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一个小学生在烈士陵园扫墓,十几年后才被告知,那里葬有他的生父
迪丽瓦拉
2025-09-11 07:32:55
0

1960年清明节,沈阳某小学的孩子们整齐地排队,伴随着老师的引领,前往沈阳北陵的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进行扫墓。队伍中的孩子们年纪尚小,平均约为七岁。他们虽然无法真正理解“战争”的含义,也不了解“墓碑”的象征意义,但他们知道,前方的地方埋葬着许多英雄。

“董耀东,你看,那是我爸爸的墓,我爸爸是英雄!”一个孩子轻轻地拉了拉前排同学的衣角,指着远处的墓碑低声说道。

还未等那位孩子望向指向的方向,又有另一个孩子拉了拉他左侧的衣角,小声说道:“欸,那个是我叔叔,我以前跟着爸爸见过他。”

在带队老师确认了人数后,孩子们开始纷纷拿起水桶和帕子,忙碌地为墓碑打扫,董耀东被分配到了蔡正国烈士的墓碑前,而那位刚才提起父亲的孩子则负责他父亲的墓碑。随着清风吹过松柏,树叶沙沙作响,孩子们专心致志地擦拭着墓碑,细心如初,烈士的名字被他们擦拭得异常光亮。

结束扫墓后,董耀东回到家里,晚餐时,母亲张博主动问起他扫墓的事情。坐在一旁的父亲董凤奎也投来了目光。

“今天我们去了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老师告诉我们那里埋葬的都是英雄,我发现许多同学的父亲都在那儿。以后我也要成为像他们一样的英雄。”

“好!”董凤奎听到儿子的话,情不自禁地大声赞叹,震得一旁的妻子和女儿有些吃惊。

作为军人的董凤奎迅速意识到自己言辞激烈,连忙解释:“不好意思,我太激动了,俗话说‘虎父无犬子’,董耀东以后一定是个英雄。”

董耀东听到父亲的肯定,兴奋得从座位上跳了起来,笔直地站好,向着家人行了个标准的少先队员礼。那一刻,整个家庭的气氛弥漫着浓浓的自豪与幸福。董耀东心中深深埋下了参军的梦想,虽然他当时还不知道蔡正国烈士是谁,但他坚信自己会成为像他一样的英雄。

那晚的晚餐,董耀东无意间没察觉到母亲和父亲眼中闪烁的泪光。

岁月流转,董耀东的父母逐渐变老。作为家中的最小孩子,董耀东迎来了18岁生日,已经成年的他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参军报国。带着入伍通知书,董耀东在家人不舍的目送中踏上了前往部队的列车。

“我们还要瞒他多久?每年只能在烈士陵园见一次面吗?”张博看着渐行渐远的火车,心中充满了痛苦,忍不住泪如雨下。

从未在军营中流泪的董凤奎眼中同样泛起了泪花,紧握妻子的手,低声说道:“孩子已经成年了,他有权利知道真相。我既是他父亲的战友,也把他当作亲生儿子看待,我的心和你一样痛。”

他们达成一致意见,决定把这个埋藏了十八年的秘密告诉董耀东。经过部队领导的同意后,张博踏上了开往儿子部队的列车,时光进入了1971年。

1971年6月15日,张博到达了董耀东所在的部队。当时,由于部队的纪律要求,任何外部人员不得随便与军人见面,部队领导安排她在大连黑石礁49号楼暂时居住,接待她的是军区的高层领导,并指示董耀东前去见母亲。

董耀东当时正忙于训练,早已褪去了少年气息,皮肤略显黝黑,脸部线条刚毅,俨然已是一个英俊的青年。

“我的母亲来了?她在黑石礁49号楼?”董耀东听到消息时,心中充满疑惑。他本以为母亲突然到访,必定有什么大事发生。

见到母亲后,董耀东的疑虑变得愈加深重。推开门走进接待室时,他被几双注视的眼睛所包围,其中一位威严的男人董耀东极为熟悉,正是沈阳军区的邓岳司令。邓司令身旁坐着一位陌生的女士,看上去与母亲显得格外亲密。

“董耀东同志,我知道你现在心中有很多疑问,请先坐下来。”邓岳司令温和地邀请董耀东坐到张博身旁。

董耀东有些迷惑,“谢……谢谢司令。”面对邓岳司令,他更加不解。自己的家庭平凡,父亲只是部队医院的政委,怎么可能与这样高层的军官有交情呢?

他急忙转向母亲,声音颤抖地问:“母亲,您怎么来了?家里出了什么事?父亲……他怎么了?”

张博听到儿子一连串的问题,顿时哽咽,眼泪涌了上来,久久说不出话来。

“耀东,别急。我先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我的妻子,她叫韩君,和你母亲是朋友。我和你父亲是战友,今天叫你过来,是为了给你讲一件事情,这件事情你母亲已经埋藏了十八年。如今你已经成年,也参军了,到了该告诉你的时候了。”

邓岳将军缓缓开口,董耀东依然懵懂不解。邓岳继续道:“你现在的父亲叫董凤奎,但他并不是你的亲生父亲。你真正的父亲叫蔡正国。”

董耀东的脑海瞬间一片空白,完全无法相信自己所听到的话,他震惊地重复着:“蔡正国……” 然后,他转向母亲,眼中满是困惑与疑问。

“耀东,邓岳将军说的都是真的。你的本名叫蔡耀东,当年你的父亲蔡正国在朝鲜战场牺牲,我改嫁给董凤奎后,给你改了姓。”

听到真相的董耀东恍若明镜,他记得小时候去扫墓的那次,正是那个蔡正国烈士的墓碑,他一直没意识到那个墓碑背后的含义——那里埋葬的正是他的亲生父亲。

心中充满了复杂情绪的董耀东,眼中闪过愧疚的光芒。他明白母亲埋藏这个秘密的痛苦,这十八年的隐瞒让母亲承受了太多。

“司令,感谢您陪着母亲。能不能让我休假几天,带她回家,我想去看看我的亲生父亲。”董耀东声音哽咽,眼中充满泪水。

在得到批准后,董耀东与母亲一同回到了沈阳。他感谢养父董凤奎对自己的深情厚爱,并表示自己很高兴有两个父亲。至此,董耀东心中最大的渴望就是了解蔡正国的一切,而随着母亲的讲述,他越来越觉得,蔡正国才是真正的英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 谋士,指的是为君主或权臣出谋划策、提供智力支持的人,通常以智慧为核心,帮助统治者实现霸业。历史上,许...
明代公务员的班味怎么比我还重 每天早上闭着眼睛 按掉第八次“稍后提醒”闹钟, 睡眼惺忪地被人群推上早高峰地铁, 在陌生人腋窝的前后...
巨龙巡游珠玑巷 25日,承载着千万广府人乡愁记忆的第五届世界广府人恳亲大会在广府祖地韶关南雄珠玑巷隆重开幕,约800...
“明清鼎革一百年”系列:东亚动... 在传统史料中,壬辰战争常被一笔带过,但若把目光真正投向四百多年前的战场,便会发现它绝非寥寥数语能够概...
原创 五... 五代十国:外侮都从内讧招,一波才了一波摇 李璟寻改封李景遂为齐王兼诸道兵马元帅,燕王李景达为副。李...
原创 为... 萧司令员,135师违抗军令,孤军冒进,钻入敌人包围圈了!参谋长解方拿着电报急匆匆走进了第四野战军第1...
原创 清... 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发布了退位诏书,这标志着清朝这一延续近三百年的封...
原创 道... 清代的道这一职务已经有许多学者进行过研究,尤其是一些御史撰写的相关文章。但每当谈到这个话题时,总会引...
文化新观察|不止是打卡!从展览... 北京故宫午门展厅中,一对曾陈设于帝王宫廷中的“掐丝珐琅太平有象”,正静静接受观众们的目光洗礼。虽在一...
潜山城管以“让三尺”促治理“进... “让他三尺又何妨”,清代桐城六尺巷的千古美谈,蕴含着“秉公、明理、尚和、守纪”的深厚底蕴。如今,潜山...
原创 彭... 1930年5月14日,红五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成功将修水县城围困得水泄不通。那时,部队刚刚取得平江县...
原创 天...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皇帝,其中大多数都是继承父亲的皇位,他们的施政方式大多雷同,许多皇帝也表现得平庸或昏...
中非治国理政交流对话会在多哥举... 本报约翰内斯堡11月25日电 (记者杨讴)洛美消息:中非治国理政交流对话会24日在多哥首都洛美举行。...
原创 清... 大家好,我是「历史解码者」!千年历史烟云总在时光中留下斑驳印记,你是否常被史书里的宏大叙事吸引,却忽...
原创 秦... 战国时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涌现了许多杰出的将领,如王翦、王贲父子,蒙恬与蒙毅兄弟,赵奢、廉颇、...
湮没在史海的中华民族壮举悲歌 ... 传统史书将世代繁衍于庆阳、平凉一带的共工氏、白马鲧与流向西南一带的驩兜氏、三苗族,称为“四恶”或“四...
原创 曹...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汉室面临灭亡的危机。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继位为魏王,最终篡位建立魏国。然...
原创 朱... 朱元璋临终前,曾给朱允炆留下了一支神秘的军队,然而建文帝为何至死都未曾启用这支军队呢?明朝是中国封建...
原创 康... 清朝的皇位更替历来风云变幻,其中许多惊心动魄的故事一直是人们议论的热点。而在这些争议中,最引人注目的...
原创 揭... 在明朝嘉靖年间,嘉靖皇帝非常热衷于修道,并且一直追求长生不老。为了保持神秘感,他常常通过扶乩这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