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小时候总是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数数的游戏,嘴里念着“冬瓜,南瓜,北瓜,西瓜”。而我们也会兴致勃勃地说“东京,南京,北京,西京”,可实际上我们明白并没有“北瓜”和“西京”。那么历史上,为什么会有东京、南京和北京,却没有西京呢?其实在唐朝时期,曾经存在过“东京”“南京”“北京”“西京”四个称谓并列的现象。那么这些城市的名称在今天又分别指向哪些地方呢?
说起东京,现在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开封,因为开封在宋朝时期被称作东京。然而在唐朝时期,“东京”的称谓是属于洛阳的。洛阳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历史辉煌,曾有多达十三个朝代在此建立都城,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获得“神都”之名的城市。尽管在唐朝时期,洛阳并不是首都,但依然是当时的经济重心。唐朝建立之后的皇帝,如唐高宗、唐中宗、唐睿宗、武则天以及唐玄宗、唐昭宗等,均在此地施政,洛阳的宫殿群也极为宏伟,丝毫不逊色于西安,甚至还透着几分神秘。
西京则是长安的古代名称,今天的西安也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历史上,有多达十六个朝代选择在此建都,建都的历史超过千年。西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经历朝代最多的城市之一。当李渊创建唐朝时,将西安设为首都。在唐代,这座城市达到了空前的繁盛,人口迅速突破百万大关,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超百万居民的城市。由于西安地处洛阳的西侧,这里被称为西京。
而北京在唐朝时期其实是指太原,太原在古代被称为晋阳。在隋唐时期,太原是中国的第三大城市,仅次于长安和洛阳。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正是在这里起兵反抗,因此太原也被视为李唐文化的发源地。太原在唐时期与“西京长安、东京洛阳”共同构成了当时的“三京”。著名的诗人李白曾为太原赋诗道:“天王三京,北都其一”,这是对太原的崇高评价。
至于南京,在唐朝时期则是指“成都”。成都作为天府之国的核心城市,经济繁荣,早已跻身全国四大城市之列,商业活跃,造纸与印刷术发展迅速。在唐代,成都不仅是经济重地,更是文人荟萃的地方,众多杰出的文学家如李白、杜甫、王勃、卢照邻、高适、岑参、薛涛、李商隐、雍陶和康术等,都曾短暂栖居于此。当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失去了长安和洛阳,时任权臣杨国忠建议唐玄宗迁都成都,最终在公元757年收复了这两座城市,成都随后被升级为成都府,并逐渐被称为“南京”或“南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