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欲置沈万三于死地,宴席上他指着一道菜问沈:“这是什么?”沈万三聪明应答三个字,保全了性命。
沈万三的人生最后阶段,经历了来自最高权力的一次严峻考验。这背后,不仅是一个商人在封建社会中如何拼搏生存的故事,也是一个人如何在权力的漩涡中巧妙周旋的缩影。几百年前,元末明初,沈万三在江南一带是极为富有的商人,尽管智慧过人,但在权力的游戏中,他依然处处小心,步步惊心。
沈万三出生在江浙地区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家境并不显赫,但他父亲沈佑通过艰苦的劳动和代代积累,终于在去世时留下了万亩良田。在那个以农耕为主的社会,沈家算得上是富裕之家。然而,父亲的去世让这些财富的重担迅速转移到了年轻的沈万三肩上。虽然他开始小有名气,但依然无法承载如此庞大的家业。正当此时,江南富商陆德源注意到了他,并给了沈万三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
陆德源,元代江南一位富甲一方的商人,他不仅具有非凡的商业眼光,且能预见未来的动荡局势。在那个动荡的时代,他选择了隐退,并将大部分财富交给了沈万三,只保留了一小部分用于安度晚年。表面上看,似乎是沈万三的幸运,但实际上,这却是陆德源深思熟虑的选择,因为他知道,商人的财富不仅伴随着巨大风险,甚至可能因为权力更迭而瞬间化为乌有。就如张士诚起义时,商人们为了保全自己,也曾向他提供了不少支持。
沈万三得到陆德源的支持后,迅速扩展了自己的事业,他的财富如雪球般滚滚增大,从原有的农田拓展到房产、银号和海运等高回报行业。他的商誉和财富不断积累,事业蒸蒸日上。然而,局势的变动也逐渐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元朝末年的战乱,张士诚曾依靠富商的支持在苏州建立了根据地,他对商人的需求和利益有着深刻的理解,给他们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经营环境。沈万三等商人见局势不稳,为了自保,也开始支持张士诚。然而,随着朱元璋的军队逐渐逼近,沈万三等人迫于压力,向朱元璋提供了资金支持。当朱元璋攻占苏州后,因长期的积怨和沈万三的巨额财富,朱元璋对沈万三心生疑虑,逐渐产生了杀意。
为保全自己,沈万三主动提出出资修建南京作为都城的建议。沈万三希望通过这一举措化解与朱元璋的矛盾,拉近双方的距离。然而,朱元璋心中的杀机并未因此消解,反而更加警觉。在一个庆功宴上,朱元璋故意挑起了一个局面,指着红烧猪蹄问沈万三:“这菜叫什么?”沈万三敏锐地意识到其中的陷阱,巧妙地回答:“万三蹄。”这一机智的应答,帮助他暂时化解了朱元璋的杀机。
然而,沈万三的聪明才智并未能彻底打消朱元璋心中的疑虑。为了再度获得朱元璋的好感,沈万三提议为军队提供资助,奖赏三军。这一提议最终触犯了朱元璋的底线——军权。这次,朱元璋的愤怒再也无法平息,险些酿成灾难。幸得马皇后及时劝解,才避免了沈万三丧命。然而,沈万三的命运依旧无可避免地陷入了谷底。他被流放至偏远之地,所有财富被彻底没收,曾经的富贵一夜之间烟消云散。
几年后,沈万三死于流放地,令人深感惋惜。这位曾经风光无限的巨商,最终未能逃脱权力的压迫与铁腕。他的故事成了古代商人的一个缩影,尽管凭借智慧和财富一度登上了顶峰,但在那个充满权力斗争的时代,商人始终无法摆脱帝王的无情统治。在现代,商人的地位有了极大提升,但沈万三的经历和教训依然警示着我们,财富与权力交织的风险依然无法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