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德九年六月初三的上午,李渊召见了李世民,并让他阅读了一份来自太史令傅奕的天文报告。报告详细记载了太白金星出现在秦地(即长安)上空的奇异现象,傅奕认为,这一天文异象预示着秦王李世民很可能会在未来的政治斗争中获得胜利,甚至夺取天下。李世民看完报告后,悲从中来,忍不住放声痛哭,他深信这是李建成在背后算计自己,目的是为了报复窦建德和王世充之死。李建成背地里玩弄权力,淫乱后宫的事情被李世民掌握了把柄,因此他故意冤枉自己。听到这些话,李渊颇为吃惊,原本没察觉到此事的他,迅速决定安排在次日早上进行当庭对质。
李世民回到秦王府,紧急召集了身边的嫡系亲信商议对策。当时,他的身边只有长孙无忌和尉迟恭在,房玄龄与杜如晦已外出赴任,无法及时赶回。李世民立即派尉迟恭去召回他们,但等到晚上,房玄龄和杜如晦才回到了秦王府。经过长时间的讨论,大家仍然没有明确的解决方案。李世民心急如焚,甚至打算通过烧乌龟壳卜问吉凶,突然,张公瑾走了进来,看到李世民正在进行这些迷信的行为,他一把将乌龟壳摔在地上,愤怒地说道:“你如今危在旦夕,怎么还能沉迷于这种封建迷信?快点想办法,寻找一个可靠的人手。”
于是,李世民派人去征询李靖和徐世勣的意见。两位名将都明确表示,他们不愿意介入李世民与李建成兄弟之间的家事。李世民听后松了口气,心里也轻松了许多。因为在当时的大唐王朝,除了李世民自己,能与之匹敌的战力只剩下李靖与徐世勣几人。李孝恭已因失去兵权而被软禁在家,李世民唯一担心的人就是李靖与徐世勣。如今这两位宣布保持中立,李世民内心大为高兴。因为当时朝中几乎所有文官武将都看好李建成,认为李建成必定会取胜,认为李世民不过是秋后的蚂蚱,马上就会被清除掉。李世民意识到,自己冒险成功后,可以称赞李靖与徐世勣为“纯臣”。那么“纯臣”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晋朝葛洪在《抱朴子·仁明》中曾说道:“盖明见事体,不溺近情,遂为纯臣。”意思是指那些清醒理智,能够把大局放在首位,不因私情而害了国家利益的人。李靖和徐世勣原本与李世民有着深厚的私人关系,但他们仍然在关键时刻拒绝了李世民的请求,表明了他们不会参与这场权力斗争。
最终,李世民与手下亲信商定了玄武门兵变的计划:他们将派遣几位武功高强的将领埋伏在玄武门内,等到李建成和李元吉第二天一早进入时,一举将其杀掉。然而,问题随之而来——如何能顺利进入玄武门。玄武门是长安的城门,早已关闭,且夜间不允许开启。如果他们无法提前进入,那么整个计划就将失败。此时,李世民决定利用几年前派遣在李建成身边的间谍常何。
常何曾是瓦岗军的成员,在李密败给唐朝后投降王世充,后又因王世充失望而带领一帮部下归附李世民。李世民打下洛阳后,常何随李世民入宫,受到李渊的器重,并被安排担任李建成的保镖。后来,李建成征战刘黑闼时,常何屡立战功,李渊再任命他为“监门卫左右翊中郎将”,负责城门的出入管理。常何在当晚恰好值班,李世民随即指派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张公瑾等人,提前进入玄武门埋伏。
第二天早晨,李建成和李元吉如预期进入玄武门,李建成被李世民一箭射中致命。陈寅恪先生曾评价,常何在此次事件中的地位极其重要,功劳不可小觑。兵变成功后,常何被封为三百石,爵位为开国男。虽然这个爵位远低于长孙无忌、尉迟恭等人的等级,但也足以说明他的贡献。然而,部分史学家对常何的作用有所质疑,认为他在兵变中作用微小,主要是后期因果关系的误判。这种观点过于片面,因为获得爵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功劳和政治背景都起了关键作用。事实上,常何的作用是将李世民成功带入玄武门,而若没有他,李世民或只能选择逃亡或面临死局,根本不可能发动这场兵变。所以,成功往往不仅仅依靠努力,还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而李世民无疑在这场兵变中,恰好抓住了命运的机会。
参考书目:《新唐书》《隋唐政治史略论稿》《常何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