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年前的琅琊港,曾泊着一支奇怪的船队。几千个少年站在甲板上,身后是成箱的谷种与农具,远处高台上的秦始皇望着他们,目光里藏着比海浪更深的东西。这不是求仙闹剧,是一个帝王对未知世界的第一次伸手。
琅琊台的石头会说话
公元前 219 年,秦始皇在琅琊住了三个月。这个在咸阳宫看惯了黄土的帝王,盯着黄海的浪头突然下了命令:迁三万户百姓来,修一座最高的台子。三万户人是什么概念?相当于把现在一个小镇的人全搬过来,还免了他们十二年的劳役。有人说这是面子工程,台子上刻满了 “皇帝厉害” 的碑文,可石头不会说的是,这里曾是齐国最后的倔强。齐国灭得最晚,老百姓心里的坎儿最难平。秦始皇把台子修得比山还高,站在上面能看见百里外的海面,明着是看风景,暗里是给东边的人敲警钟:“我的眼一直盯着呢,别想闹事。” 就像现在有人在院子里装个大路灯,不是怕黑,是让小偷知道家里有人。
皇帝的海边打卡日记
当皇帝十一年,秦始皇五次出巡,四次往海边跑。从河北的碣石到浙江的会稽,海岸线快被他的车架压出印子。有人笑他 “内陆人没见过大海”,可皇帝出巡哪是旅游?光跟着的士兵就好几千,粮食要从千里外运,路上光安排吃住就能累死人。他盯上的是海边的盐罐子和地盘。齐国的盐有多金贵?古代人离了盐连力气都没,秦始皇在琅琊设了盐官,把产盐的地儿全管起来,就像现在捏住了加油站的油枪。东边的越人时不时闹别扭,他每次来都带着军队修路、设县,好比家长去新学校给孩子占座位:“这地儿,我家的。”
徐福的船队装着什么?
徐福第一次说海上有仙山时,秦始皇眼睛亮了。这个齐国来的方士,说不定知道些别人不知道的海路。第一次没找到药,徐福说有大鲨鱼挡路,换别人早被杀了,秦始皇却给了他三千个孩子,还有种地的种子、做手艺的工匠。这哪是找药的队伍?分明是去开荒的。你想啊,带种子是要种地,带工匠是要盖房子,带这么多人是要扎根。有学者说,秦始皇压根不信神仙,他是借徐福的嘴,派了支小队伍去探探海外有没有能占的地儿。就像现在老板让员工去 “考察市场”,嘴上说看看行情,心里想的是 “给我把地盘划拉回来”。徐福要是真找到药,好,我长生不老;要是没找到,能在海外弄块地,也不亏。这么算下来,秦始皇才是最会算账的人。
秦国水师的秘密
都说秦国靠陆军打天下,可他们的水师早就在长江里练过手。灭楚国的时候,没有船根本过不了江。他们造的楼船能装几百人,甲板上能射箭,船舱里能囤粮食,搁现在就是小型军舰。统一后,海岸线那么长,总不能让海盗随便逛。秦始皇在海边设了据点,水师天天在海上巡逻。徐福的船队敢出海,背后得有这些战船撑腰,不然路上遇到坏人怎么办?可惜啊,公元前 210 年,秦始皇死在了路上,秦朝没几年就乱了。那些能出海的楼船,那些没走完的海路,都跟着埋进了土里。要是再给他们几十年,说不定咱们能早千年看见海上的秦国旗子。
黄土皇帝的大海梦
现在回头看,秦始皇做的事儿其实很实在:修台子镇住不服的人,管盐场抓钱袋子,派船队看海外有没有好处。他不是迷信,是太想把天下都装进兜里 —— 陆地装完了,就想看看大海另一边是啥。那时候的人不懂,觉得他被方士骗了,现在想想,一个在黄土高原长大的皇帝,能想到去海里闯闯,这份胆子就不小。就像村里第一个敢去城里打工的人,别人笑他瞎折腾,他心里想的是外面的世界。至今琅琊台的石头还在那儿,风吹过的时候,好像还能听见两千年前的海浪声。那是一个皇帝的野心,也是一个文明对大海的第一次张望。你说徐福是在骗他吗?说不定,两个人心里都藏着同一个没说破的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