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少将中,第一个担任大军区司令员的人是谁呢?
他就是龙书金少将,一位擅长攻坚作战,并且在东北野战军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军事将领。
龙书金于1930年参加红军,在漫长的7年战斗生涯中,逐步晋升为连长,但在红军初期,他的名字并不显赫。直到抗日战争期间,龙书金的军事才能才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快速的晋升。他先后担任过连长、副营长、副支队长、团长、副旅长等职务,还曾担任冀鲁边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和渤海军区副司令员等重要职务。这一时期,龙书金的级别已经跃升至旅职以上,展现出非凡的指挥能力。
抗战结束后,山东军区组建了8个主力师,其中大部分主力部队前往东北,而龙书金担任了第7师的副师长。第7师和第8师都在攻坚爆破方面有着强大的实力。第7师被派往东北,而第8师则留在山东。7师进入东北后,编入了第6纵队的第17师,龙书金担任了该师师长,这一时期成为他军事生涯中最为辉煌的一段。
17师以其擅长攻坚和爆破而闻名,每次执行攻坚任务时,都是首长手中的王牌部队,尤其在关键时刻,常常被派往最难攻克的目标。17师在东北部队中的攻坚能力可谓是无与伦比。尤其是在三战四平战役中,17师的表现已经充分展现了其强大的攻坚能力。
李天佑指挥的七个主力师在三战四平时,当第1纵队和第7纵队遇到困难时,17师毫不犹豫地冲锋在前。他们的作战方式与众不同,通常是一个营与敌人正面交锋,而其他部队可能只能派一个团攻击一条街。得益于新的攻坚爆破战术,17师的进展异常迅速。尽管未能攻占四平,但17师的攻坚经验却在其他兄弟部队中得到了广泛传播。
此后,在四战四平、义县战斗、锦州攻坚战和天津攻坚战中,龙书金和他的17师始终扮演着关键角色。
新中国成立后,龙书金从军长职位调任广东军区司令员。1959年,他脱产赴高等军事学院学习三年。1962年,他被任命为湖南军区司令员,继续在军队中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1966年,湖南的几个群众组织影响了正常的工作秩序,龙书金感到非常棘手。他向广州军区副司令员詹才芳求助,希望能派一名首长前来长沙协助稳定局面。最终,由于广州、广西等地也需要干部,詹才芳亲自前往湖南,主持了当地的工作。经过他的努力,湖南省军区机关干部的不听指挥和不负责任的问题得以解决。
上级还派遣了47军的黎原三支两军,前往湘潭、株洲、衡阳等地开展工作。黎原等领导为省革委会的筹备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龙书金也担任了副主任。在这一过程中,尽管一些人试图将龙书金替换下去,但上级依然看中他的打仗能力和带兵打仗的才能,这帮助他度过了困难期。
1968年,龙书金迎来了新的挑战。这一年,新疆军区发生了许多变化。自1967年王恩茂受到冲击后,无法继续在新疆工作,原本安排丁盛接替王恩茂的职务,但丁盛表示自己虽是战斗出身,却不熟悉地方工作,无法胜任。因此,上级决定将龙书金调往新疆,担任新疆军区司令员。
这一决定背后,可能有多方面的考虑。首先,新疆是边疆,且中苏关系在1960年后日益紧张,急需一位具备战斗经验的将领来守卫边防。龙书金是从战斗中走出来的,将他派往边疆非常合适。其次,龙书金的双一背景也让他备受重用。在60年代,来自双一的将领在军中都得到了重要职务,包括总参谋长、总政治部主任、总后勤部部长等。而成都军区、济南军区、武汉军区和广州军区等军区的领导也大多是红一方面军红一军团的将领,龙书金的任命也可视为这一背景下的自然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