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上级决定将68军203师的副师长李德才调任为保定军分区司令员。从官职上看,他的职务为正师级。这位老资格的军事干部自1926年参加革命,解放后才升任师级,晋升的速度显得有些缓慢,至今让人不禁猜测,是否是因为性格倔强或其他原因所致。
许多人对李德才这个名字并不熟悉。在战争年代,他的职位并不算高,但他的脾气却十分火爆,直言不讳,甚至对上级有些抗拒。那些对他比较了解的上级,对其种种表现最多也只是摇头叹息,显然对他的处事方式感到无奈。
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20兵团的参谋长曾到李德才所辖的师里布置任务,因军事压力颇大,068军行动缓慢还被点名批评。李德才对此感到不满,与志愿军司令部的长官据理力争。在这样的紧张环境中,参谋长准备离开时,李德才却将其挽留共进晚餐。然而,参谋长对此心不在焉,表示战事尚未结束,没时间吃饭。李德才浑然不知其原因,便随口嘟囔道:“爱吃不吃!”
在前线打仗的过程中,李德才或许因为年纪渐长,或因为身体抱恙,甚至被连续不断的敌方炮火的威胁压得喘不过气来。他感到自己多年来的战斗经验在此刻显得无比沉重,第二次向上级请求回国。返回后,老首长杨成武前来探望,关心他的身体状况,李德才满嘴不屑地回应:“还死不了呢。”
到了1957年,李德才在保定军分区担任司令员数年,期间在主持召开征兵动员大会时,省军区副司令孟庆山与新上任不久的司令员王道邦参加了会议。李德才与孟庆山关系融洽,二人同为老乡,还曾在冀中共事;孟庆山过去还是李德才直接的下属。而王道邦,也是一位深谙军事的干部,曾在第一军分区担任过政委,后升为旅政委、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解放战争期间,他曾担任过多项重要职务,让人对他的资历和能力倍感钦佩。
尽管王道邦与李德才同属老战友,但由于王道邦不断升迁,而李德才却在原地踏步,二人从团级职务起步,随着解放战争中冀中部队的变化,王道邦的职位迅速上升,而李德才依旧在地方军区任职,后来虽然编入野战军,并长期担任团长,最终晋升为副师长。
王道邦于1954年进入军事学院求学,三年后毕业后被调任为省军区司令员。在革命经历和年纪上,李德才无疑是省军区司令、政委、副司令的前辈。
照理说,军区司令与副司令到军分区视察,作为军分区的领导理应热情迎接,表达对上级的欢迎,毕竟这是一种上下级的常规礼仪。而分区副司令则迅速迎接,但李德才却显得异常冷淡,未曾动身。在孟庆山的介绍下,王道邦走上前来,大家纷纷热烈鼓掌,李德才却沉默不语,双手支撑着下颏,显示出一脸的不屑。对此,孟庆山苦笑摇头,而新任领导和老同志们对于李德才这样的态度则表示理解,还以为这是他在显示自己的资历。
后来,一些军区和分区的干部谈及李德才待人接物不够热情,也并不在意,李德才对此回应:“什么将军不将军的,来了也无需这么多客套,他是司令,我也是司令。”尽管两者职位均为司令,但王道邦的职务为正军级,而李德才则为正师级。在对待上级的态度上,李德才的表现让周围人感到有点儿不够尊重,但这样的倔脾气似乎一直伴随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