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
作者:我看行历史
1941年3月,日军步兵第一旅团第73大队出动了超过1000名士兵,由大队长近藤指挥,准备对太行山八路军第129师31团所辖的1分区发动一次突袭。这场行动的背后,实际上是一场针对坚持敌后作战的八路军精心策划的“治安强化运动”的扫荡,旨在通过“清乡”与“蚕食”结合的战术彻底摧毁八路军的据点,进而削弱其战斗力。特别是在这次扫荡的首轮进攻中,日军第73大队不仅兵力雄厚,还配备了迫击炮、掷弹筒、92式步兵炮及轻重机枪等先进武器,为他们的进攻增添了强大的火力支持。
日军在进攻的战术上也别具一格,采取了分进合击的方式,前锋部队从梅花岭沿龙门、土门一路突破,直至宋家庄;与此同时,另一路部队则迂回包围了下坡子后山,派出小分队顺着羊立河向西进发,意图对八路军1分区的驻地将军墓和营头进行突然袭击。虽然这次日军的行动筹划周密、诡秘,似乎没有任何破绽,但最终他们还是掉进了八路军的“陷阱”。
八路军得到了敌军动向的情报。当日军的前锋部队已经接近宋家庄时,1分区的地下情报网络及时传递了敌军的动向。得知消息后,1分区司令员秦基伟的作战参谋温锡急忙赶到秦司令员的住处。由于时间紧迫,温锡甚至未曾敲门便一脚踹开了门,急声喊道:“司令员,敌人来了!”
此时,屋内正在开会的政治部副主任杨克冰、作战科长崔星以及几位地方干部纷纷站了起来。秦基伟则放下手中的文件,饶有兴趣地问道:“敌人的规模多大?” 温锡迅速汇报:“前锋已到宋家庄约有百余人,另外一股敌人正在向河野方向推进,约有三百人,后续部队的规模不明。”
秦基伟笑了笑,轻松回应:“敌人来得可不少。” 随后,他转向身边的崔星问道:“能投入战斗的部队有多少?” 崔星不假思索地回答:“特务连94人,通讯排32人,警卫队26人。”
然而,事情并没有如预期那般顺利。就在日军逼近的前几天,31团接到命令前往邢台运输物资,暂时无法赶回。而1分区的干部们也大多不在,很多要么外出开会,要么下基层工作,导致整个1分区除了少数机关人员外,几乎没有剩余兵力可供调动。面对这种突发局面,秦基伟迅速做出了决策。
他眉头紧锁,沉思片刻后,转向杨克冰提出建议:“我判断敌人这次来势汹汹,进攻目标明确,并且很可能有内线提供情报。敌人兵力分布前轻后重,前锋部队轻装出击,一旦拖住我方机关,后续部队很可能将我一举歼灭。杨大姐,你怎么看?”
杨克冰迅速回应:“集合所有战斗力,与敌人拼了!”
“拼了?不行!”秦基伟摇摇头,“敌人的兵力多达千人,而我们只有不到百人,这样拼无异于以卵击石。”
经过深思熟虑后,秦基伟下达了作战命令:“崔星,你带领特务连一个排,前出至西店峡口,牵制敌人从宋家庄方向的进攻;杨大姐,你立即组织机关和分区医院向后方撤离;温锡,你带领特务连剩余部队,随我到下坡子,占领3号、4号制高点,待机关转移完毕,我们再交替掩护撤退。”
同时,秦基伟也对地方干部们进行了布置任务:“你们赶快组织民兵掩护群众转移,带走粮食,埋好地雷。”
此时,日军的前锋部队已经逼近到什么位置?
就在秦基伟带领特务连占领下坡子制高点时,他通过望远镜发现,敌人距离他不到两公里的野河以北的山地里活动。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日军的先锋部队并没有让伪军开路,而是派出了自己的尖兵小队。秦基伟见状,赶紧取出一门事先准备好的日式轻迫击炮,检查无误后,点燃了一支烟,悠然自得地抽了起来。
正当秦基伟在放松时,忽然听到背后传来急促的声音:“日军刺刀都快到了,您还在这里抽烟?”
转身一看,竟是杨克冰和几名八路军女战士,正手持步枪与几名伤员并肩作战。看到这一幕,秦基伟怒道:“杨大姐,你不是在组织转移吗?怎么到这儿来了?”
杨克冰不满地回应:“我把转移任务交给了桂绍忠,我来这儿是助战,谁婆婆妈妈的?”
秦基伟气得一拍炮筒:“不许留在这里,女同志马上撤离!”
杨克冰气愤地说:“你不让我参战,那我就不撤!”话音未落,她已经将驳壳枪的子弹推入膛中。
秦基伟一看,知道硬碰硬没有意义,加上日军眼看就要攻过来,只得无奈地说:“好,今天你当司令员!” 随即下令全员进入阵地,准备战斗。杨克冰这才转怒为喜,对旁边的女战士们挥手示意:“别怕,给司令员打个样,等战斗结束后再批评他。”
随着日军前锋部队逼近,突然一声爆炸响起,秦基伟凭借精确的炮火命中目标,炸翻了几名日军士兵,造成了敌军的严重伤亡。随即,周围枪声四起,日军前锋部队被突如其来的打击弄得措手不及,伤亡惨重。而在西店峡口,崔星指挥的特务连排也与敌人交火,瞬间造成了日军的进一步损失。
日军的指挥官近藤恼羞成怒,指挥机枪和步兵炮集中火力猛轰八路军的阵地。然而,经过一番猛烈射击后,近藤却发现阵地上没有任何动静,显然八路军采取了某种诡计。此时,藤田上尉带领部队冲向阵地,却在即将占领时,忽然意识到这座山是一个陷阱。于是,他立即指挥撤退。就在此时,温锡和另一排长带领30余名战士已经绕到敌军侧翼,展开了猛烈的反击。
秦基伟则在远处的5号阵地上准备继续与日军周旋,为撤退争取时间。随着战斗的深入,秦基伟与杨克冰的协同作战让日军感到震惊,最终这场原本精心策划的袭击被八路军凭借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成功挫败,敌人付出了超过百人的惨重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