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爱新觉罗的清王朝中,历史上较为广为人知的女性政治人物主要有两位:孝庄和慈禧。然而,孝庄与慈禧在性格与政治立场上几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孝庄皇后以其卓越的德行和深远的全局观闻名于世,她在政治上的才能也非同一般。在清太宗崇德皇帝去世之时,多尔衮对皇位的企图险恶无比,而年幼的顺治帝则需在风雨飘摇的情况下支撑起大清王朝。恰在此时,孝庄皇后成为顺治和康熙这两位皇帝最得力的支持者,她不仅不断教育他们如何在政治之道中游刃有余,还在权谋之计上给予他们精辟的指导,帮助他们顺利登基。许多史学家普遍认同,如果没有孝庄皇后的辅佐,后来的康熙帝恐怕难以实现其卓越的治国理政之功。
当康熙登基为皇之后,对孝庄皇后无疑是怀着深厚的敬意与孝心。朝廷上许多重要的政务都需要与孝庄皇后进行深入的讨论,以聆听她的智慧和见解。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康熙在孝庄皇后去世后,却并未采纳她临终前留下的遗旨。孝庄临终时所言“我病若不起,皇帝断勿割辫”,条中可见,古人对头发的重视是如此之一,在三国时期,曹操割发代替斩头之举就显示了这一点。
当孝庄皇后确实病重至不治之际,康熙却选择不遵从她的遗志,仍坚持为孝庄守孝而剪去自己的辫子。在经过长达一个月的守孝期间,因众多大臣的劝导,康熙才逐渐走出失去至亲的悲痛,但他的身体因过度悲伤而消瘦了不少。康熙选择为孝庄剪辫子这一举动,确实成为全国士子心中的榜样,也令民众和文武百官对他在孝道上的表现赞不绝口。
然而,孝庄皇后去世后,竟整整拖延了30多年才得以下葬,古人向来讲究人死后应入土为安。康熙为何对等不起孝庄的安葬事宜迟迟未决呢?孝庄在临终时曾表达过不欲葬入皇太极陵墓,而希望暇顾在顺治孝陵附近即可。直到雍正帝登基之时,才为孝庄皇后修建了昭西陵。许多专家和学者推测,康熙未能立即为孝庄安葬,或是因为他与祖母之间的深厚感情牵绊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