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称为“亲王”的是宗室中的第一等爵位,即“和硕亲王”。在清朝的宗室中,能够享有这一头衔的亲王并不多,约为37位。这些亲王之中,有10位是拥有世袭权利的,且可以不受更替,属于“永远世袭”的亲王。这10位亲王的家族分别是:礼亲王代善一脉、郑亲王济尔哈朗一脉、睿亲王多尔衮一脉、豫亲王多铎一脉、肃亲王豪格一脉、庄亲王博国铎一脉、怡亲王允祥一脉、恭亲王奕訢一脉、醇亲王奕譞一脉和庆亲王永璘一脉。
剩下的27位亲王则必须经过世代递降,虽然他们的头衔可能会逐渐下降,但其中一些曾经是亲王,后来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像敬谨亲王尼堪、成亲王岳托、安亲王岳乐、端重亲王博洛、英亲王阿济格、襄亲王博穆博果尔、裕亲王福全、恭亲王常宁、纯亲王隆禧、理亲王允礽、诚亲王允祉、雍亲王胤禛、恒亲王允祺、淳亲王允佑、廉亲王允禩、履亲王允祹、果亲王允礼、諴亲王允秘、宝亲王弘历、和亲王弘昼、荣亲王永琪、质亲王永瑢、哲亲王永宗、仪亲王永璇、成亲王永瑆、嘉亲王永琰、庆亲王永璘、定亲王绵德、智亲王绵宁、敦亲王绵恺、瑞亲王绵忻、惠亲王绵愉以及敦亲王奕谆等。
今天我们不是探讨清朝亲王的爵位种类,而是聚焦清朝亲王在生活中所享受的特殊待遇。那么,清朝的亲王享有怎样的待遇呢?
根据《钦定大清会典则例·户部·俸饷》中的记载,“顺治七年议准亲王每年给与俸银一万两,禄米一万二千斛”,这意味着每位亲王的基本待遇就是每年获得1万两的俸银和1万2000斛的禄米。
至于舆服,亲王还享有一系列特殊的礼仪待遇。《清史稿·舆服志》中详细列出了亲王的舆服安排。亲王可以使用一顶“明轿”,这是一种木质的敞开轿子,外表可镶金装饰,但不能加装帷幔。此外,轿顶、驾前牲畜所牵引的两根木杆、车把手等地方可以涂上红漆并加装金片。
亲王还可配备一顶“暖轿”,其顶部分为银色,轿盖使用金黄色车帷,帷幕为红色,体现了亲王的尊贵身份。
此外,亲王在上朝时所佩戴的朝冠也充满了细节。冬天的朝冠由薰貂皮或青狐皮制成,顶端装饰着二层金龙,并镶有十颗东珠和红宝石。夏季的朝冠则采用玉草或藤竹丝制成,饰以石青片金边及红纱内衬。
吉服冠也是亲王日常所佩戴的帽子,冬季根据季节的不同,吉服冠使用海龙、薰貂或紫貂皮,而夏季则使用玉草或藤竹丝材质制作,整体设计讲究精致和高贵。
亲王所穿的衣服同样讲究奢华。例如,亲王的补服一般是石青色,上面绣有四团金龙,体现了尊贵地位。
除了服饰,亲王的出行装备也是一大亮点。亲王出行时会配备多样的交通工具和仪仗,最常见的便是立瓜和卧瓜,它们是装饰华丽的金色木杆,上面涂上了鲜艳的朱漆。此外,亲王的行头中还包括精致的伞、扇、旗和枪等,甚至连马匹和随扈的数量也都严格规定。
在府邸的建设方面,亲王同样享受特权。根据《大清会典》的规定,亲王的府邸必须满足严格的设计标准,包括5间正门、7间正殿、9间侧楼等结构。而每一座亲王府的正殿脊顶,都要装饰吻兽和压脊,显示出亲王的高贵地位。
此外,亲王在祭天时的地位也十分显赫。《清史稿·礼志》规定,亲王在祭天大典中只能排在第二排,紧随皇子之后。在内外札萨克会盟等场合,亲王的座位也是高于贝勒及其他低级爵位的。
总的来说,清朝亲王享有的待遇从服饰到生活,再到宗教和礼仪方面,都无不彰显其尊贵身份。每一项规定、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亲王在清朝社会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