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19年,关云长年届五十九,奉刘备之命围攻襄樊,在这场殊死较量中,成功擒获曹操的名将于禁并斩杀庞德,一连串的军事操作让关羽声名大振,威震四方,曹操甚至一度因害怕关羽的力量而考虑迁都避其锋芒。这一战几乎成了刘备距消灭曹贼的最接近时刻。
然而,尽管关羽两战皆胜,他的阵营也未能幸免于损失。在曹操的反应迅速之下,他派遣徐晃前去增援,而东吴吕蒙也趁机从背后发起偷袭。腹背受敌的局势让关羽未能抵挡住敌军的压力,最终兵败,错失了荆州,而关羽的首级也被东吴斩下,送至曹操处。
得知挚友、战友、义兄关羽惨遭杀害,刘备悲痛欲绝,痛哭不已,泪水止不住地滑落。哭泣过后,情绪稍微平复的刘备开始追责此事。他调查之后发现,自己的长子刘封,虽然多次收到关羽求援的消息,却因“城池新下恐擅离反扑”的理由拒绝出兵,眼睁睁看着二叔关羽战死沙场。
刘备痛心疾首,面对如此巨大的失误,按理来说应该严惩刘封。但他也有些犹豫,因为刘封陪伴自己南征北战多年,积累了不少军功,虽然刘封并未出兵相救,但他对刘备的忠诚和贡献,令刘备不忍心严厉追究。刘封当时驻守上庸三郡,军情紧急,关羽的死便暂时没有提及。
然而,没过多久,刘封再次犯下一个更严重的错误。当时,孟达与刘封共守上庸等三郡,两人本应团结一心,共同保卫疆土,然而,刘封在此时抢夺孟达的鼓乐队,惹得孟达十分不满。孟达心生恐惧,担心刘备追究关羽之死,最后决定投靠曹操,并带领曹魏与东吴联军占领了上庸、西城、房陵三郡。如此一来,刘封不仅未能及时救援关羽,还错失了保卫三郡的机会,最终将这三座城池拱手送给敌人。
曹操此时的心情可谓是三国时代最为畅快的之一。最初,他因关羽的威猛差点迁都避难,而如今不仅关羽死了,而且还无意中获得了三座重要的城池,简直是天降好运。
相对而言,刘备的处境则极其糟糕。二弟关羽死于非命,三座重要城池也失守,痛心疾首之余,他忍不住去问诸葛亮的意见。诸葛亮听后冷静说道:“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这话的意思是,刘封性子过于鲁莽,如果刘备去世后,刘封继位,恐怕难以驾驭他。
诸葛亮这番冷静分析,实际上揭示了刘封的性格缺陷和刘备的深谋远虑。在刘备的大计面前,刘封的军功和忠诚都显得微不足道。虽然刘封是刘备的长子,但实际上,他只是刘备的养子。在刘备年过四十时,他没有自己的亲生儿子,因此才从刘表旧部中收养了刘封。当时,刘封被培养为刘备的接班人,刘备也一直把他视为继承人,并让张飞和赵云带他一起上战场,培养他的军事能力。刘封虽然性格鲁莽,但在战场上确实展现了不凡的才能。
然而,命运总是捉弄人。收养刘封五年后,甘夫人终于为刘备生下了亲生儿子——刘阿斗。在汉朝的继承制度下,尽管刘封年长且有能力,但刘备最终还是选择了立刘阿斗为太子。这一变化让刘封变得愈发焦虑,他不断积累军功,希望能通过军事成就获得父亲的认可,却因自大和鲁莽多次与关羽、诸葛亮发生冲突。刘封虽然不乏勇武,却显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大局中的位置,最终错失了与父亲之间的沟通。
诸葛亮深知,若刘封继续存在,将来或许会给蜀汉政权带来极大的隐患。尤其是刘封与荆州的旧部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他与荆州的刘表族人联合,极有可能使刘备多年心血付之东流。因此,刘备做出了一个痛苦的决定,最终赐死了刘封。
从这个角度来看,刘备的决定虽显残酷,但却出于对蜀汉未来的深远考量。刘封未能意识到自己的位置,反而加剧了自己与父亲之间的矛盾,而刘备虽然看似冷酷无情,但实际上,他的每个决定背后都有着为蜀汉未来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深思熟虑。
这场父子间的博弈,不仅仅是刘备为了保全刘阿斗,更是为了保卫蜀汉政权的稳定。刘封的死,虽然给刘备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但却是大势所趋。最终,这个决定证明了刘备深沉的心机和高远的眼光,也让他得以在风云变幻的三国乱世中,稳固自己的地位,逐步实现了帝业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