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王翦灭楚,为什么一定向赢政要兵 60 万?
迪丽瓦拉
2025-09-10 23:04:04
0

灭楚,要不要60万大军?李信说不用,结果打成狗;王翦说必须,秦始皇一开始还嫌他太“惜命”。

可结果呢,前者七都尉丢了个干净,后者不战而屠楚,项燕死在逃路上。你以为王翦贪心?不,他精得很。

这60万人,不光是灭楚的利器,更是防“庙堂出刀”的保险。老狐狸带兵,哪一步不是给皇帝上的一课?

今天我们就翻翻这段“60万兵换一个头”的战史,看看王翦要的到底是兵,还是命。

带兵不是种菜,20万打楚结果白送

公元前224年,秦国统一六国的最后一道门槛,只剩楚国这一家。看似软柿子,实际最难啃。楚地广袤、兵员充足,尤其在上蔡、淮北一带多山多水,极不适合秦军快攻。

嬴政本欲重用老将王翦,但王翦“称老辞战”。这时年轻的李信主动请缨,秦王应允,给了他二十万兵马。看起来兵多士壮,实则是“摸石头过河”的豪赌。

这一仗打得并不顺利。李信率主力南下,刚进楚地,便遭遇项燕与楚将负刍联手设伏。史载“失七都尉”,意为秦军七个战斗单位被全歼,伤亡惨重,粮草辎重也被劫夺一空。秦军仓促退守,兵力锐减,战线崩塌。

史书中对此未有详细战报,但从李信随后被褫职、王翦复出,可以看出,这一战不仅败了,还败得不轻。楚军没有反攻,却不代表秦军无损而退。

实际上,秦军进入楚地时,是自北向南推移,而楚国在南方的地形与兵力更具优势,秦军进则深陷泥潭,退则后路断裂。

这场失利之所以重要,不在于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轻敌误国”的反证。楚国早已不是此前的残喘之国,项燕麾下是当年横扫韩国的旧部,战术灵活,士气极盛。李信此次折戟,为后来的“要兵60万”奠定了舆论基础,也让王翦重新回到嬴政的视野中。

所以说,带兵不是种菜。你给二十万,说试试水,试的却是天下兴亡。这一仗,给王翦铺路,也给嬴政敲钟。

老将出马,先要兵60万,再要田十万亩

李信折戟后,秦始皇亲自登门,请王翦出山。这一次,王翦开口就是:“非六十万不可。”

一个老将,一出手,就要全国三分之二的兵力。这在今日看来,简直是“军权谋反”的剧本开头。但嬴政答应了,不仅答应了,还不加一字。

王翦为何要得这么多兵?灭楚之难,他比谁都清楚。楚国疆域南接百越,东临江淮,国土面积几近齐韩之和。

其军队惯于水战、善于设伏,野战灵活,防守顽强。更何况,此时的楚王负刍并非空有虚名,而项燕作为楚军主帅,更是战国末年难得的将帅兼才之人。

王翦深知,楚地难攻不在于兵强,而在于地广人散,补给线漫长。60万兵马,不仅为作战,更为后勤守备、道路辎重、粮草护送而准备。他要的不是“速胜”,而是“碾压”。战术上,王翦采取“缓进、固守、逐块击破”的方式。前线营垒层层加固,避免深追诱敌;后方粮道分段布兵,确保不失联。

项燕尝试几次夜袭未果,士气疲软。楚军主力退守寿春、陈郢,意图利用水系防线守江北门户。王翦不为所动,反而拉长战线,将秦军横压至寿县以南,并设防于巢湖西北。此举几乎切断了楚军外援可能。

至前223年,楚国内部粮草断供,项燕被迫出战,终战败自尽。王翦未尝败绩,直捣郢都,楚国正式灭亡。

灭楚不是一战功成,是“耗到你空再打”。而这背后的基础,正是王翦当初那“非六十万不可”的坚持。

更有意思的是,胜利之后,王翦没有请赏兵权,而是要田宅、要土地。嬴政赐地十万亩,封为文信侯。王翦自此不再出战,彻底隐退,留下的是“求富不求权”的人设,也悄悄躲开了“功高震主”的锋芒。

这不是老了,这是活明白了。

不是王翦贪命,是他怕命送在宫门口

王翦为什么非要60万?他难道真怕项燕打不过?其实,灭楚难度高归高,真打起来,他也未必需要动用所有兵力。但他要的是一份“安全协议”。

公元前257年,白起被赵括拖进长平四十万尸山,封神后却在三年内被贬、被弃、被赐死。原因?功高震主,言语太直,一朝失宠,祸从口出。

王翦是白起的后辈,但对“功臣的命运”门儿清。他要60万,不只是打楚,而是掌控战场节奏,防止再被“刀背砍脖”。他用兵极稳,不出险、不冒进、不争功,这是一种军事理性,也是一种政治自保。

更精妙的是,他要地要田而不要权。文信侯十万亩,足够三世富贵,却无实际兵权。他主动切断兵源,留了一个“手无军队”的清白。王翦的这套操作,说白了就是:功劳要够,命要保住,权不要碰。

嬴政不是不懂这套,正因懂,才愿意给。他知道王翦这一生只谋一仗,一仗之后必然退场。不是因为看开,而是看透。

楚国灭了,秦朝统一指日可待。但王翦不在列土封疆之列,也不插手东线赵齐战争。在咸阳庙堂,他不留人脉,在军中他不留旧部。凡此种种,皆为自保。

所以,60万不是数字,是王翦给自己上了一道保险。他要的,是把战争和政治一并收场,把“活着的胜利”写进历史。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清代雍正御制广彩描金西洋帆船纹... 清代雍正御制广彩描金西洋帆船纹大碗:海贸遗珍,彩瓷华章 一、年代溯源 此碗产自清代雍正年间(公元17...
原创 清... 在古代,由于缺乏现代的高科技刑侦手段,很多案件发生后都难以侦破,许多罪犯也因此逃脱了法律的制裁。因此...
原创 历... 在漫长的历史中,有些瞬间像闪电一样转瞬即逝,而有些则成为永恒的痛,铭刻在每个人的心中。提到燕云十六州...
原创 累... 在古代,各国都有许多能征善战的大将,他们在战场上勇猛无比,征战四方,不少大将也因此死于沙场。但有些英...
原创 马... 马超在西凉被誉为神威天将军,不仅武力极为出众,而且深得羌人的尊敬。尤其是在潼关之战中,凭借过人的武艺...
播客|气候变化之下,如何让历史... 博物馆的文物,乃至分布在各处的文化遗产,都承载着很多信息,客观上记录了当时的人类如何组织起来,应对各...
原创 中... 最近,中日关系愈发紧张,局势如同紧绷的弦,一触即发。就在这敏感时刻,一些日吹和日奸却像雨后春笋般冒了...
原创 许... 曹操为了收降关羽,提出了三个条件,这就是后人所称的土山约三事。有些人误将土山理解为屯土山,但实际上屯...
原创 清... 清朝末期的中国风云变幻,英雄辈出。在这动荡的年代,盛宣怀凭借着百亿家产,一度成为当时最富有的人之一。...
原创 黄... 黄忠,这位年老的将军,在晚年迎来了自己辉煌的时刻。尤其是在定军山战役中,他亲手斩杀了曹操麾下的猛将夏...
原创 长... 大家好,我是小步。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规模最大的一场战略决战,甚至从整个中国历史来看,这场战争的...
“草鞋皇叔”刘备:一生都在狼狈... 三国虽是一个乱世,却也是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在三足鼎立的国家掌权人中,刘备的起点是最低的。 最早的时...
古韵悠长 航拍京杭运河畔邵伯古... 11月25日,江苏扬州,航拍京杭运河畔邵伯古镇。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的邵伯古镇南濒长江、西邻邵伯...
原创 清... 清朝的官制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完善和具有代表性的制度之一,作为当时最为重要的政治体制,它对官员的等级...
原创 历... 三家分晋中的三家指的就是韩、赵、魏三家。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三家是如何将强大的晋国瓜分的。 在西周时...
原创 从... 蒋介石,作为20世纪中国政治和军事领域的关键人物,他的崛起与衰落,充满了传奇色彩。在中国政局动荡的年...
周公礼乐如何奠定三千年中华文明...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 刘晓明)作为诞生于河洛地区的经典思想,周公制礼作乐建立了以宗法等级制度为基础...
原创 韩... 2000多年前,在江苏淮阴的大街上,热闹非凡,街头人们聚集在一起看戏,吃着瓜,议论纷纷。就在这时,一...
原创 姜... 有记载提到:姜太公辅佐周武王攻打纣王,经过无数次的战斗成功后,便遵从元始天尊的命令,手捧玉符和金令,...
原创 三...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长河中,山东省无疑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山东位于太行山以东,因而得名,简称鲁,省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