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晚唐故事:诬相臣天潢坐罪,激新军监军使坏
迪丽瓦拉
2025-09-11 09:32:39
0

晚唐故事:诬相臣天潢坐罪,激新军监军使坏

李祐因柏耆返京,于是,整军入城。是时,李祐已抱病,入城后闻万洪惨死,愈觉悲忿,病遂加剧,于是,驰奏乞代,并述柏耆擅杀万洪之事,有功被戮,愧无以对将士等语。唐文宗得奏,不禁愤慨道:“李祐前平淮蔡,今平沧景,为国立功,不为不巨。今为柏耆病情加重,脱或致死,岂非是柏耆杀他么?”遂再流柏耆至爱州。既而李祐讣又至,复赐柏耆死;特简卫卿殷侑为横海节度使。殷侑至沧州,招辑流亡,劝民农桑,与士卒同甘苦,百姓大悦,唐文宗更拨齐州隶横海军,一年足兵,二年足食,三年后户口蕃殖,仓廪充盈,又是一东海雄镇了。

史宪诚闻沧景告平,令其子史唐奉表请朝,情愿纳地听命。史唐附表,改名孝章,有诏进史宪诚兼官侍中,调任河中节度使,命李听兼镇魏博,分相、卫、澶三州,归史孝章管辖,即授为节度使。李听屯兵馆陶,迁延未进,史宪诚摉括府库,整治行装。将士忿怒,私相告语道:“主帅无故求代,卖地邀恩,今又欲席卷以去,难道我等军人,应该饿死么?”嗣是辗转煽乱,激成变衅,遂乘夜闯入军府,杀死史宪诚,并监军史良佐,另推都知兵马使何进滔为留后。何进滔下令道:“诸君既迫我上台,须听我号令,方可任事。”大众唯唯从命。何进滔遂查捕乱首,责他擅杀军使及监军,斩首示众,乃为史宪诚发丧,自己素服临哭,将吏统令入吊,一面拜表奏陈详情。李听闻魏州有变,方才趋往,已是迟了。何进滔率领魏博将士出阻李听。李听尚未戒备,被何进滔杀入营中,一阵冲突,顿时骇散,慌得李听昼夜逃奔,到了浅口,人马丧亡过半,辎重器械,尽行抛弃。还亏昭义军出来救李听,才将追兵截回。李听还至滑台,报称败状,御史中丞温造劾李听奉诏逗留,致有魏博乱事,奏请论罪如律。唐文宗好事优容,但召李听入朝,令为太子太师,又因河北用兵日久,饷运不继,未能再讨何进滔,乃授何进滔为魏博节度使。史孝章自请守制,因将相、卫、澶三州,仍归何进滔管领。何进滔抚治兵民,颇有权术,人皆听命,他却安枕无忧了。王庭凑始助李同捷,已有诏削夺官爵,令邻镇严兵防守,休与往来。王庭凑因李同捷伏辜,不免忧惧,因此上表谢罪,愿纳景州自赎。唐文宗得过且过,返还景州,赐复官爵,于是河朔一带,勉强弭兵。

裴度因年高多疾,屡乞辞职,唐文宗不许。裴度又荐称李德裕才可大用,乃召入为兵部侍郎,欲令为相。偏吏部侍郎李宗闵与李德裕有隙,暗地里贿托宦官,求为援助。玉守澄等内揽大权,力荐李宗闵为相,唐文宗恐他内逼,没奈何擢居相位。李宗闵喜出望外,遂设法排挤李德裕。适值李听入朝,因奏派李德裕出镇义成军,又引入牛僧孺为兵部尚书,做一帮手。牛僧孺出为武昌军节度使,可巧,王播病死,牛僧孺坐继相职,与李宗闵交嫉李德裕。李德裕甫抵滑州,接受义成军节度使旌节,朝旨又复颁下,令他调镇西川,防御南诏。南诏由韦皋收服后,本无贰心,自国王异牟寻病殁,再传至劝龙晟。为藩酋嵯巅所弑,拥立劝龙晟之弟劝利,劝利隐感嵯巅,赐姓蒙氏,号为大容,蛮人称兄为容,表明尊敬的意思。劝利传弟丰祐,丰祐勇敢过人,具有大志,会故相杜元颖,出任西川节度使,杜元颖本没甚材具自诩文雅,玩视军人,往往减扣衣粮,西南戍卒,转至蛮境劫掠,丰祐与嵯巅趁势引诱戍卒,给他衣食,令为向导,即由嵯巅率众随入,袭陷雟、戎二州。杜元颖发兵与战,大败而还。嵯巅复进据邛州,并逼成都。唐文宗贬杜元颖为邵州刺史,另调东川节度使郭钊为西川节度使,兼权东川节度事。又令右领军大将军董重质,发太原、凤翔各道兵,往救西川。郭钊贻书嵯巅,责他无故败盟,嵯巅复书道:“杜元颖侵扰我境,所以兴兵报怨,今既易帅,自当退兵修好。”郭钊复遣使与订和约,嵯巅遂大掠子女玉帛,引众南去。嗣复遣使上表,谓:“蛮人近修职贡,怎敢犯边?只因杜元颖不知恤下,以致军士怨苦,竞为向导,求我转诛虐帅。今李元颖尚未受诛,如何安慰蜀士?愿陛下速奋天威,惩罪安民,勿负众望!”唐文宗乃再贬杜元颖为循州司马,令董重质及诸道兵士,一概引还。

郭钊至成都,因疾求代,牛、李两相,遂又请将李德裕远调。唐文宗未悉私衷,即诏令李德裕西行。李德裕至镇,作筹边楼,每日登楼眺览,窥察山川形势,又日召老吏走卒,咨问道路远近,地方险易,一一绘图立说,详尽无遗。自是南至南诏,西至吐蕃,所有城郭堡寨无不周知。乃练士卒,葺堡障,置斥堠,积粮储,慎固边防,全蜀大定。惟南诏寇成都时,曾调东都留守李绛为山南西道节度使,令募兵进援成都,李绛招兵千人赴援,及南诏修和,罢兵还镇。既而李绛接奉朝旨,遣散新军,每人各给廪麦数斗,新军多怏怏失望。监军杨叔元因李绛莅镇后,绝无馈遗,暗暗怀恨,遂激动新军,说是恩饷太薄众情已是不平。更经监军煽惑,索性鼓噪起来,入掠库储,狂奔使署。李绛方与僚佐宴饮,闻变登城。或劝李绛缒城逃走,李绛慨然道:“我为统帅,怎得逃去?尔等只管听便。”僚佐多半散去。只牙将王景延及推官赵存约在侧,李绛亦麾手令去。王景延下城与战,为乱军所杀。赵存约尚随李绛未行,李绛急语道:“乱军将至,何不速行?”赵存约道:“存约受明公知遇,要死同死,何可苟免。”言甫毕,乱兵已一拥上城,可怜李绛与赵存约,先后遇害。李绛一生忠直,不意竟遭此难。杨叔元奏报军变,尚诬称李绛克扣新军募值,因致肇乱。谏官崔戎等共论李绛冤枉,及杨叔元激怒乱军罪状。唐文宗乃赠李绛司徒,予谥曰贞,立派御史中丞温造继任山南西道节度使,往平乱事。

(本篇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北... 宋太祖赵匡胤深知武将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因此自登基以来,他便制定了北宋王朝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这一策...
原创 朱... 前言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朝代之一,其疆域辽阔、文化繁荣、政治清明、军事强盛,享有“贞观之治”...
原创 清... 在我国古代,女性的地位普遍较低是一种众所周知的事实。许多男性在家庭中拥有绝对的主导权,他们可以随心所...
原创 三... 在三国时代那段浑然天成的历史长河中,英雄辈出、名将如云,激烈的战争场面令人震撼。然而,许多优秀的副将...
原创 溥... 清朝一共经历了12位皇帝,尽管许多人对于他们的名字感到生疏,然而最后一位满清末帝溥仪的名字却是众所周...
原创 唐... 我记得小时候总是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数数的游戏,嘴里念着“冬瓜,南瓜,北瓜,西瓜”。而我们也会兴致勃勃地...
原创 唐...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唐玄宗李隆基常被誉为一位英明的皇帝,尽管晚年因安史之乱的爆发而导致其名声受损,但总...
原创 三... 典韦和赵云,两个历史上勇猛无比的战将,一个以力压人,一个凭巧破敌。如果说他们有机会对决,《三国演义》...
原创 为... 在刘邦创立汉朝的过程中,张良、萧何与韩信这三位杰出人物被誉为“汉初三杰”。张良以其卓越的智谋著称,萧...
原创 司... 司马光,北宋时期的杰出政治家和文学家,长期致力于宋朝的政治稳定与繁荣。他的名著《资治通鉴》不仅流传千...
原创 为... 一、荀彧 荀彧是一个忠诚于自己家族的人,他的行为和思想都深受家族的影响,而并非忠于汉朝。荀彧在历史...
原创 如... 刘备一生,始终面临着缺乏得力文臣和猛将的尴尬困境,这也是他无法如曹操和孙策那样迅速壮大的原因之一。尽...
原创 章... 历史上,诸葛亮一直被誉为忠诚和智慧的象征,是蜀汉政权的核心支柱。然而,近代学者章太炎提出了一个令人争...
原创 夏... 一、夏侯惇追杀关羽,夏侯惇没有错 曹操曾因刺杀董卓未果,回到家后迅速召集了亲信和家族成员,首先带来...
原创 正... 大家好,我是黑白说历史。 噫!今天若提起三国猛将,定会有人把吕布视为第一。这种说法,大部分来自茶...
原创 东...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三国鼎立,猛将如云,英雄辈出。众多历史人物被演义加工成了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其中...
原创 关... 前言 三国时期,关羽、张飞、马超与赵云四大猛将无疑是战场上最为耀眼的英雄人物,他们的勇武和智慧为...
原创 为... 东汉末年,局势动荡不安,最终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在这三国之中,曹魏的实力雄厚,俨然成为最...
原创 三... 《三国演义》中的“卧龙凤雏,得一者可安天下”可谓是传世之名句。大家都知道,刘备在《三国演义》中得到了...
原创 三... 三国时期是猛将辈出的时代,许多英雄豪杰都依靠他们卓越的武力和勇气打下了自己的江山。《三国演义》作为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