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17岁师政委带“红小鬼”部队,最大十七八岁,最小仅9岁
迪丽瓦拉
2025-09-08 12:35:22
0

为了粉碎蒋军一次又一次的围剿,江西苏区迅速发动了大规模动员,广泛征集青年工人和农民参军,旨在快速扩充红军队伍。在这种情况下,江西先后组建了“工人师”和“兴国模范师”,并创建了7个“少先队模范团”。这些预备队成为红军不可或缺的重要后备力量,为后续的战斗提供了强大的支援。

为了激励更多青年参军,周公指示萧华以总政治部青年部的名义,组织召开全军青年工作会议。会议上提出了成立“少共国际师”的提案,并最终得到了批准。团中央在1933年5月20日作出了关于创立“少共国际师”的决定。

在“少共国际师”组建之时,萧华在红一军团担任政治部青年部部长,正坚守在战斗的前线。有一天,周公特地找到了萧华,告诉他:“你们青年部关于建立‘少共国际师’的提案已经得到批准,经军委研究,决定由你担任‘少共国际师’政委。”

年轻的萧华对此感到有些犹豫,他担心自己年纪轻轻,难以肩负如此重任。毕竟,当时的他才刚满17岁,这样年轻的政委,如何能够带领这些大约十七八岁的年轻战士呢?

周公看出了萧华的顾虑,耐心地劝解道:“正是因为你年轻,才决定让你去!年轻的政委带年轻的兵,不是更能激发活力和朝气吗?只要你经过充分锻炼,面对考验,你会逐步成长,走向成熟。你去,去好好干吧!”周公的话语充满了深切的关怀与期待,既鼓舞了萧华,也传达了组织的期望,使他没有理由再推辞。没过多久,萧华便正式上任,成为我军历史上最年轻的师政委。

1933年9月3日(国际青年节),“少共国际师”在博生县(今宁都)跑马坊举行了盛大的成立仪式。全体指战员整齐列队,郑重宣誓,并齐声高唱《少共国际师歌》,举行了检阅仪式,展现出满满的斗志和信心,准备在前线大显身手,立下赫赫战功!

不久之后,“少共国际师”正式编入工农红军建制,成为第15师,旗下包括第43团、第44团和第45团。组建后,部队驻扎在广昌进行训练。这支队伍是红军中最年轻的部队,士兵中最大的只有十七八岁,最小的仅九岁。尽管这些战士年龄较小,但大多数都是党团员,素质非常高。

萧华被任命为政委,除了因为他年轻充满活力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这批“娃娃兵”的骨干大多来自兴国县的共青团组织。两年前,萧华还担任着兴国团委书记。当时他年仅15岁,却能迅速带领团队在全县建立了团区委和乡支部,把团员人数从几十人发展到1000多人,为少共国际师提供了重要的兵员支持。

在萧华和师长陈光(后更名为吴高群)以及政治部主任冯文彬的带领下,他们利用党团员众多的优势,组织了“军事训练模范连”竞赛,开展了大规模的军事演练。通过这些训练,年轻的战士们迅速掌握了射击、刺杀、投弹、构筑工事等基本技能。

同时,萧华组织各级政治机关和政工干部,对全体战士进行了关于我军性质和宗旨的教育,深入传达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官兵关系、军民关系等方面的内容。经过一个月的训练,部队的军政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

不久后,萧华带领“少共国际师”参加了第五次反“围剿”战役,与三军团和五军团一同在东线抗击敌人。作战中,萧华和吴高群临危不乱,指挥得当,巧妙分兵迂回,将敌人包围并发动猛攻。

年轻的战士们展现出无畏的精神,勇敢地冲锋陷阵,最终与敌军展开激烈的肉搏战。经过近两个小时的激战,敌人乱了阵脚,指挥体系瓦解,终于败退。敌军一个连被全歼,剩余的敌人纷纷逃跑。

这场初战胜利极大鼓舞了全体指战员,萧华和吴高群立即指挥全师越过闽江,击溃敌人200余人,并在莲花山再次全歼敌人一个排,缴获了大量的枪支弹药和军用物资。就在大家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时,朱德、周公等人发来了祝捷电,激励他们在未来的战斗中继续保持勇气与斗志,争取更大的胜利。

1934年春,少共国际师奉命在黎川一带阻敌。敌人凭借飞机和大炮的支援,发起了强烈的进攻,企图突破红军的防线。在团村战斗中,师长吴高群英勇牺牲,萧华带领部队英勇抵抗,令敌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敌人连续几天攻击,直到损失数百人,才勉强逼近阵地。

少共国际师的警卫连和兄弟部队坚守邱家隘阵地,面对七倍于己的敌军,他们顶住了敌人的猛攻。在敌机轰炸和炮火的洗礼下,阵地上的草木被烧毁,泥土翻飞,但战士们依然坚守岗位,迎击敌人的每一次进攻。最终,敌军损失了上千人,红军成功守住了阵地。

战斗中,萧华始终坚守在第一线,指挥若定。他鼓舞士气,提出“人在阵地在,决不让敌人前进一步”的口号,带领战士们奋力反击。在最为激烈的时刻,萧华果断出击,亲自带队突围,成功击退敌军进攻。

在随后的广昌保卫战、大脑寨战斗和驿前站防御战中,萧华带领部队展现出了顽强的战斗力,圆满完成了上级的作战任务。然而,由于错误的“左”倾路线和“保卫每一寸土地”的指挥方针,红军和中央根据地遭遇了重大的损失。少共国际师在石城保卫战后,也损失了大量兵力,原有的万余人仅剩3000余人。此后,部队经历了多次补充,最终于1934年10月16日晚成功渡过于都河,开始了历史上著名的“长征”。

“长征”初期,少共国际师担负着红一军团的后卫任务,成功突破了四道封锁线,并在跋涉过程中出色完成了任务。从湘江到遵义,红军经历了长时间的艰苦行军和连续战斗。萧华在其创作的《长征组歌》中,回忆了这一段历史,展现了少共国际师在大转移过程中的英勇事迹。

遵义会议后,少共国际师正式改编为红一军团第15师,萧华继续担任师政委。但经过长时间的激烈战斗,红军的人员逐渐减少,许多部队的实际兵力大大缩水。1935年2月10日,朱德、周公、王稼祥签署了关于全军整编的命令,许多军团和师被缩编,其中也包括少共国际师。随着战斗的推进,这支部队最终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

不久后,周公找到了萧华,并将遵义会议的精神传达给他,决定他担任红一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一口千年粽香,唐玄宗喊你过节啦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大明湖畔,超然楼下,腾腾热气裹挟着荷叶的清香袅袅升腾,瞬间弥漫在...
阎锡山:七千人马玩转军阀混战的... 1915年12月12日,北京中南海居仁堂内,袁世凯身着十二章衮服,在文武百官的山呼中接受朝贺。千里之...
原创 慈... 当历史进入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清朝这个封建政权正面临着极其动荡的局面,几乎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国...
贵州出土铁刀砍碎三国神话,关羽... 你以为三国名将关羽真的扛着 82 斤大刀砍人?别被小说骗了!最近贵州一座古墓挖出来的铁刀,直接把历史...
微史记|“宋朝御厨托梦汤”在宋... “家人们,我昨天晚上做梦,梦见一个宋朝的御厨要把他失传的菜谱传给我。”最近,小红书上一个被叫做“宋朝...
原创 鼎... 《王安石变法》,又称熙宁变法、熙丰变法,是宋神宗为了扭转北宋内外困境,由王安石等改革派发起的一系列政...
想拥有唐代同款“吸管杯”?快来... 华声在线5月25日讯(全媒体记者 黄梅)“抹茶色打底,鱼儿杯中藏,这个吸管杯也太别致了,没想到唐代就...
“死心眼”的周叔弢,最终凭借见... 一个“贾”字搁在了周叔弢的心上,就是放不下来。 这是在1927年4月的天津,他在一位古书商人店里看到...
原创 靖... 你听说过“牵羊礼”吗?这是一种极为古老且令人不寒而栗的刑罚,尤其对女性而言,具有强烈的侮辱性和摧残性...
原创 郑... 郑成功的部队确实是当时反清复明最具潜力的一支力量,很多士兵曾随父亲郑芝龙征战沙场,拥有不凡的战斗力。...
于敏科技中学(科学城一中)历史... 器物有声,家国传情 国器风华 博物馆里的千年回响 传家春秋 民物里的百年温度 历史学科文化节 一件斑...
原创 秦... 岳飞和秦桧之间的恩怨情仇,几乎是人人皆知的历史故事。如果没有秦桧的谗言陷害,岳飞或许不会在宋高宗下达...
原创 朱...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权力斗争犹如一幅幅激动人心的画卷,时刻上演着波澜壮阔的戏剧。当权力的诱惑变得...
原创 赵... 好的,以下是一篇自媒体文章: ###赵匡胤自导自演的陈桥兵变,竟然兵不血刃,和平的夺得了皇位? 在...
原创 河... 写作是艰辛的过程,作者每天为写作而努力,不仅是为了表达思想,更是为了生计。在这条辛苦的路上,希望各位...
原创 明... 在乱石山的结义之地,朱元璋与六位生死之交的好汉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七人一同誓言抗元,图谋大业。他们的结...
原创 王... 北宋时期被誉为中国文化的巅峰,尤其是在科举制度的推动下,社会各阶层的寒门子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受教育机...
原创 被... 成吉思汗的头像出现在外蒙古的货币上,成为了当地的象征;他的坐像高高矗立在外蒙古的苏赫巴托广场,吸引着...
原创 “... 在我国近代史上,涌现了许多杰出的革命女性,大家常说“妇女能顶半边天”,这些革命女性不仅拥有超越常人的...
原创 梁... 梁末帝朱友贞:一个被低估的亡国之君,生不逢时的命运 公元923年深秋,正是五代十国那个动荡不安的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