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甲午战争后,日本的要求几乎令所有列强震惊。他们不仅索要2亿两白银的赔款,还要求割让宝岛、澎湖列岛及辽东半岛。西方列强对此表示极为震惊,尤其是沙俄。此前,未曾有任何一个列强敢提出如此过分的要求。即便是沙俄,也感到不满,因为他们同样对辽东半岛和东北地区有浓厚的兴趣。如果日本占据了先机,沙俄将难以实现其目标。为了避免这一局面,沙俄联合德国与法国,一起施压要求日本放弃对辽东半岛的占有,最终清朝以3000万两白银将其赎回。这一事件也标志着列强瓜分清朝的狂潮正式拉开序幕。
1896年,沙俄以修建铁路为借口,在东北地区大举扩展其影响力。紧接着,1897年11月,德国通过占领胶州湾进一步加深其在中国的存在。而沙俄则在12月夺取了辽东半岛,计划将其作为海军基地使用。1898年,法国先后占领了广州湾和香港以南的海域,而英国也与清廷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将九龙半岛部分租借,租期长达99年。眼见局势愈发复杂,美国在1899年3月急忙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主张所有在华利益应该公平共享、机会均等。然而,时局并未允许美国轻松改变局面。到了1899年11月,法国强迫清廷签署了《中法互订广州湾租界条约》,将广州湾强行租借99年。列强逐渐压迫清朝,而这种外压也为后来慈禧向十一国宣战的局面埋下了伏笔。
虽然广州湾的名字与广州相似,但实际距离广州并不遥远,它是现今的湛江市。这片土地位于广州以南,与法国占领的中南半岛相对接。作为当时世界仅次于英国的强国,法国自然而然希望在中国建立一个类似于香港的商业港口,广州湾显然是理想的选择。因为它不仅靠近法国的殖民地——中南半岛,且地理条件极为优越:天然港口、向南接近海南岛、北连两广,还能通过西部与中南半岛相连接,这让广州湾具有不可小觑的战略优势。
那么,面对如此一块战略宝地,法国为何不采取像沙俄、日本或英国那样直接割地获得呢?日本和英国之所以能够割走土地,是因为他们曾与清朝交战并取得胜利。英国在鸦片战争中成功割走香港,而日本在甲午战争中则取得了宝岛和澎湖列岛。但法国在占领广州湾时并未与清朝发生战争,因此无理由要求割让,只能以租借的方式取得该地区。
沙俄之所以能轻易占领广袤的土地,主要得益于其在地理上的优势。与位于远东的英法相比,沙俄本土直接与西伯利亚相连,具有更强的陆权优势,能牢牢守住从东方争夺来的土地。与此不同,英法的殖民地大多分布在海洋,更多依赖于海上贸易,无法像沙俄那样凭借陆权保护获得的土地。
需要特别提及的是,英国占领香港并非一蹴而就。最初,他们仅在1842年通过鸦片战争获得了香港岛约78平方公里的土地。随后,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他们又通过割让界限街以南的7.93平方公里,最终在1898年租借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九龙半岛部分。虽然英国最终把所有香港领土归还,但香港的租借部分才是占地最多的。
广州湾的地理优势也让法国在这里投入了大量资源,希望将其发展成可以与香港抗衡的商贸中心。然而,二战结束后,法国却决定提前结束租约,将广州湾归还给中国。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与国际格局的变动有关。二战中,法国迅速投降德国,使其国际声誉大受打击,而中国则凭借抗战的成功赢得了广泛的国际赞誉。战后,法国的世界大国地位已不复存在,而中国则逐步崛起,成为国际舞台上的新力量。面对这种局面,法国不得不在英美的压力下,将广州湾归还给中国。
有人认为广州湾没有香港命,认为它永远无法与香港的繁荣相提并论。这种观点不无道理,因为香港在英国的统治下逐步成为了亚洲的金融中心,象征着财富与经济的繁荣。而广州湾(即湛江)则远未达到香港的经济发展水平。然而,即便如此,广州湾在法国的统治下,直到1945年也没有迎来与香港相等的经济机遇。
七子之歌曾在中国流传,其中提到的七个地方分别是香港、澳门、宝岛、九龙半岛、威海、旅大和广州湾。香港和九龙分别在1997年由英国归还,中国收回了它们的主权;澳门则在1999年归还给中国;宝岛也在1945年回归中国;广州湾则在同年归还。而威海的命运较为复杂,经过多次易手,最终在1945年回归。旅大的历史则更为波折,先后被日本和沙俄占领,并经历了多次易手。直到1955年,苏联才最终将旅顺归还给中国,旅大才彻底回到祖国怀抱。
从这些历史事件来看,虽然西方列强通过谈判与战争占领了中国的部分领土,但这些土地最终都没有永远属于外来者。在经历了漫长的政治斗争与历史波折后,中国重新收回了这些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