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1月,寒风凛冽,雪花纷飞。一支身披国民革命军第140团军旗的队伍,在白雪皑皑的山区中艰难跋涉,抵达了广东的杨家寨子。这支队伍由朱德、陈毅和王尔琢领导,原为南昌起义的部分起义军。
自南昌起义失败后,蒋军对起义军展开了疯狂的围剿,朱德等人带领部队一路穿越闽赣边境,进入潮汕一带,最后辗转来到湘粤赣交界的偏远地区。朱德一直坚信,虽然眼前的黑暗充满挑战,但革命的曙光终将到来。在抵达杨家寨前,朱德已经在策划着一项宏大的行动。
杨家寨是粤北山区的一个小镇,跨越一座大山便能到达湖南。朱德此行的目的,就是从这里出发,进入湖南,在湘南展开一场新的革命行动。
在与部队的指挥员们分析后,朱德指出,湘南的革命条件十分有利。他说:“湘南起义有两个有利因素:首先,南京政府的西征军即将与盘踞在两湖地区的唐生智部队展开大战,北部的兵力集中,这为湘南留下了防空的空白;其次,湖南农民运动基础深厚,工农群众有着巨大的革命潜力。”经过讨论,大家一致同意发动湘南起义。
与此同时,湘南特委制定了暴动的具体计划。朱德率领队伍来到杨家寨子,宜章县农会主席杨子达热情招待,村民们纷纷为部队做饭、烧茶,热情好客。湘南特委所属宜章县委书记胡世俭赶紧赶到,准备与朱德会面。
胡世俭详细介绍了宜章的局势,他说:“攻占宜章有利也有不利。宜章城内的民团只有500人,而由于地理偏远,和外界失联,这是有利的一点。但宜章四周都是岩石,工事坚固,攻城不易。”朱德分析后表示:“攻占宜章,有助于为湘南起义开个好头。大家讨论下,如何才能顺利占领?”一时,大家讨论热烈。有些人建议诱敌深入,将敌人引出城外消灭;也有人提议围困宜章,并给敌人设定投降期限。
朱德仔细思考后总结出几个有利因素:湘南敌军力量薄弱,且春节将至,农民与地主的矛盾愈加尖锐;部队经过整顿,战斗力大大增强;另外,宜章的革命骨干胡少海仍然在暗中活动。
胡少海是宜章一位富户出身,虽然家境富裕,却早年受到了进步思想的影响,投身于民主革命。曾在程潜部当过军官。在“四一二”事变后,他率领一部分湖南籍士兵脱离原部队,回到杨家寨,领导了一支队伍秘密从事革命活动,之后与宜章县委取得了联系,开展了广泛的革命工作。
胡少海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给我两个连,我有办法。我会率领小部分军队先进入宜章城,然后组织宴会,设鸿门宴,抓住敌人。”朱德觉得这个计划非常可行,便决定由胡少海以国民革命军第140团副团长的身份率先进入宜章,然后主力部队跟进,这样既省力,又能确保胜利。
胡少海立即写信向县政府递交了请求,信中提到:“我多年未回家,心里一直想着报答故乡之恩。我现在是国民革命军第140团副团长,团部决定驻守宜章,我愿意为家乡保驾护航。12日,我将先行到达,12日中午,王凯团长带全团到达……”
这封信送到县衙时,杨孝斌县长正因外地骚乱而烦恼,当他看到信中提到胡少海时,喜色盈面。他问身边的官员:“这个胡少海是不是我们胡家的五少爷?”官员们纷纷点头称是,县长随即决定在12日迎接胡少海一行。
1月12日,宜章城门大开,胡少海骑马带领两个连的士兵进城,迎接的阵容十分热烈。杨孝斌和黄得珍等县内官员纷纷到城门口接待,大家纷纷议论胡少海的家世与豪气。胡少海下马与杨孝斌寒暄,随即提出要查看城内防务。杨孝斌带着他四处参观,心里完全没有疑虑。
胡少海依照原定计划,安排先遣队在城内的要道上布防。然后,他表示要宴请县里的官员,作为回报杨孝斌的热情。杨孝斌忙不迭地反应道:“不行,应该由我们做东,今天下午我会在县参议会设宴为你们接风。”胡少海应允:“既然如此,那我恭敬不如从命。”
中午时,朱德(伪装成王凯团长)、陈毅、王尔琢等人带领大部队进入了宜章城,并与胡少海在县女子职业学校的临时指挥部会面。朱德问胡少海:“宴会的准备如何?何时动手?”胡少海回应道:“县长今晚宴请我们,时机最好,不能再等了,事情宜早不宜迟。”大家一致决定,下午的宴会将成为行动的契机。
下午,县参议会的大堂内摆满了酒席,杨孝斌一边恭维胡少海,一边与其他官员举杯。酒宴过程中,朱德特意问道:“这里治安如何?”杨孝斌回答:“有些赤党分子扰乱治安,但已经抓捕了许多骨干分子。”朱德听后,脸色稍显凝重。
酒宴中途,胡少海看到官员们微微醉意,便给手下使了个眼色。很快,服务员进来,高声喊道:“鱼来了!”这正是约定的暗号。朱德猛地站起,砸碎了手中的酒杯,随即,十名士兵冲进大厅,拿枪将所有官员和士绅围困。
杨孝斌惊慌失措,急问:“王团长、胡团长,发生了什么?”朱德冷冷回应:“你知道我是谁吗?”“你是王团长?”“不,我是朱德。”
杨孝斌连忙转向胡少海求情:“胡少爷,看看是故乡情面,放了我们吧。”胡少海冷声道:“我不是胡少爷,我是革命者胡少海。”
朱德大声宣布:“我们是中国工农革命军,今天开始,我们将把这些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一网打尽。”那些官员无可奈何,只得束手就擒。
与此同时,陈毅和王尔琢带领部队成功占领了团防局和警察局,敌人毫无抵抗之力,迅速缴获了大量武器,并俘虏了400多名敌军士兵。朱德命令释放所有被捕的革命者,释放被关押的群众,并打开县城粮仓,分发粮食给贫苦百姓。宜章县城的百姓纷纷欢声雷动,他们感慨道:“国民革命军来得真是时候,终于可以过个好年了!”
1月13日下午,宜章县西门广场聚集了近万名群众,广场上红旗飘扬,镰刀斧头的旗帜在风中高高飘扬。朱德站在群众前面,宣布起义胜利:“今天我们宣布:一是成功发动暴动,抓捕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并将严惩不贷;二是工农革命军正式成立,由我担任师长,陈毅为党代表,王尔琢为参谋长。我们要消灭军阀势力,实现耕者有其田!”
群众欢呼雀跃,纷纷高呼口号:“欢迎朱德来湘南领导革命!”随后,几位重要的贪官被押上台,群众愤怒地控诉他们的罪行,最后在公审后,他们被当场处决。
接下来,朱德、陈毅、王尔琢与胡世俭等革命领导人共同部署起义各区乡的革命行动,栗源堡村率先响应,号召农民恢复农民协会,打土豪分田地,激发了更多的革命力量加入了队伍。很快,工农革命军的力量从最初的800人,迅速壮大到3000人,宜章县的革命气氛愈加浓厚。
湘南暴动的序幕在无声无息中拉开,宜章的革命胜利成为了整个革命的起点,标志着中国工农革命军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