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曾泽生率领的60军发动了反蒋起义,这一举动不仅对我军和平解放长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为辽沈战役的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然而,起义后面临的任务并不比起义前容易多少。60军下辖三个师,分别是182师、暂编21师和暂编52师。182师和暂编21师是曾泽生的嫡系部队,而暂编52师则不同,它不仅不服从曾泽生的指挥,而且部队成分复杂,其中包含警察、土匪、特务和流氓等,想要把这支部队转变为人民军队,绝非易事。
为了改造暂编52师,我军派出了大量的政工干部,其中不乏来自海城起义的干部。然而,很多干部没有意识到改造工作的艰难,结果吃了不少亏。华文将军曾担任沈阳军区炮兵司令,他在暂编52师三团担任政委。尽管他的主要职责是思想教育,但出于安全考虑,他每天都把手枪藏在枕头下,而且子弹始终上膛,随时准备应急。华文将军的职务较高,安全保障稍好,但那些深入基层的连级指导员,面对兵痞的威胁,生命安全时常受到威胁。
一些不服管教的老兵,甚至会随手拿起匕首,在指导员面前晃动,挑衅地问这是什么东西;还有的老兵会用手榴弹威胁指导员,他们会在指导员面前拉掉拉火绳,再把手榴弹扔到十米外。尽管这些士兵的目的是为了给指导员下马威,争取自己的面子,但很多士兵并非心甘情愿地参军。更严重的,有的连队发生叛逃,甚至公开威胁指导员的生命。
1948年12月,高汝云调入该师1团4连担任指导员。他上任后,开始与官兵们交谈,了解士兵的思想状况。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连长、排长和一些老兵时常背着人议论,并且有时很晚才回到连队。高汝云将这一情况报告给了团长李峥先,李峥先认为这些行为不算严重,让高汝云不要过于担心。但不久之后,问题爆发了。一天夜晚,高汝云正准备休息时,突然有士兵慌慌张张地前来报告:“指导员,好多人要逃跑!”
高汝云立刻警觉,急忙穿上衣服赶出去,甚至没来得及穿上棉裤。在一间房间里,二排长刘清顺正在与士兵们讨论:“国军已经在葫芦岛登陆,我们必须赶紧回到队伍。”高汝云赶到后,急忙劝说:“不要走,你们已经起义了,现在整个东北都已经解放,你们还能去哪?”然而,刘清顺激动地回应:“不要听他的,国军有美国支持,美国是世界最强的国家,苏联也得完蛋!”
高汝云试图继续说服他,却被几把刺刀逼到了旁边:“再说就捅死你!”此时,高汝云没有武器,因为下连队时还没有配枪。他被激动的士兵劫持了。刘清顺带领叛徒小队开始了逃亡,白天行军,晚上休息。
第二天晚上,由于路线问题,叛军的骨干成员发生了争执,而被关在一旁房间的高汝云趁机趁卫兵不注意,开始劝解叛逃的士兵:“蒋军的几十万大军都被消灭了,你们还能跑去哪?”看押他的士兵乔纪友和马凤仪,平时与高汝云关系不错,见状便悄悄松开了他的绑绳,表示要带他一起离开。
然而,在逃跑过程中,乔纪友和马凤仪因去拿包被刘清顺发现,高汝云只得一个人先逃走。他一夜未眠,跑到了一个百姓家。恰巧这家主人是村农会主席,经过了解,高汝云得知军部已经发出了寻找他的通告。高汝云没有多做停留,借了条棉裤后继续赶回军部。尽管他认为自己可能会受到处罚,但令人惊讶的是,军部的反应与他预想的完全不同。曾泽生军长和徐文烈政委对高汝云表示关切,尤其在得知他穿着棉裤赶回后,曾泽生还多次道歉:“实在对不起,让你受惊了。”
军部对高汝云的处理方式出乎意料,反而对他表现出了较高的赞赏。团长李峥先被批评,因为高汝云曾向他报告过异常情况,而李峥先未加重视,导致局面恶化。不久后,几名叛逃的士兵被抓回,更多人主动回归连队。乔纪友和马凤仪在返回途中被村民抓住,未听他们解释,村民将他们吊在房梁上抽了鞭子,最后送到了公安局。
尽管叛逃行为严重,但我军并未放弃这些士兵。经过正规整训,许多士兵重新回到连队,甚至成为党员。高汝云则被调入149师447团,并担任1营教导员。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这支连队被命名为5连,表现不凡,尽管高汝云曾带领的兵多在朝鲜战场上牺牲,但他深知这些士兵是最值得敬佩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