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6月中旬,夏季反击战进入了白热化的第二阶段。在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中遭受重大损失的180师,终于迎来了扭转局面的机会。只要在6月14日按计划夺取由韩军第5师防守的949.2高地,就能顺势将周围的韩军部队赶出北汉江以东、北地区。这一行动早已准备充分,但谁也没有预料到,这场原本注定要打的翻身仗,竟然差点因为突如其来的变故而失去机会。
6月13日凌晨,180师的新任师长李钟玄在前线视察完地形后,匆匆返回师指挥所。正准备稍作休息时,作战参谋黄君常匆忙跑来报告:“师长,您的电话,军长打来的。”李钟玄接过电话,听到那端的声音,表情瞬间变得凝重,随即回应道:“军长?是我,李钟玄。什么?不要再打了?”电话中的内容让唐明春政委和王振邦参谋长不禁紧张地凑近电话旁。
“喂,喂,军长,请再说一遍。好的,知道了。”李钟玄放下电话,转向在场的几位领导,眉头紧锁,缓缓说道:“军长刚刚传达了上级的指示,14日的战斗能不能打,我们还得重新评估,再把结果报给军里。能打就打,不能打就放弃。”
听到这番话,王振邦参谋长立刻急了:“怎么会这样?师长,昨天你在军指挥所当面听军长说,这一仗必须打,打得好就能报仇雪恨,打不好就再没有机会了!他说这是朝鲜战场的最后一战,必须全力以赴,决不能有半点松懈。我们已经按照军长的指示做好了准备,怎么现在又说要由我们决定是否打?”
王振邦的心情相当复杂,作为唯一留下来的参谋长,他深知这可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绝不能轻易错过:“我们等了这么久,终于迎来了复仇的机会,怎么能说放弃就放弃?不打的话,以后再也没有机会了!”
李钟玄沉默片刻,目光凝视着王振邦,心情也复杂万分。作为新任指挥官,他深知,如果无法在朝鲜战场上一战成名,180师的前途可能会变得堪忧。
唐明春政委接过话题,冷静分析道:“军长无疑是希望我们打这场战斗的,只是担心我们准备不足,战斗难以取得胜利,所以才让我们再仔细评估。我们现在要保持冷静,充分考虑风险,力争打得漂亮。”
李钟玄点头表示同意:“政委说得对,这一仗必须打,而且要打得漂亮。上级显然是在考验我们,虽然准备时间紧张,存在一定的风险,但如果我们不打,或者打得不好,翻身的机会就会永远失去。我们必须勇敢迎难而上。”
经过短暂的讨论后,李钟玄决定坚持向军里提出作战请求,争取批准继续进行。他起身说道:“我们有很多优势,情况熟悉,计划周密,士气高涨,火力强大。”王振邦紧接着补充道:“军里已经派遣了喀秋莎火箭炮营给我们,三个参战团和一个营的兵力没有完全利用,足以确保战斗的成功和持续,后勤支持也已经准备充足。”
李钟玄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既然如此,那就决心请求作战吧!四个团并进,全面展开进攻,争取打一场决定性的歼灭战。”
约一个小时后,军长张祖谅回电批准了作战计划,并决定派遣兄弟部队协同作战。“太好了!有了支援,我们的胜算更大了!”李钟玄激动地说道。
于是,180师的突击队于当晚悄悄潜伏至阵地前。第二天一早,李钟玄紧紧盯住前方动静,王振邦则忙得汗流浃背,不停穿梭在观察所和指挥所之间,做好最后的战斗准备。直到天色渐暗,949.2高地的总攻终于按计划打响。此时,所有人终于松了一口气。
为了迷惑敌人,李钟玄充分发挥了他的机智,改变了之前的战术安排。通过集中132门火炮进行15分钟的猛烈炮击,再利用一次假延伸,成功迷惑了敌军。主攻部队最终选择沿山脊直攻主峰阵地。韩军第5师完全猝不及防,在慌乱中展开了侧面拦阻射击,但这一切已经晚了。539团的突击队迅速占领了主峰阵地,经过激烈的战斗,部署在主峰的韩军第5师35团1营和2营被全歼。而右翼870阵地,韩军第3营营长孙同建看到局势不妙,带领全营仓皇逃窜。
经过这场激战,180师的四个主攻团分别占领了949.2高地、628.6高地、870高地和多个无名高地。当胜利的消息传来时,李钟玄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坐镇龙门山指挥所的军长张祖谅得知战况后,立刻为180师送上了贺电:“李钟玄,你们做得很好!我看到了你们占领阵地的信号,军领导们都非常高兴。现在命令你们,立即派兵追击敌人,彻底消灭北汉江与949.2高地之间的敌军;同时做好反击准备,确保在14日午夜前稳固阵地。”
“军长放心,我们马上行动。”李钟玄果断回应,并迅速通过电话指挥各团行动。接到命令后,180师的四个团继续推进,逐步将已经迷失方向的韩军第5师彻底击溃。此时,朝鲜战争初期的战况再度上演。
15日零时,残破的韩军第5师完全崩溃。许多逃入北汉江的韩军士兵,由于桥梁被炸毁,无法通过水路逃生,纷纷死于江底。180师成功歼敌1400余人,俘虏了韩军第35团3营营长孙同建等250余名士兵,缴获大量战利品,包括50多门火炮、700多支枪、60多辆汽车、3辆坦克等。
这一战,180师不仅成功攻占了韩军第5师的坚固阵地,还创造了在阵地战阶段攻占敌军一个完整师阵地的骄人战绩。180师不仅彻底翻身,还得到了第3兵团司令员王近山的通令嘉奖。
当李钟玄将嘉奖电报递给唐明春和王振邦时,他感慨万分地说:“看来,当初我们决定拼尽全力打这一仗是对的。差点儿,真的错过了翻身的机会!”
这场胜利不仅为180师带来了复仇的荣耀,也成为朝鲜战场局势转折的关键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