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明末大同总兵姜瓖到底有多么厉害!让我们看看多尔衮的态度就知道
迪丽瓦拉
2025-09-11 08:03:24
0

引言

顺治五年,刚刚建立不久的清廷迎来重击。

大同总兵姜瓖起兵反清,重归大明。多尔衮得知后急忙派遣将领前去镇压,却久久僵持不下。

而时任摄政王的多尔衮面对声势浩荡的起义,最后甚至决定亲自领兵前往。

本来只是叛国罪臣的姜瓖却有能力和多尔衮叫板,事实的真相又是怎样呢?

(明末起义)

一、姜瓖大同起兵反清,拉开戌子之变序幕

顺治五年冬,刚建立不久的清政府还没来得及站稳脚跟,就迎来了复明的重击。

大同总兵姜瓖率众起义,扛起反清的大旗。

虽然当时的姜瓖名义上虽然仍为大同总兵,却并没有实际的军权。并且还有英亲王阿济格坐镇大同。

当时的清廷虽然刚建立不久,但仍是兵强马壮,在北方的统治相对稳固。

(起兵)

那么姜瓖哪里来的胆子在清廷眼皮子底下造反呢?

原来当时多铎染上天花,京中传来他病故的消息,而此时的多尔衮也染病。姜瓖得知后,认为清廷已经在孱弱之际,便决心发动兵变。

十二月初三日,(1649年1月),趁着驻守大同的耿焞出城接收粮草的时候,姜瓖带人关闭城门,将耿焞等人关在城外,重举明朝大旗,姜瓖自称大将军起义。

这一年正值戌子年,故史称“戌子之变”。

(大同古城墙)

归顺清朝后的姜瓖虽然没有实际兵权,但他曾经的部下在投靠大顺后又转头归入清军,兵力没有被削减。相反,在清军的训练中,姜瓖部下的士兵兵力得到增强。

而姜瓖作为曾经的将领,在军中仍有很强的号召力。当时清朝在征服地区实施崇满歧汉的政策,随意杀害汉人,民众不满满清的统治,反清复明情绪高涨。很快就投靠姜瓖。

在姜瓖的带领下,起义军连陷周边地区。姜瓖趁机联络附近的城镇,周边城镇纷纷响应,起兵反清。

(图文无关)

短时间内,山西绝大部分地区都纷纷响应起义。并且起义的形势很快波及到了陕西。

当时,南方也多发起义,社会动荡不安。清廷面对混乱的局势,可谓是分身乏术。

二、多尔衮先抚后剿,姜瓖固守大同抗敌

大同的反叛,很快引起了时任摄政王的多尔衮的注意。

时任摄政王的多尔衮,听说大同的战事后震惊不已。他听说过姜瓖,但他怎么也想不到一个曾经利落叛国的人,现在竟然宣布反清复明。

(爱新觉罗·多尔衮)

为了平定山西地区的叛乱,多尔衮马上发布政令,派兵前去镇压。

但多尔衮并不希望事情闹大,他害怕山西的动乱如果进一步扩大,不仅会损耗兵力,更不利于清廷刚刚稳定下来的朝政。

考虑到姜瓖曾经先叛明后叛李自成,是一个不顾名誉的自私自利的人。多尔衮决定先派人前去招抚姜瓖。

(图文无关)

多尔衮认为姜瓖是不满于清廷对他的态度,想要谋取更多的权势和财富。他告诉原本派遣英亲王前去大同并不是为了监视他,而是为了防范北方蒙古,同时命前去招抚的人告诉姜瓖,告诉他自己许诺“照旧恩养”。

但姜瓖此时铁了心要反叛清廷,拒绝了多尔衮的招抚。

多尔衮见招抚不成,就决定从军事入手。但这次的起义规模不小,姜瓖扼守不降,甚至还打了几个胜仗。

(清军)

东城外,昔日驻守大同的阿济格带着清军连同大炮,兵临大同。

姜瓖带领军队,亲自出城作战。姜瓖为主将,而姜瓖的兄弟也和他一同作战,各自率领一队精兵,对战清军。

双方人马缠斗起来,但在起义军的反清情绪的加持下,很快清军就落了下风,姜瓖大胜阿济格。

(爱新觉罗·阿济格)

大同兵败的消息传来,山西一带反清情绪更加激昂,连畿辅和山东也陆续出现反清起义。起义军的势力越来越强,甚至直逼西安。

而此前多尔衮也再次向姜瓖表示自己希望能够招抚他,但一直没有得到回复。眼看战事越发激烈,多尔衮决心加派兵力,以强硬的态度彻底平息大同的动乱。

三、多尔衮亲征大同,姜瓖被属下杀死

此时刚建立不久的清政府,可谓危机重重。

南方的南明政府僵持不下,同时各地的反清军此起彼伏。山西一带作为中原腹地,北临蒙古,地理位置险要。

(清时期山西地图)

为了尽早平定战乱,防止蒙古趁虚而入,威胁统治。顺治六年三月,多尔衮颁下诏令,集结各旗精兵,率领重兵出居庸关,亲征大同。

自从山海关一战以来,当时在清廷中已经是被称为“皇父”的摄政王多尔衮再也没有领兵亲征。而这次的亲征大同,无疑再次证明了当时山西战事的紧急和迫切。

(图文无关)

多尔衮率领重兵,一举攻克多个州县。但就在要举兵直下的时候,京城却传来弟弟多铎重兵在床,危在旦夕的消息。多尔衮心中挂念多铎,不再恋战,掉头直向京城。

但多尔衮也始终放心不下山西的战事,他在回京途中特意停留大同,传谕旨告诉姜瓖说只要他肯归顺,他可以不计较以前的事情,一切还是如旧。再者,像姜瓖这样转头就叛变的人,以后说出去要别人怎么敢相信他?

但姜瓖在回信中依然不肯松口,他说大同之中的军民,皆上下一心,决不投降。

(图文无关)

而此时的大同,已经有多位清宗室率兵围剿,史称“八王围大同”

虽然大同久攻不下,但赶来的清军却切断了山西等地赶来支援大同的军队,将大同包围在清军的势力范围之内。

长期的围困击溃了大同城内的军心,城内早已粮草断绝。面对多尔衮的招抚,大同城内守将反叛,姜瓖的部下杨振威派人向清廷联络,决心投降。

(图文无关)

很快,杨振威带领官兵叛变。姜瓖怎么也没有料到,自己最后并不是死在清军手中。。

杨振威杀死姜瓖和他的兄弟,而后率领叛变的官兵打开城门,带着姜瓖的首级出城投降。

随着姜瓖的死,大同的战事逐渐平息。此次的起义虽然没有成功,但是牵连范围甚广,沉重地打击了清廷在山西的统治。

而作为戌子之变中举足轻重人物的姜瓖,他反清的原因却备受猜测。

姜瓖出生在武将世家。在李自成军队逼近大同的时候就归降大顺,又在大顺势弱的时候归顺清军,可谓是大明灭国的罪臣。

(李自成)

而姜瓖反清的原因无外乎归顺后没有得到期望的权势和受不了清军在大同肆意欺凌汉族百姓,但不论是哪种,姜瓖的反清,都给刚建立的清政府以重击。

而就是这么一位令多尔衮都头疼的人,最后却死于部下之手,结局凄惨,真是令人唏嘘不已。

参考材料

王仰东.姜瓖与山西的反清复明运动[J].沧桑,2007,(02):5-8.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是... 公元1644年,亚洲东部的这片土地上,四个政权如同巨山并立,分别是大明、大清、大顺和大西。这一年正值...
抗大精神永不磨灭丨罗瑞卿纪念馆...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是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建校89周年。6月...
原创 皇... 在古代,帝王的后宫不仅有三宫六院之分,而且佳丽无数,倾国倾城的美人自然层出不穷,这样的生活令无数人羡...
原创 美... 翻阅历史书籍,我们会发现人类文明的历史中,几乎有近一半的时间是在战争的阴影下度过的。正因如此,很多脍...
原创 刘... 刘备的家谱可以追溯到汉高祖刘邦,刘邦开创了西汉王朝,使刘氏的家业能够代代相传。然而,到了刘备这一代,...
原创 春...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你们登上鹦鹉螺号,和我一起穿越历史的波涛,探索无穷的知识海洋。今天我们要聊...
原创 秦... 近代著名学者张星烺考证指出,秦穆公时期的秦国已经声威远播,对西域、西南甚至印度地区产生了显著影响。因...
原创 中... 在国民党内部,军统和中统就像是两个对立的势力,一个是冲在最前线的猛虎,一个则是深藏在背后的狡猾狐狸。...
原创 古... 中国古代历史中真实存在的四位杰出将领,他们都是骁勇善战的好汉,其中白起无疑是佼佼者,称为“千古无二”...
原创 蜀... 看过《三国》这部作品的朋友们,肯定对魏、蜀、吴三国的历史有着深刻的了解。其中,最让人喜爱的当属蜀国的...
原创 三... 东汉末年,三国的局面扑朔迷离,英雄辈出,战将的事迹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每当谈论三国的武将排名时,...
原创 三... 三国时期的文臣武将都有各自独特的性格和魅力。比如蜀汉名将关羽和张飞,他们的性格迥异,也导致了不同的命...
原创 李... 大唐盛世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代之一。这一时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可谓飞速,国家在英明领导下,社会的...
原创 “... 在《明大诰》里,朱元璋写过一篇质量很高的“驳论文”。 什么是“驳论文”,就是针对社会上的一些丑恶现象...
原创 中... 在古老的时代,存在着一群肩负特殊使命的人,他们世代栖息于皇陵附近,这就是被称为守陵人的一族。今天,我...
原创 水... 三国时期的历史,堪称英雄辈出的时代,正如那句诗所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片充满狼烟和...
时培磊:元代实录纂修问题考辨 编者按:蒙元政权自建立以来便带有浓厚的蒙汉二元体制色彩,这一体制也反映在其官方史学活动。本文作者在梳...
原创 印... 大象是地球上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主要栖息在非洲的广袤热带雨林中。在象群中,存在两大类大象:非洲草原象...
原创 “... 在许多描绘清朝历史的电视剧中,常常会出现一个特别的情节:某位有罪之人因惹怒皇帝而受到惩罚,但罪行并不...
国内罕见!泉州发现一口宋代古井 近日,泉港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以下简称“四普”)第二阶段实地调查工作已基本完成转段任务。在此前的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