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是东南亚地区一颗璀璨的明珠,作为该地区少数几个中等偏高收入的国家之一,泰国的经济未来充满了巨大的潜力。然而,泰国的经济状况也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贫富差距悬殊,金融体系相对脆弱,经济过度依赖旅游业及农产品和初级工业品的出口,使得国家的经济模式显得单一和脆弱。自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泰国经历了几次重大经济波动,包括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新冠疫情的冲击,导致其经济增速陷入停滞,竞争力逐渐下滑。
在政治领域,泰国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围绕君主制、军方与文官政府的权力斗争,发生了多次政治变革。即便在今天,这些历史遗留下的政治争议依然在社会各界引发广泛讨论。泰国政治的主要力量包括王室、军方、文官政府以及不同派别的议会。为泰党,最初由他信家族打造,以改革派形象和党首他信的个人魅力迅速获得了民众的支持,并在新世纪初成为了泰国政坛的重要力量。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军方和王室对其的压制导致了为泰党与这些传统势力关系的恶化。
进入20年代后,泰国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泰党在一度与军方关系恶化的情况下,逐渐与军方建立了合作关系。那么,为泰党为何改变立场,转而支持军方呢?泰国未来的政治趋势将会如何发展?
正如前文所提,泰国的政治结构主要由王室、军方与文官政府三大力量构成。泰国王室拥有长久的统治历史,尽管1932年通过军事政变迫使国王退位,实行君主立宪制,限制了王室的政治权力,但自1978年起,泰国的君主通过巧妙运作,逐步恢复了王室的实际控制权,逐步掌握了国家的政治决策权。尤其在军方频繁政变和民间反军政府力量的冲突中,王室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逐渐强化了自身的统治地位。时至今日,王室仍然是泰国最具影响力的政治力量之一。
泰国军方的历史背景较为复杂。20世纪初,受到孙中山三民主义和西方政治理念的影响,泰国军方对君主专制产生了较强的反感,并通过政变迫使王室实行宪政。二战后,军方逐渐掌控了政府,泰国成为典型的军人政权,实行威权体制,军方支持的右翼保守派政党更是主导了泰国的政治进程。随着50年代社会民主和左翼运动的发展,军方与民间的左翼力量发生了冲突。因此,军方在之后的几十年中更加依赖王室的支持,以增强其政治合法性,从1980年起,军方几乎与王室结成了紧密的联盟。
而在文官政府方面,泰国采用了议会制,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院的成员通常由贵族、名流和一些权威人士担任,尽管在其他国家这些成员的权力有限,但泰国参议院的权力较大,且近年来几乎由军方指派成员。军方通过这些渠道获得了国会中250个席位中的一部分,确保了他们的政治影响力。另一方面,众议院由民众选举产生,军方虽然无法直接插手选举,但通过建立亲军方政党,拉拢议员,还是能够在众议院内获得一定的支持。
2019年,泰国举行了议会选举,尽管巴育领导的政党未能在众议院赢得多数席位,但凭借军方控制的参议院的支持及与其他党派结盟,巴育成功连任。在2023年的选举中,尽管为泰党在选举中名列第一,但军方和王室支持的阵营最终借助为泰党转投其侧,成功重新夺回政权。这一转变引发了公众的强烈反响,为泰党背弃前进党,重新与军方结盟的原因,主要是政治妥协和利益交换的结果。
首先,政治斗争的本质往往是利益交换。在军方和王室面对强劲的反军方阵营时,为泰党看到与其结盟能够获得实际的政治回报。作为交换,军方和王室也给予了为泰党丰厚的利益支持。最具象征意义的是,为泰党创始人他信获得了赦免,结束了长达数十年的流亡生涯。同时,他信的亲信也成功重返政坛,担任总理职务,并得到王室和军方的支持。这一系列的利益交换显然使得为泰党在短期内受益匪浅。
其次,为泰党与前进党在理念上存在本质差异。虽然过去为泰党以代表民间利益的形象崛起,但其根本上是一个右翼保守党派,与倾向于新自由主义、主张削弱军方和王室权力的前进党在政治路线上有着明显的分歧。尤其是在2023年的选举中,前进党在大城市的选票大幅增长,显现出民众对改革、民主化的强烈需求。而为泰党则面临着“家族化”和“保守化”的政治困境,过去的支持者渐渐转向支持前进党。
这种背叛式的转变,虽然让为泰党短期内获得了政治利益,但也给其未来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隐患。部分选民和支持者对其行为表示不满,认为他们抛弃了最初的改革承诺,这将使得为泰党在未来的选举中面临严峻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