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读《三国演义》,是在高考之后,算是比较晚的了,后来又看了1994版同名电视剧。那时候眼里全是那些刀光剑影、排兵布阵。
张飞一个人就能怒鞭督邮,那叫一个痛快!曹操胆子大,敢藏刀去刺董卓,虽然没成,但那股子劲儿让人佩服。刘备、关羽、张飞桃园结义,情深义重。
还有孔明先生舌战群儒,把那些大道理讲得人哑口无言,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的计谋更是让人拍案叫绝。还有黄忠、严颜这样年纪大了还能建功立业的老将,孙坚那样一出场就勇猛无比的英雄。
说真的,当年读《三国》就是看谁更厉害,谁的计谋更高明,谁的武艺更强。那时候就觉得,人生就是要轰轰烈烈,要功成名就,像那些英雄一样闪闪发光。
可是人到中年,我发现肩膀上的担子越来越重,熬夜之后缓过来的时间越来越长。这时再去读《三国演义》,看的就不是当年那些热闹了。那些曾经让我热血沸腾的情节还在,但我看它们的角度完全变了。
我不再只盯着他们的胜利或失败,而是会想,他们为了这一切,付出了什么?他们是怎么「在场」的?为什么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消失在故事里了?
这时候我才明白,年轻时看的是「争」,是「赢」,是各种精彩瞬间。到了中年再读《三国》,我看到了更深的东西。
不管是英雄豪杰也好,还是奸雄权臣也罢,他们能参与到各种争斗当中,或者有机会去施展抱负的,首先得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他们得活着,得健康。
确实如此。中年人拼到最后,不是拼谁的钱更多,不是拼谁的官更大,甚至不是拼谁的孩子更有出息,拼的是实实在在的——健康。
在《三国》里,有太多让人扼腕叹息的人物了。他们有的英年早逝,有的因为身体原因功败垂成,这些故事读起来让人感慨万千,也看到了健康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尤其到了中年。
你看刘表,占据荆州九郡,地方不小,兵也强粮也足。他自己是汉室宗亲,幼年时就好结交名士,是「江夏八俊」之一。按理说基础这么好,他完全有机会在乱世中闯出一片天,或者至少把家业守住。
可是刘表怎么样了?书里写得清清楚楚,他「病重」,而且是「病已入膏肓」。病得起不来了,连托孤的事情都变得一团乱。他想把荆州托付给刘备,结果呢?因为病重,一切都被别人操控了。
蔡夫人和蔡瑁、张允他们一商量,假写遗嘱,把荆州给了刘琮。刘表没过多久就死了。他辛辛苦苦打下的基业,就因为一场重病,完全落到了别人手里。
可见一个人的身体垮了,再大的家业,再好的地盘,再多的兵马,都是守不住的。刘表的故事让我看到,身体健康才是中年人最大的本钱。没有这个本钱,你想做任何事情,都只能是空想。
再说说曹操,他从一个骁骑校尉 起步,一路打拼,剿黄巾,讨伐董卓,击败袁绍,挟天子以令诸侯。他的人生波澜壮阔,他也曾说自己「在戎马之中三十馀年」,那是真不容易。
可就是这样一位盖世枭雄,最后是怎么样的呢?他「病势愈重」,而且是「病势转加」。虽然书里提到他杀了华佗,导致病情加重,但终究还是疾病夺去了自己的生命。
他去世后,他的儿子曹丕立刻继承王位,很快就逼迫汉献帝禅让,建立了魏朝。你看,曹操多厉害,权势滔天,手下谋臣如雨、猛将如云。可一旦身体不行了,再多的雄心壮志,再宏伟的计划,都得戛然而止。
他的离去直接改变了历史进程。所以无论你爬得多高,站得多稳,身体这个根基一旦动摇,一切都会跟着晃动,甚至倾倒吗?
中年人想把事业做得更长久,想看到孩子长大成人,想享受自己努力得来的一切,首先得确保自己能「在场」,而这得靠健康。
还有甘宁,这位吴国的猛将。书上说他在船中养病,身体本来就不好。他虽勇猛,可是在这种身体状态下,遇到了蛮王沙摩柯,被沙摩柯一箭射中头颅,带箭走到大树下死了。
一个在战场上敢冲敢杀的大英雄,却因为身体原因在关键时掉了链子,最终丧命。这让人看了心里堵得慌。健康不只是活着,还是让你在关键时刻能顶得住,能发挥出自己的能力。
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工作生活压力大,哪个时候不需要一副好身体去顶住呢?
因此,千万不要以为自己年轻时身体好就能一直挥霍,到了中年,身体的小毛病可能就会变成大问题,让你在最需要发力的时候掉队,是不划算的。
当然,《三国演义》里也有不少经历风雨,最终坚持下来的人,刘备就是最好的例子。他不像曹操那样起点高,也不像孙权那样继承父兄基业。
刘备早年打黄巾,后来到处投靠别人,朱儁、袁绍,甚至跑去投靠刘表。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兵马散尽,只剩下兄弟和追随者。可他就是没倒下。 后来兵败,狼狈奔逃,手下的人都劝他投靠别人,但他还是坚持自己的志向。
刘备能这样坚持下去,除了他的仁德和韧性,身体也得扛得住才行。想想看,那种颠沛流离的日子,风餐露宿,操心劳力,没有一副硬朗的身体,早就垮了。刘备的持久战,拼的就是能「活」下来,能「挺」过去。这种挺过去的能力,健康给了他底气。
还有最终掌控魏国大权的司马懿父子。司马懿在曹操40多岁就出场了,一直熬到曹操去世,再到后来的曹芳时期,他才找到机会发动政变,诛杀曹爽,掌握大权。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接着他的路继续走。
司马懿能等到机会,很大的原因是他活得够长,熬死了对手。书里没有提到他有什么严重的健康问题,他靠着耐心和一副好身体笑到了最后。这不正说明,一个人能拼到最后的,不是一时的勇猛,而是长久的耐力,而耐力的前提就是身体健康吗?
这些《三国》里人物活生生地告诉我,无论是雄霸一方的诸侯,还是运筹帷幄的军师,或是冲锋陷阵的将军,他们所有的光芒、成就,都是建立在能否继续参与游戏基础上的。
而作为中年人的我们,在面对生活的重压时,想过好人生的下半场,真的要把健康排在第一位!它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没有了健康,一切都无从谈起。
当你读懂了这一点,就会真正理解,为什么我们中年人拼的是健康。否则你赚到再多的钱,只会留给别人。
那么,既然知道了要拼的是健康,怎么做呢?
就以我自己来说吧,我会把锻炼身体当成最重要的「战略」,平时不再找借口说忙,不再牺牲睡眠去刷手机,不再随便对付一日三餐,该运动就运动,该休息就休息。
比如我会让生活规律起来。按时吃饭,睡觉,每天固定慢跑5公里,并定期做力量训练,让身体跟得上工作的强调,保证每天精力充沛。
另外,在心理层面我杜绝一切内耗的行为,不会没事找事把所有事情都揽在自己身上,遇到问题时努力去解决,实在无法解决就放下,不纠结。
那么你呢?你认为人到中年,最该拼的是什么?如果你同意我说的,把健康放在第一位,你又是怎样去行动,让自己健康地活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