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第一次与刘备相遇是在公元191年,那时,赵云刚刚率领自己的部队归附于公孙瓒。当公孙瓒询问赵云为何不选择投靠袁绍,而选择与他公孙瓒结盟时,赵云明确回答道:“在如今乱世当中,谁才是真正的明主尚且不清楚,我们应当追随施行仁政之人,而非因为个人对袁绍的不满。”这一番话彰显出赵云将公正与大局置于个人情感之上,显示出他心中更倾向于施行仁政的理想追求。当时刘备也在公孙瓒的麾下,初见赵云后,顿感钦佩之情,常常刻意接近他,希望能与之成为知己。然而,赵云曾说的一句话激怒了刘备,从那时起,刘备再也不称呼他为“四弟”。
刘备一心想要提升赵云的地位,但遗憾的是,赵云为人过于耿直,有时对眼前的局势看得过于透彻,言语直白无碍,竟无意中触犯了刘备的怒火,令刘备颇为不快。在一次刘备出征东吴时,赵云所说的那番话让刘备感到极为难堪:“国贼是曹操,而非孙权。如今曹丕正在篡位,天下之神秘与英才均对此心怀愤怒。陛下应尽早做好关中的部署,在渭河上游集结兵力,以讨伐这个逆贼;若舍弃了魏国去攻打吴国,两国交兵之际,岂能轻易休兵?我希望陛下能对此深思熟虑。”
刘备决定针对东吴采取更为激进的策略,而不仅仅是要索要荆州(何况荆州本身就是东吴的领土),这也是吴主将张飞之首级送还刘备以求和谈,但遭拒绝的原因。关羽不过是个借口,刘备真正的目标是要通过消灭东吴实现天下的二分,而这背后没有情感牵绊,只有更深层的利益考量。刘备对东吴的蔑视可见一斑,当年东吴势力尚弱之时,孙权居然把妹妹嫁给他,而如今自己已是蜀汉的皇帝,意图更为明显。
因此,赵云的劝阻令刘备心生愤怒,立刻将赵云从“四弟”降为“卿”。这是刘备欲借着向关羽复仇之机,开始进行个人扩张的前奏。而赵云却无论如何说服不了他,诸葛亮同样不奏效,就连法正若是还在人世,也没法逆转这一局势。然而,诸葛亮明白刘备的心思,便搬出早已故去的法正之言为自己辩解。赵云却对此无从理解,阻拦在前,最终导致刘备更加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