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幽王在烽火台上举起了烽火,意图召集各路诸侯前来支援。然而,他的号令并没有引来任何兵马。最终,幽王被残忍地杀害于骊山之下,而其妻子姒也被俘虏。周朝所积累的财富也被掠夺一空,随即,幽王的太子宜臼被诸侯推举为新的王位继承人,成为周平王,开始了东周的历史。为了巩固政权,平王将都城从西部的镐京迁往了洛邑(今河南洛阳),并积极应对周边的戎狄入侵。自此,周朝进入了东周时代。
周朝划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阶段。西周的最后一位君主是周幽王,他因“烽火戏诸侯”一事而名声狼藉,并最终死于骊山下,这一事件标志着西周的灭亡。诸如郑国、卫国、晋国等一些重要诸侯国决定立周幽王的太子宜臼为新王,从而开启了东周的时代。周平王的即位使得周朝的政权名存实亡,尽管如此,平王依然象征性地主持周朝的宗教祭祀工作。
周朝的后期,王朝已几乎失去实际的权力,秦国逐渐崭露头角,逐步掌控了真正的国家权力。周朝的最后一位国君周赧王的失败也加速了周朝的灭亡进程。周赧王在位时,面对东周的衰弱和秦国的崛起,周朝的命运几乎无法逆转。周赧王最终死于洛阳,年老体弱的他完全失去了治理国家的能力。
当周朝分裂后,东周的统治者被称为“东周公”,而西周的国君则称为“西周公”。此时,东周的国君已年逾八十,体弱多病,治理国家的能力显得力不从心,而周朝的大权实际掌握在“西周公”手中。西周公本身并不愿意看到周朝被秦国取代,因此他主动出击,力图联合东方六国对抗秦国。他组织的“合纵”运动,试图联合各国共同抵制秦国的扩张。
然而,西周公的计划最终失败。五十九年,秦军攻占韩阳城,西周对秦国的威胁感到恐慌,于是联合诸侯准备出兵攻秦。西周公带领十万大军集结,誓要打破秦国的封锁。但这支“强大”的军队,实际上不过是一群士气低落、训练不足的乌合之众。面对秦国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军队,西周公的军队根本没有反抗之力。不到两个小时,西周公的十万大军就被彻底击溃,西周公也被秦军俘虏。西周公的失败,令他身败名裂。
西周公被俘后,得知秦军在长平之战中残忍屠杀了赵国的四十万士兵,这令他深感恐惧。他主动提出将自己的封地以及百姓献给秦国,只求免除一死。这一请求被秦昭襄王接受,并做出了安排。昭襄王将西周公的三十六座城邑划归秦国,同时将象征帝王尊严的九鼎带回咸阳。为了避免西周的人民心生反叛,秦国将三万西周百姓迁往东周。西周公的生命得以保全,但他被迁往狐地,成为了一个被遗弃的王公。
至于周赧王,尽管仍住在洛阳,他的权力早已荡然无存,成了一个傀儡。公元前256年,周赧王去世,周国的百姓纷纷逃向东方。七年后,秦庄襄王灭掉了东周,周朝正式灭亡,从此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总结而言,周朝的灭亡显现出“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命运。周王朝虽曾辉煌,但终究未能抵挡住历史的洪流。即使周朝的君主竭力拖延,周朝的灭亡命运已不可避免,而秦国的崛起和统一的步伐也无人能够阻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