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王翦灭楚,为什么一定向赢政要兵 60 万?
迪丽瓦拉
2025-09-10 23:04:04
0

灭楚,要不要60万大军?李信说不用,结果打成狗;王翦说必须,秦始皇一开始还嫌他太“惜命”。

可结果呢,前者七都尉丢了个干净,后者不战而屠楚,项燕死在逃路上。你以为王翦贪心?不,他精得很。

这60万人,不光是灭楚的利器,更是防“庙堂出刀”的保险。老狐狸带兵,哪一步不是给皇帝上的一课?

今天我们就翻翻这段“60万兵换一个头”的战史,看看王翦要的到底是兵,还是命。

带兵不是种菜,20万打楚结果白送

公元前224年,秦国统一六国的最后一道门槛,只剩楚国这一家。看似软柿子,实际最难啃。楚地广袤、兵员充足,尤其在上蔡、淮北一带多山多水,极不适合秦军快攻。

嬴政本欲重用老将王翦,但王翦“称老辞战”。这时年轻的李信主动请缨,秦王应允,给了他二十万兵马。看起来兵多士壮,实则是“摸石头过河”的豪赌。

这一仗打得并不顺利。李信率主力南下,刚进楚地,便遭遇项燕与楚将负刍联手设伏。史载“失七都尉”,意为秦军七个战斗单位被全歼,伤亡惨重,粮草辎重也被劫夺一空。秦军仓促退守,兵力锐减,战线崩塌。

史书中对此未有详细战报,但从李信随后被褫职、王翦复出,可以看出,这一战不仅败了,还败得不轻。楚军没有反攻,却不代表秦军无损而退。

实际上,秦军进入楚地时,是自北向南推移,而楚国在南方的地形与兵力更具优势,秦军进则深陷泥潭,退则后路断裂。

这场失利之所以重要,不在于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轻敌误国”的反证。楚国早已不是此前的残喘之国,项燕麾下是当年横扫韩国的旧部,战术灵活,士气极盛。李信此次折戟,为后来的“要兵60万”奠定了舆论基础,也让王翦重新回到嬴政的视野中。

所以说,带兵不是种菜。你给二十万,说试试水,试的却是天下兴亡。这一仗,给王翦铺路,也给嬴政敲钟。

老将出马,先要兵60万,再要田十万亩

李信折戟后,秦始皇亲自登门,请王翦出山。这一次,王翦开口就是:“非六十万不可。”

一个老将,一出手,就要全国三分之二的兵力。这在今日看来,简直是“军权谋反”的剧本开头。但嬴政答应了,不仅答应了,还不加一字。

王翦为何要得这么多兵?灭楚之难,他比谁都清楚。楚国疆域南接百越,东临江淮,国土面积几近齐韩之和。

其军队惯于水战、善于设伏,野战灵活,防守顽强。更何况,此时的楚王负刍并非空有虚名,而项燕作为楚军主帅,更是战国末年难得的将帅兼才之人。

王翦深知,楚地难攻不在于兵强,而在于地广人散,补给线漫长。60万兵马,不仅为作战,更为后勤守备、道路辎重、粮草护送而准备。他要的不是“速胜”,而是“碾压”。战术上,王翦采取“缓进、固守、逐块击破”的方式。前线营垒层层加固,避免深追诱敌;后方粮道分段布兵,确保不失联。

项燕尝试几次夜袭未果,士气疲软。楚军主力退守寿春、陈郢,意图利用水系防线守江北门户。王翦不为所动,反而拉长战线,将秦军横压至寿县以南,并设防于巢湖西北。此举几乎切断了楚军外援可能。

至前223年,楚国内部粮草断供,项燕被迫出战,终战败自尽。王翦未尝败绩,直捣郢都,楚国正式灭亡。

灭楚不是一战功成,是“耗到你空再打”。而这背后的基础,正是王翦当初那“非六十万不可”的坚持。

更有意思的是,胜利之后,王翦没有请赏兵权,而是要田宅、要土地。嬴政赐地十万亩,封为文信侯。王翦自此不再出战,彻底隐退,留下的是“求富不求权”的人设,也悄悄躲开了“功高震主”的锋芒。

这不是老了,这是活明白了。

不是王翦贪命,是他怕命送在宫门口

王翦为什么非要60万?他难道真怕项燕打不过?其实,灭楚难度高归高,真打起来,他也未必需要动用所有兵力。但他要的是一份“安全协议”。

公元前257年,白起被赵括拖进长平四十万尸山,封神后却在三年内被贬、被弃、被赐死。原因?功高震主,言语太直,一朝失宠,祸从口出。

王翦是白起的后辈,但对“功臣的命运”门儿清。他要60万,不只是打楚,而是掌控战场节奏,防止再被“刀背砍脖”。他用兵极稳,不出险、不冒进、不争功,这是一种军事理性,也是一种政治自保。

更精妙的是,他要地要田而不要权。文信侯十万亩,足够三世富贵,却无实际兵权。他主动切断兵源,留了一个“手无军队”的清白。王翦的这套操作,说白了就是:功劳要够,命要保住,权不要碰。

嬴政不是不懂这套,正因懂,才愿意给。他知道王翦这一生只谋一仗,一仗之后必然退场。不是因为看开,而是看透。

楚国灭了,秦朝统一指日可待。但王翦不在列土封疆之列,也不插手东线赵齐战争。在咸阳庙堂,他不留人脉,在军中他不留旧部。凡此种种,皆为自保。

所以,60万不是数字,是王翦给自己上了一道保险。他要的,是把战争和政治一并收场,把“活着的胜利”写进历史。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方志百科】民国后期修志 民国后期(1945—1949)修志 抗日战争胜利后,南京国民政府内政部于1946年10月1日重新颁布...
原创 从... 在殷商时期,人祭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不仅存在于商王室的统治阶层,也渗透到民间生活中。随着现代考古学...
原创 赵... 三国这段历史,就像一座挖不完的宝藏,里头的英雄故事,个个都让人热血沸腾。今儿个咱就唠唠赵云在长坂坡那...
原创 三... 汉末三国时期,天下动荡,民生疾苦。无数英雄豪杰,虽各有英勇与才略,但命运多舛,最终都死于刺杀,名誉毁...
郑金民《仓颉讲义》作品节选(三... 仓颉讲义 郑金民 《仓颉讲义》是一部以不同历史时期主流文献记载为依据,以提升发展文化内涵为逻辑的系统...
原创 家... 在广东的一处古雅庭院里,曾先生正用柔软的绒布,轻轻擦拭着一枚家族世代相传的珍宝 —— 户部光绪元宝当...
世界最穷的非洲,成了全球最潮的... 如果给你1元人民币,或者给你价值1元的虚拟货币,你怎么选? 可能多数中国人都会选自己家的法定货币,毕...
原创 三... 三国正史上,真正以一敌百的猛将只有四人,魏蜀吴群各有一人,他们分别是谁? 冷兵器战场上,千军万马中取...
原创 中... 在1937年,一名身负五重间谍身份的中共特工,在成功摧毁日本军火库后,竟然获得了日本天皇裕仁的亲自接...
宋真宗签订檀渊之盟,为何却反以... 宋真宗签订檀渊之盟,为何却反以为荣的去泰山封禅? 说起宋朝的历史,总绕不开一个让人纠结的事儿——宋真...
你知道汉朝皇帝的神秘私人武装宦... 前言: 在历史的长河中,汉朝以其雄浑的气魄和辉煌的成就屹立于华夏大地。人们熟知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的...
原创 北... 当时的政治与军事形势相当严峻且错综复杂:一方面,江浙地区一直是中国最为繁华和富庶的区域,然而孙传芳在...
原创 天... 在《三国演义》里,天水城下那场老将赵云与小将姜维的交手,堪称经典对决,也引发了无数读者的热议:要是两...
原创 卖... 历史上曾有一类人,他们并非那些成就斐然的枭雄,而是那些毫无节操、只知道贪婪的“狗熊”。这些人身上,所...
原创 为... 清朝的爵位制度大致继承了明朝的做法,但也有显著的不同。最大的区别在于清朝的皇室封爵被分为“入八分”和...
原创 非... 梅林津少将是国防军中另一位出自非洲军团并享有盛誉的装甲作战参谋与指挥官。他的传奇经历与其他同样出自非...
原创 公... 东汉末年,随着起义军的四起,朝廷显得愈发无力以应对这种混乱局面。为了寻找能够恢复秩序的英雄豪杰,朝廷...
原创 不... 清朝,作为距今最近的封建王朝,也是现代古装剧中最常取材的朝代之一。在这些电视剧中,我们常看到王公贵族...
原创 太... 太平天国运动是发生在晚清时期一场规模空前的农民起义,起始于1851年,持续到1864年。从洪秀全在广...
原创 上... “我的妻子心脏不好,我想回去照顾她,然后度过一生……” 2022年,一位来自上海的老乡在美国遇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