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三国演义》或者《三国志》的朋友们都知道,诸葛亮总是手握一把鹅毛扇。这个独特的习惯常常让人困惑,有很多人甚至认为他是在故意表现得洒脱。然而细心的观察者会发现,不论是在何种情况下,哪怕是身处险境、四面楚歌之时,诸葛亮依然离不开那把扇子。如果他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显摆,他为何要在生死攸关之刻执着于一把扇子呢?
显然,诸葛亮手中那把看似普普通通的鹅毛扇,其实蕴藏着不为人知的深意,背后有着不简单的故事。这背后的秘密,必须要从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说起,那就是他的岳父——黄承彦。黄承彦当时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地位,属于上层社会,交际圈子非常广泛,被人们视为权威人物。他有一个聪明绝顶的女儿,名叫黄月英。为了让黄月英能够成为才智双全的人,黄承彦不惜花费重金请师父传授教诲,致力于对她的培养。据说,黄月英的聪明才智令连诸葛亮也自愧不如。
黄月英出师的那一天,她的师傅赠送给她一把鹅毛扇,扇子上写有两个字,并告诫她若在未来遇到名字中有这两个字的人,那便是她命中注定的伴侣。就这样,黄月英告别了师傅,踏上了自己的旅程。
随后,黄承彦在一次聚会上目光一瞥,就被诸葛亮的气质所吸引,迅速决定将女儿黄月英嫁给他。当黄月英想起那把扇子上的两个字时,赫然发现与诸葛亮的名字完美契合,于是她毫不犹豫地同意了婚事。在婚礼的当晚,黄月英将那把象征性的鹅毛扇赠予了诸葛亮,从此诸葛亮便始终不离手,扇子成为他的重要随身之物。
那么,这把鹅毛扇上究竟写了哪两个字?它又暗藏了怎样的深意,以至于诸葛亮如此珍爱,始终不肯放下呢?实际上,扇子上写着“明”和“亮”两个字,而诸葛亮的本名正是诸葛孔明,巧妙地包含了这两个字。因此,黄月英答应嫁给诸葛亮,正是因为这层含义。此扇不仅象征着他们坚定不移的爱情,更代表了婚姻的美好祝愿。而诸葛亮也尤为珍惜这份爱情,故而始终将这把扇子握在手中。
除此之外,更为关键的一个层面在于,这两个字内蕴藏着不容小觑的深意。黄月英的师傅在千辛万苦的学习中,将一生所掌握的兵法与策略以特殊方式融入字义当中,并告诉黄月英,只要能够熟练运用那两字中的策略,便能在战场上无往不胜。因此,诸葛亮手中的鹅毛扇不仅仅是一件陪伴之物,它实际上是一部秘传的兵法宝典,随时能够作为参照,使得他能够随机应变,巧妙应对各种局面。综合这诸多因素来看,鹅毛扇的确隐藏着深邃的玄机,给予了诸葛亮无与伦比的智慧与力量,因此,他才会如此重视,将其视若珍宝,始终不离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