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郭威的崛起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郭威曾公开表示,他并没有打算称帝,而是带领自己的军队进入开封,目的明确——是为了继续支持后汉的皇帝,并且他已经选定了刘赟作为新的皇帝。刘崇,这位掌握重兵的后汉地方将领,对此颇为高兴。根据一些史料记载,刘赟被认为是刘崇的亲生儿子,这让他对儿子成为皇帝的可能性感到十分欣慰。
在当时的背景下,刘崇本应趁郭威还未在开封站稳脚跟时,迅速出兵攻打郭威,成功拿下他。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刘崇选择了相信郭威的承诺,一等再等,结果他没有等来儿子刘赟称帝的消息,而是等来了郭威建立后周的公告。这个消息让刘崇意识到自己被欺骗了。
回想起来,刘崇心中无比懊悔。就在不久之前,他的谋士李骧曾苦口婆心劝他出兵,提醒他“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然而,刘崇却认为李骧不过是一个见识浅薄的腐儒,最终将他杀掉。此时此刻,刘崇无比懊悔没有听从李骧的忠告,感到愈加悔恨。
看到后汉的复兴无望,刘崇心一横,决定自己也称帝。在太原建立了北汉,成为开国皇帝。其实,这并非完全是无奈之举,刘崇早就有着自己的帝王梦想,广积粮高筑墙的日子里,他也一直在为这一天做着准备,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来实现自己的野心。
然而,刘崇并非没有顾及现实。他手下有一位名叫张元徽的名将,擅长骑兵作战,曾在与后周的交战中立下赫赫战功,深得刘崇的器重。有一天,刘崇对张元徽坦言:“我实在不忍心让高祖(即刘知远)的基业毁于一旦,也不想屈服于郭威这个逆贼,因此只能称帝。”他甚至自嘲说:“你算不上什么将领,我也算不上什么天子,所以我们的朝廷不设宗庙,也不改元,在历史上没有多少存在感。”
说起来,北汉的确是一个非常弱小的国家,不仅国土狭小,经济萎靡,人口稀少,整体国力差得可怜,几乎不具备存在感。但刘崇的志向远非这些简单的现实所局限。登基后,他立刻派遣儿子刘承钧,联合北汉的兵力,进攻后周的隰州和晋州。结果当然是可想而知——损兵折将,无功而返。这次失败让刘崇暂时认识到,北汉的实力尚不足以主动进攻后周,反而只能处于被动防守的局面,随时面临后周的威胁。
因此,刘崇深知当务之急是寻找外援,寻找一个可靠的靠山。与辽朝建立关系,成为他唯一的选择。辽朝与北汉的边界接壤,且其军事实力强大。于是,刘崇派遣使者前往辽朝,自称“侄皇帝”,而将辽朝皇帝称为“叔皇帝”,请求辽朝册立自己,并将北汉纳为辽朝的附庸。
这种行为并不新鲜。事实上,五代后晋的开国皇帝石敬瑭当年为了获得辽朝支持,也采取过类似的做法。但与石敬瑭不同的是,刘崇仅称“侄”,而石敬瑭曾自称“儿”,并为了获得支持,不惜割让燕云十六州。而刘崇若拥有燕云之地,也未必不会将其拱手让给辽朝。
石敬瑭和刘崇都是沙陀人,代表了五代十国时期沙陀军事集团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兴衰。他们的做法也体现了边缘势力为了求生存,不得不依附强权的悲哀。而辽朝,作为强大的契丹民族,拥有强悍的骑兵和雄厚的兵力,辽朝的支持显然是刘崇加强自己国力的重要保障。然而,这种依赖就像吸毒,虽然短期内能带来强大力量,但长期来看,这样的依附最终会带来无法避免的困境。
正如孟子所言:“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如果一个人不能依赖自己,就注定要受制于他人。刘崇对辽朝的依赖,实际上意味着他逐渐失去了作为皇帝的主权。他的命运或许已被历史的车轮所注定。历史上,石敬瑭的悲剧早已给刘崇敲响了警钟,但他并未从中吸取教训。此时,刘崇的目标仅仅是依靠辽朝的力量来击败后周。
于是,在称臣辽朝后,刘崇加强了与契丹军队的合作,双方联合打击后周。北汉和辽朝联军再次发起进攻,目标是后周的晋州(今临汾)。然而,晋州的防守并不弱,后周没有投入过多兵力,但北汉和辽朝联军却无功而返。经过近两个月的围攻,联军仍未突破晋州的防线。此时,后周增派援军,局势对刘崇不利,最终不得不撤军。
撤退时,正值隆冬,寒风刺骨,北汉的士兵几乎在严寒中倒下。晋州附近的百姓依靠地形和山川关隘自卫,令联军无法掠夺粮草。后勤线中断,饥寒交迫,北汉和辽朝联军的兵力在撤退时损失惨重,仅剩下四成左右。
尽管此役失败,但刘崇并未意识到自己的战略问题。他仍认为失败是时运不济,而非实力不足。很快,他再次发动进攻,目标是后周的府州(今陕西府谷)。然而,府州的防御使折德扆不仅成功抵挡了北汉的进攻,还趁机占领了北汉的岢岚县。这一战,北汉不仅未能取胜,反而损失惨重。
逐渐地,刘崇意识到自己的局势变得愈发困难。面对内外夹击,他决定改变战略,放弃主动进攻,转而进行防守。然而,北汉的财政压力依然巨大。为了维持常备军,刘崇不得不依赖民众征收高额税费,同时还需按时向辽朝纳贡,这让北汉百姓苦不堪言。
为了维持这些开销,北汉的官员们不得不依赖剥削民众。百姓生活困苦,纷纷逃亡,尤其是向后周迁移的流民不断增加。根据资料,北汉的控制区人口大幅减少,从唐朝时期的28万户减少到最后仅剩3万5千户。这一切都说明,北汉的命运已经注定,而民众的抗争也成为了一段沉默的历史。
至此,刘崇的北汉再也没有力量去与后周抗衡,最后迎来了灭亡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