国际上陷入孤立。虽然日本与德国、意大利是轴心国同盟,但两国地处遥远,无法提供有效援助。而美国一旦参战,英国、苏联等国将纷纷站到反日一边,迫使日本在世界范围内处于对立面,山本五十六对此早有预见。
因此,山本五十六那句“日本已经输掉了战争”,并非一时的感慨,而是基于深思熟虑后的判断。短期战术的胜利并不能掩盖战略上的巨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