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代皇帝与妃子之间的爱情故事中,令人铭记于心的无疑是顺治帝与董鄂妃、光绪帝与珍妃这些经历了生离死别的悲剧。特别是顺治帝与董鄂妃之间的爱情故事,似乎更加扣人心弦,充满了无奈与感伤。
顺治帝在董鄂妃去世后的短短五个月内,便在无尽的悲痛中去世,仿佛是追随自己心爱的妃子而去。不论是他悲痛交加后去世的说法,还是后来有些资料提到他隐居在山西的五台山出家的可能,这一切都反映出顺治帝内心深处对董鄂妃的无尽思念与哀痛。无论他最终以何种方式离世,根源都是他因失去爱妃而沉陷在无尽的伤感之中,难以自拔。
可以说,顺治帝在情感上为董鄂妃愿意牺牲一切。然而,在他后宫众多的妃子当中,唯有一位女性敢于为他奉献自己的全部,那便是一个几乎被历史尘封的妃子——贞妃。尽管董鄂妃是顺治帝心中最为宠爱的人,但她的去世与顺治帝泪流满面并无直接关联,董鄂妃之死源于她因失去幼子的极度悲痛,最终以病重离世,令人惋惜。
而贞妃的情感则截然不同,她是后宫里唯一一位在顺治帝去世后选择殉情的女子,深情至极。在官方史料《清史稿》中,董鄂妃的传记占据了800多字,而贞妃的记载却只有短短的27个字:“贞妃,栋鄂氏,一等阿达哈哈番巴度女。殉世祖。圣祖追封为皇考贞妃。”从这段简略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窥探到贞妃当时轻微的地位,她并非在顺治帝生前就已成为妃子,而是在康熙帝继位之后方才获得追封。
虽然清朝政府已废除人殉的传统,但清廷对妃子为已故皇帝殉情的行为并未持反对意见。在封建伦理的框架内,这象征着忠诚与执着的爱。一个女性愿意为她的丈夫付出生命,充分表明了她对感情的坚贞实力。即便当时顺治帝对董鄂妃的宠爱几近无微不至,贞妃也毫不在意,内心执拗地追随自己的真情,毅然陪伴离世的丈夫。
自清朝入关以来的两百多年间,为已故皇帝选择殉情的后妃,屈指可数,仅有两位:一位是本故事的女主角贞妃,另一位则是同治帝的皇后阿鲁特氏。尽管这种忠诚与爱情在封建伦理中值得赞美,却也不应被鼓励,因为最终,人的生命才是最为珍贵的,是值得至诚珍视与珍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