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5年9月初,第4方面军总司令张岚峰所部的第18师师长杜新民,与我地下组织的起义筹划到了关键阶段。这时,刘鲁民,一名从根据地返回亳县的地下工作者,带来了几个震惊的消息。刘鲁民曾是新四军第4师的侦察员,专责宁沪线与扬州至淮阴的运河线战略情报工作。此次,他奉命前往第18师,协助杜新民准备起义。
当刘鲁民与杜新民见面时,他马上通报了三条紧急的重要情报:
首先,张岚峰不仅与蒋氏及新四军有着频繁的联系,还企图结交新的盟友,寻求别的出路。其次,张岚峰为了防止蒋氏或新四军削弱他的权力,已经在部队内布下了耳目,加强了对军队的监控。最后,张岚峰和陈扶民对杜新民产生了疑虑,准备将他“明升暗降”,让他担任第8军副军长,同时将第18师70团团长邢剑五调任为第17师副师长。表面上看,这是对杜新民的晋升,但实际上是张岚峰借此来调离18师,防止其爆发起义。
听到这些消息后,杜新民意识到形势十分紧迫。如果不尽快行动,可能会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与其他起义将领不同的是,杜新民的身份极为特殊。他年轻时投身爱国将领冯玉祥麾下,之后参加了娘子关战役,凭借卓越的指挥能力,他成功歼灭了一个日军联队的大部分,因而升任157团团长。
在台儿庄会战时,杜新民偶然接触到了地下组织的成员刘鼎九等人,并深入了解了八路军的主张。深刻理解大义之后,他多次提出加入我们的组织,1939年3月,经过上级同意,他正式加入地下组织。然而,1940年10月,由于叛徒项乃光的背叛,杜新民被敌人捕获,但由于缺乏确凿证据,很快便被释放。后来他投身于伪军豫东总司令张岚峰麾下,并通过与地下组织成员王飞霄的接触,恢复了与上级的联系。
虽然杜新民作为伪军第18师的师长拥有兵权,但副师长刘文耀却是张岚峰的亲信。刘文耀曾带队去新四军地区强行征粮,结果全军覆没,这一事件被利用来诋毁杜新民,指责他指挥不力,暗中与新四军接触。由于有这么多困难,杜新民要带领部队起义,困难可想而知。
为了早日发动起义,杜新民与刘鲁民商量,决定采取一切方法麻痹敌人,控制无线电设备并加紧对军官的思想教育工作。同时,他们联系了新四军的敌工部部长王子光,商讨起义的具体安排。当时,敌工部部长要进入18师的驻地并不简单,既不能穿军装,还需依靠熟人帮助才能通过。幸运的是,18师的便衣队队长李俊彦是地下组织的成员,在他的帮助下,王子光与杜新民成功见面。
见面后,杜新民急切地对王子光说道:“情况变得异常复杂,新副师长刘文耀非常阴险,成了我们最大的障碍。我们必须在他不注意时将他引开,起义定在9月20日的中秋节。我们计划借节日的契机,将家属接到驻地,新四军会派兵接应,我们可以借此机会进行里应外合。”
王子光同意了这个计划,并安排新四军派遣部队,通过发射五发迫击炮和四次重机枪射击作为联络信号。
为了让刘文耀离开,杜新民提前送给他10万元,要求他回家为母亲买节日礼物,并安排车将他送往商丘与家人团聚。刘文耀毫不怀疑,心满意足地离开了。看似一切顺利,但问题还远未结束。
1945年9月20日中秋节夜,杜新民邀请团以上的军官们聚集在他的官邸,共同饮酒赏月。凌晨1点时,新四军的接应部队发出了联络信号。杜新民知道,与商丘总部的电台联系时间已经过去,但他依旧让电台台长向总部汇报“敌情”。在遭到电台台长拒绝后,杜新民便指示便衣队拆除电台,并将电台人员全部关押,切断与外界的所有联系。
接着,杜新民召集了营以上的军官开紧急会议。在会上,他首先发言道:“新四军已经逼近,目标是让我们投身光明,我们曾并肩作战多年,现在是关键时刻,请大家三思。”然而,部分军官仍坚持抵抗,一个军官说道:“我们应该坚决还击,新四军包围了我们,酂城虽然不大,但易守难攻,天亮之前,商丘的援军就能赶来。”另一个军官也声援道:“我们有足够的弹药和兵力,守得住。”
看到局势如此,杜新民迅速做出劝解:“大家好久在一起,我了解新四军的理念,研究过他们的主张。我建议我们与他们合作,共同保卫豫东,以实际行动对付敌人,保全实力。如果犹豫不决,后果不仅仅是我们个人的失败,甚至连无辜的百姓也会受到牵连。”
此时,70团团长邢剑五也起身发言:“形势已经发生变化,要想活下去,就必须走光明之路。”另一名团长李福元也表示支持:“师长待我们如兄弟,我们不能对不起师长。”会议气氛逐渐转向支持起义。
在讨论中,有人提出条件:“既然起义,也得讲条件,不可以编散,不可以羞辱我们。”杜新民抓住机会说道:“我建议不要与新四军为敌,派人联系新四军,请他们派代表过来谈判,大家怎么看?”大家一致表示赞同。
经过与新四军代表的谈判后,杜新民下令各团各营军官整理队伍,准备正式起义。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原本支持起义的72团团长赵汝泮,回到团部后却改变了立场,他拒绝执行杜新民的命令,甚至开始对新四军的接应部队采取对抗行动。此时,刘鲁民得知情况后,不顾个人安危,亲自前往72团,面对面向赵汝泮传话:“如果你继续抗拒,只能把72团就地消灭。”刘鲁民的话语清晰坚定,起义事关重大,绝不能拖延,赵汝泮在压力下最终同意了起义。
1945年9月21日,杜新民成功带领第18师的四个团、一个特务营共计5000多人起义,这场伪军部队的起义最终圆满落幕。这支起义部队后来与华野9纵合并,杜新民担任副司令员,纵队司令员为张震,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杜新民曾任南京防空司令员、步兵学校副校长、林业厅副厅长等职务。1970年,他在济南去世,享年67岁。他的一生,深刻地印证了为国家、为民族的奋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