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李莲英母亲葬礼多烧钱?所有人白吃白喝35天,花费超百万两白银
迪丽瓦拉
2025-09-09 08:04:25
0

1906年冬天,李莲英的母亲在北京去世,这让一直以孝顺著称的李莲英深感悲痛。为了纪念这位慈母,李莲英决定举办一场规模庞大的葬礼,他甚至在家乡大摆宴席,整整35天,让大城县的乡亲们免费享受丰盛的酒宴。

那么,李莲英葬母的排场到底有多大?他又是从哪里获得如此巨额的财力来操办这些事宜呢?

一、李莲英为何决定去当太监

李莲英生于道光28年(1848年),家乡位于河北省的大城县,是家中四个兄弟中的老二。李莲英的父亲年少时是无业游民,后因勤劳肯干被叔叔收养,甚至帮助他娶了妻子,这位妻子就是李莲英的母亲。

虽然家境贫寒,但由于叔父的帮助,李家的日子一度过得还算安稳。可是,父亲的叔父去世后,家里的负担越来越重,李莲英的母亲又生了两个弟弟,家中人口增加,但劳动力却逐渐减少,生活条件开始恶化。为了谋生,李家最终搬到了北京。

到了北京,李莲英的父亲只能靠给人做皮革制品勉强维持生计,而母亲则无法外出工作,专心照顾家中的孩子。随着时间推移,李莲英的兄弟们长大,家里的支出不断增加,日子越来越艰难。李莲英深知父母的辛苦,年仅七岁的他决定做出一个改变,为了帮父母减轻负担,他决定进宫当太监。

然而,李莲英的父亲并不赞同他做出这样的选择。古代社会对家族传承有着极高的重视,父亲觉得作为家中的男儿,应该要有自己的子嗣和后代。李莲英却认为,自己作为家中的二子,最适合去宫中当太监,而长子和年幼的弟弟都可以承担起家族的传宗接代责任。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父亲终于无奈地接受了李莲英的决定。

进入宫中的李莲英,初时不过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太监,年纪尚轻,常被他人欺负。但李莲英凭借着聪慧的头脑和坚持不懈的努力,迅速掌握了许多技能,尤其擅长梳头技艺,这使得他在宫中逐渐崭露头角。终于,他被选入长春宫,开始侍奉慈禧太后,担任一些重要的工作。

二、李莲英的母亲去世,葬礼安排

到了59岁时,李莲英的母亲因病去世,这个消息令他痛不欲生。为了报答母亲多年的养育之恩,李莲英决定为母亲举办一场盛大且庄重的葬礼。他明知自己的高位可能会引来外界的猜疑和非议,但依旧决定全力以赴。

他深知慈禧太后对于自己的恩宠,因此在做出决定后,李莲英亲自向慈禧请假,并阐明了自己想要为母亲办一场体面的丧事。听到李莲英的孝心,慈禧深感触动,答应了他的请求,并赐予48万两白银作为葬礼经费。事实上,李莲英并不打算真的向慈禧索要更多的资金,他只是希望得到慈禧的一道许可和支持。

尽管李莲英的兄弟们最初并不想过于奢华地办葬礼,但李莲英坚持要尽最大努力,毕竟他常年远离家乡,心中对母亲深感亏欠。于是,在李莲英的指引下,葬礼的准备工作开始了。李家的乡亲和乡绅们也参与其中,帮助筹办葬事。

然而,这些人虽然有过一些经验,但面对如此规模的葬礼,依然感到有些手足无措。于是,他们翻阅古籍,借鉴古人举办葬礼的方式,才终于大致确定了葬礼的方案。

三、举办盛大葬礼,宴席长达35天

经过了三个月的精心准备,葬礼终于在1907年初春如期举行。为了确保葬礼的庄重与热闹,李莲英特意安排了35天的宴席,每天三餐丰盛,宾客们可以免费享用。虽然这些宴席不如南方的宴会奢华,但在北方的葬礼中,这样的排场已算极其盛大。

起初,李莲英担心家乡的乡亲们不愿前来吊唁,便在大城县发布了通知,宣布所有前来葬礼的来宾均可免费用餐。可是,前几天到场的吊唁者寥寥无几,这让李莲英非常生气,怀疑是兄弟们在当地作威作福,导致与乡邻关系紧张。最终他得知,原来是袁世凯为确保葬礼安全,安排了几百名士兵在村外把守,才导致乡亲们不敢前来。

在袁世凯撤走士兵后,乡亲们纷纷涌向葬礼现场,李莲英的母亲得到了大家的吊唁。宴席上,尽管北方的宴席不如南方丰盛,但鸡鸭鱼肉的美味佳肴已足够让宾客们大快朵颐,很多人吃饱后还将食物带回家慢慢品尝。

由于葬礼持续了长达35天,期间大城县的生猪几乎被买光,肉价飙升。葬礼结束后,李莲英为母亲准备了非常精美的棺木,并请来壮汉抬棺,葬礼的规模堪称宏大。整个出殡过程,人山人海,场面空前壮观。

最终,整个葬礼的花费高达120万两白银,李莲英毫不在意这些巨额费用,因为他始终认为,母亲的恩情无法用金钱衡量。

结语

李莲英为母亲所做的葬礼,因其极其奢华与盛大,而广为流传。虽然他的孝心令人动容,但这些巨额费用也来自贫苦百姓的辛勤劳作。假如李莲英的母亲能够看到这一切,她会如何评价儿子为她所做的这一切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祖... 在广西的山水之间,吴先生家中珍藏着一枚意义非凡的丙午户部闽字版大清铜币当制钱十文。自祖辈起,这枚铜币...
寻觅时空间的观念!一场从画作到... 思想史,研究范围广泛,对人类历史上丰富的思想、文化、艺术等进行了整合和分析,为认识人类思想文明提供了...
原创 清... 前言 天色渐渐昏暗,厚重的乌云像是要将天幕吞噬。百姓困苦,生活艰难,四周充满了敌人的威胁。国家四分...
原创 执... 至正十九年八月,察罕帖木儿突破红巾军龙凤政权(国号宋)的都城汴梁,迫使皇帝韩林儿在刘福通的护卫下逃往...
原创 朱... 《百年人物志》是一个每天发布历史类文章的平台,欢迎大家点击关注,同时在本文下方留言,留下您的宝贵意见...
原创 北... 前言 北宋政坛有位传奇人物张咏,他断案如神,《折狱龟鉴》记载其破案二十余起,连包拯都要称前辈。 他...
原创 抗... 抗日战争期间,河南省新安县仓头的日军驻地里,有一个名叫金干的翻译官,人们常称他为“金翻译”。金翻译原...
原创 东... 从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孙策离开袁术,开始统一江东,到黄武元年(公元222年)孙权继位成为吴王的...
原创 为... 历史悖论讲坛,诚邀各位朋友参与讨论并提出质疑。为了活跃气氛,提高公众的整体知识水平,本文中特意埋下了...
原创 平... 知识能够改变命运,这一观点几乎没有人会质疑。然而,为什么并非所有读书人的命运都因此发生了改变呢? ...
原创 巅... 前言 在战国末期,尽管各国面临内部与外部的重重挑战,秦国却依然保持着强大的势力。在这时期,若有一...
无极斋分享:《贞观鉴——大唐历... 贞 观 鉴——大唐历史文化主题展掠影10 上海闵行博物馆特展 无极斋分享 韩回之,字无极,韩天衡美术...
原创 刘... 在历史的长河中,帝王之间的信任与亲近常常成为引人注目的亮点,尤其是刘备与赵云之间的关系,成为了无数人...
陈宫的选择,为何未随刘备 陈宫的选择,为何未随刘备 东汉末年的烽烟中,陈宫以智谋与气节在历史画卷上留下深刻的印记。作为乱世中极...
原创 二... 夏朝是中国早期广阔王权国家的起点,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然而,由于夏朝的历史资料稀缺且大多为后代补...
原创 从... 提到“瘟疫”这个词,几乎每个人都会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慌。尤其是在古代封建社会,那个时候的人们往往将这种...
原创 三... 熟悉三国的朋友们都知道,三国时期不仅充斥着众多的谋士,还有无数英勇的将领。许多人可能对那些站在一旁摇...
原创 马... 三国时期,马超以“神威天将军”之名被西凉羌人敬仰,他的战斗力可谓无人能敌。无论是天灾地祸,他从不畏惧...
原创 辛... 1911年10月10日,中华革命党在武昌发起了震撼全国的起义,随后各地许多省份纷纷宣布独立,脱离清朝...
原创 哥... 《长安三万里》从高适的视角出发,以更为广阔的视野呈现了唐朝时期的辉煌历史。电影中融入了大量的诗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