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王政在征服齐、楚、韩、魏、赵、燕六国后,感到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意识到仅以“王”的称号已无法匹配自己的成就和威望。他认为,如果继续以“王”自称,将无法体现自己取得的伟大功业,也无法为后世留下更具纪实性的称号。因此,他决定自称“皇帝”。 这一历史性决策使得秦王政成为中国历史上首位“皇帝”,并成为后代所有皇帝效仿的对象。
除了“皇帝”这一称号,中国古代的君主还常自称为“真龙天子”。古代君主通过借助神话、神兽等形象来提升自身的威严与合法性,同时也为了强化自己对百姓的统治,确保民众对其的臣服与敬畏。商朝的君主通过宣称“玄鸟降而生商”来树立合法性,而周朝的君主则以“以德配天”的理论来宣扬自己代天伐商,统治天下,因此周朝君主被称为“天子”,意指“天之子”。
显然,君主自称为“真龙天子”,借助百姓崇拜龙这一瑞兽的情感,意图彰显自己是天命所归、上天派来治理万民的天选之子。为何选择“真龙”这一形象呢?因为龙是中国古代被认为能呼风唤雨、带来吉祥与幸福的瑞兽。自古以来,中国的封建社会本质上是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农业的兴衰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命运。农田的丰收需要风调雨顺,而龙正是被认为能带来降雨和风调雨顺的神兽。
在古代社会,百姓常在农田歉收或旱灾时,向龙王祭祀祈求风调雨顺。正是因为龙有此种神奇的属性,才使得它在百姓心中的地位远超其他神兽。因此,历代君主自称为“真龙天子”,借用龙的象征意义,宣扬自己能够为百姓带来丰收、安定与幸福,从而稳固统治。
然而,为什么君主偏偏要自称为“真龙”而非其他神兽如玄武、麒麟或凤凰呢?正是因为龙在古代百姓心中有着无可比拟的地位。它不仅是瑞兽,还象征着能够调节天地、行云布雨的超凡力量。因此,古代的君主常以“真龙”作为自我神化的工具,宣称自己是被天命选中的帝王,将为百姓带来顺利的天气与繁荣的生活。
尽管在中国历史上,许多君主都自诩为“真龙天子”,但真正被史书中描述为“真龙天子”的君主却寥寥无几,最著名的无疑是以下几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四位帝王并不包括秦始皇——嬴政。那究竟是哪四位君主呢?
首先,便是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据《史记》记载,刘邦的母亲刘媪曾在一个夜晚与神灵相遇,她在梦中见到了雷电交加的天气和一条龙盘踞在她的身边。这一奇异的梦境后来成为了刘邦出生的前兆。史书记载,刘邦的父亲刘太公曾看到一条类似龙的神兽盘踞在刘媪身上,二人都震惊不已。这一事件成为了刘邦一生中最为神秘的传说之一。
刘邦的“龙子”身份在他的一生中屡次显现,甚至在他醉酒后,也常被人看见身上显现出龙的形态。据《史记》记载:“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这句话描述了刘邦外貌的独特之处,尤其是他脸上如龙的神态和身上的特殊痣,被视为龙的象征。然而,所有这些描述也有着其历史背景——《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在撰写时,可能更多地是在为刘邦的帝王身份添彩,宣扬他作为天命所归的帝王。
刘邦从一名普通的农民起步,最终能够建立汉朝,并推行一系列有利于百姓的政策,这使得他在后世被誉为一位成功的皇帝。历史学家毛泽东曾赞扬刘邦是“封建皇帝里最厉害的一个”,他推行的政策如免除徭役、减轻赋税、释放奴婢等,极大地恢复了生产力,并促进了社会秩序的稳定。
接下来是隋朝的杨坚,他的相貌也被认为具有“龙颜”。《隋书》中记载,杨坚的面容和相貌与普通人不同,被认为具有帝王之相。在他出生时,母亲吕氏曾见到身上围绕着紫气,且有神秘的符号显现,这一神秘的迹象被视为预示着杨坚未来将成为一位伟大的帝王。
还有唐朝的李世民,生母在李世民出生前见到了两条龙在门外嬉戏,预示着李世民未来将成为一位具有帝王气度的领袖。李世民在年少时就被相士断言为未来能够“济世安民”的君主,后来,他的治国理政确实不负众望,唐朝在他的治理下,达到了盛世。
最后是清朝的顺治皇帝,出生时伴随着红光环绕,呈现出龙形的异象。他的母亲梦见神人抱着他并说:“此子将统一天下。”顺治的出生前后诸多奇异现象,也使得他被认为是天命所归的真龙天子。
这些帝王,虽然各有各自的传说与特殊的相貌特点,但无论如何,他们的治理成功以及历史地位都证明了他们是杰出的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