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豫(公元727年—公元779年),唐肃宗的长子,于公元762年继位,年号“宝应”,后改年号“广德”、\"永泰\"、\"大历\"等。由于他年幼,身世显赫,因此在其父唐肃宗去世后,由宦官李辅国等势力的支持,迅速登基为帝,被尊为唐代宗。李豫的庙号为代宗,虽然其谥号未曾详细记载,但历史记载其一生具有深远的影响。他最终安葬于元陵。
李豫出生于公元727年,是唐肃宗的长子,继承王位的过程可谓波澜壮阔。在他继位前,李豫不仅在军事上表现出色,令唐朝的大将郭子仪等人都为他所佩服。公元757年,李豫与郭子仪联手成功收复了曾被叛军占领的长安和洛阳。他的战术谋略以及临危不惧的指挥能力,使他在叛军与守军之间的冲突中表现卓越。
他不仅在面对安禄山等叛军的挑战时展现出过人的领导力,还通过组织敢死队的方式,多次击退叛军,为唐朝的防线坚守立下赫赫战功。更重要的是,李豫在战场上与回纥叶护王子结为兄弟,共同作战,与敌军展开决战。在此过程中,李豫的表现赢得了部队的忠诚和人民的敬仰。
在757年,他与郭子仪率领15万大军攻占长安。进入长安后,李豫执行严格的军事纪律,令行禁止,无论是军队还是百姓都感受到治军的严谨与公正。他的这一举措为唐朝恢复了民心,长安的百姓对他寄予了极高的期望。继而,李豫又带领军队攻占洛阳,叛军首领安庆绪不敌迅猛的攻势,仓皇逃往河北。
公元762年,唐肃宗因病去世,宦官李辅国与程元振等人谋划对策,迅速囚禁了唐肃宗的皇后张氏,并将李豫立为皇帝。唐肃宗因突如其来的变故感到震惊,惊恐过度而死。在这场权力斗争中,李豫顺利登基成为唐代宗,迅速稳固了自己的统治基础。
唐代宗即位时,安史之乱尚未完全平息,但叛军的力量已大为削弱。史思明死后,史朝义继位,然而其与唐代宗长子李适的联合进攻彻底摧毁了叛军的残余势力。史朝义最终选择自杀,安史之乱逐渐归于平息。
在此期间,唐代宗处理了安史叛军遗留下的各种政治问题,对安禄山及其亲信、旧将采取宽容政策,确保了社会稳定与军事重建。所有级别的官员都获得了晋升和荣誉,而普通百姓也因此获得了税收减免的福利。
然而,唐代宗的宽容政策也为地方割据势力的崛起埋下了隐患。安史之乱中,原本为唐朝效力的节度使成为了地方军阀,尤其是成德、魏博和幽州三镇,它们迅速壮大,并在唐朝中后期形成了重要的割据势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央政府的权力逐渐衰退,地方势力越来越强大。
更为严峻的是,吐蕃的侵略逐年加剧。由于安史之乱后的唐朝疲于应付,西北防线的军队被调动至其他战线,使得吐蕃得以乘虚而入。公元756年,吐蕃成功攻占了陇右和河西,甚至在763年,吐蕃的大军逼近长安,唐代宗仓皇逃离。吐蕃对长安的占领及劫掠给唐朝带来了沉重的打击,长安的繁华一夜之间变得满目疮痍。
与此同时,唐朝内部也出现了叛徒,仆固怀恩便是其中之一。仆固怀恩曾是郭子仪的部下,在安史之乱期间立下赫赫战功,但由于对朝廷的不满,他与回纥和吐蕃联合,密谋反叛。765年,仆固怀恩联合回纥与吐蕃的大军进攻长安,虽然仆固怀恩在途中死于暴病,但联军依旧展开进攻,直逼长安北部的泾阳,唐朝内外陷入了恐慌。
面对如此危局,唐代宗只得依赖郭子仪等老将出马,坚决捍卫唐朝的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