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历史长河中,有没有人好奇谁是最早当选中央候补委员的人呢?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可能表示无从得知,或者认为那些职务更高、资历更为深厚的人选可能更有机会。但实际上,第一位当选的却是革命经历不算丰富的万毅。
万毅原本是东北军的一员,早年间,他追随张学良从东北地区撤退至关内。自从西安事变爆发后,东北军与红军之间的冲突逐渐停止,双方在共同的敌人面前开始携手抗击日本侵略者。正是这样的历史背景,使万毅深受革命思想的激励,最终他秘密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特殊党员。
在抗日战争的初期,虽然他仍然在国民党军队的作战序列中,但凭借自己的影响力,他最早指挥的部队在1944年正式加入了八路军。在这段历史时期,万毅被任命为山东军区滨海军区的副司令员,并兼任滨海支队的支队长。罗荣桓等军区首长对他寄予厚望,多次给他机会,让他在大规模战斗中积累经验,帮助他训练梁兴初等老将以担任他的副手。
1945年6月,在党的七大上,他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但他并没有亲自参加会议,只是在报纸上偶然看到当选的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名单。梁兴初在旁边兴致勃勃地念着名字,当念到“万镊”这个名字时,他半开玩笑地调侃万毅:“老万,你看中央委员里还有姓万的呢,只要你努力,也许就会大有前途!”大家都忍不住一笑。然而,九月份报纸上发布了更正启事,指出“万镊”其实是万毅,并向他致以敬意。这样的消息让万毅感到十分意外,后来组织上也向他传达了当选的消息。他心想,自己从旧军队转变而来,能获得这样高的殊荣,真是受到党的厚爱,一定要倍加努力,好好学习,全面提升自己的党性修养。
对于许多人而言,七大中的中央候补委员的含义可能仍然模糊。那时,中央委员仅有44名,几乎每个人后来都成为了重要的领导者。而候补委员数量仅三十多人,里面不乏有像粟裕、黄克诚和陈赓这样的老前辈和战绩显赫的将领。他作为一个新进入革命队伍的人能够当选,实在是出乎意料。而他当选的深远意义,则在于着眼于统战的效果,期望吸引更多的人加入革命的队伍。
在七大候补委员中,后来被授予各类军衔的,有的大将、有上将,而万毅则是唯独一位中将。到1956年八大召开时,他再次面临中央候补委员的评选,虽说这次候补委员的人数比往届有所增加,但并非每个人都有机会,当中许多上将也未能入选。
然而在1959年的庐山会议后,他作出了转型选择,离开了军队,转至地方工作。在九大召开那时,正受到政治风波冲击的他,因而未能继续当选。直到1977年,他重返军队担任总后勤部顾问,在二线工作了五年后,被选入中顾委委员。最终在1985年7月,他按正大军区的待遇荣耀离休,结束了辉煌的军旅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