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0月的塔山阻击战,许多人都听说过,但一些细节仍然未被充分揭示。比如,通常提到的兵力对比中,国民党军派遣了11个师,而我方则动用了8个师。很多读者可能会认为,由于塔山阻击战异常惨烈,双方的兵力部署应该是各自投入了全部力量,但由于战场的狭窄和战斗时间的紧迫,实际上参与主要攻防的部队并没有那么多。
从我军防守作战的情况来看,主要投入作战的是第4纵队的第10师和第12师;而第11师和邻近的第11纵队,虽然也进行了部分支援和配合,实际上的伤亡并不多。因此,当总预备队第1纵队向第4纵队询问是否需要增援时,4纵的答复是:“感谢老大哥,但暂时不需要。”事实上,第4纵队当时还有一个几乎未动用的第11师,因此仅凭现有部队就能应对战局。
至于国民党方面,尽管他们派出了11个师,但实际参战的部队并未全员投入。这是因为这些部队被划分为三个部分来执行不同的任务。第一部分是锦西、葫芦岛守备兵团,由第54军第198师、暂编第57师以及从华北调来的第62军第67师组成,总指挥为第54军军长阙汉骞。这个守备兵团的任务是防守锦西、葫芦岛的阵地,并为塔山方向的作战提供炮火支援。在这三个师中,第198师是美械师,隶属于阙汉骞,因此阙汉骞并未让其参与攻击。暂编第57师则是在先前战斗中遭受了重创,战斗力较弱。而第67师的实力也不强,所以主要用于巩固锦西、葫芦岛的防线。
第二部分是东进攻击兵团,包含第62军的第151师和第157师,第54军第8师,暂编第62师、独立第95师,以及第92军的第21师作为预备队。暂编第62师原本是中央军的嫡系部队,组建时归属于新6军,但在作战时被暂时调整为第54军的一部分。第54军的第8师则是美械师,源自胡宗南系统,按照第54军的惯例,塔山的进攻应由第198师执行,但阙汉骞出于保护本部的考虑,仍让第8师参与进攻。第62军的两个师来自粤军部队,也是从华北战场调来的,战斗力相对较弱。独立第95师在与粤系部队的矛盾中脱离了第62军,成为独立师。第21师则是侯镜如的主力,但此前遭受了严重的损失,战斗力也受到了影响。在实际作战中,第21师参与的程度大约和我军的第11师相似,并未承担主要任务。综上所述,锦西、葫芦岛的防守任务由3个师完成,而进攻任务则由6个师承担,其中实际的主攻力量是5个师。
那么剩下的两个师呢?这里便是我们要介绍的第三部分——“船运兵团”。这一部分的兵力原本并未直接参与塔山的战斗,而是仍在海运途中。当时,这支兵力是蒋中正从山东调来的援军,属于第39军,是中央军李弥系统的部队,由第103师和第147师组成。第103师是美械师,而第147师则是李弥在山东发展出来的新部队。尽管这支部队没有参与塔山的主要作战,但在10月下旬,当国民党军进攻我方第11纵队阵地时,他们作为主力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