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吕蒙派遣军队将关羽杀害之后,孙权的愤怒可想而知。他收到了关羽的头颅时,心中涌起一阵慌乱和不安。在他内心深处,尽管对关羽有着一些怨恨,原因无他,早在几年前,他曾派遣鲁肃去寻求联姻,但却遭到了关羽那句“虎女岂能嫁犬子”的无情拒绝,这句话深深刺痛了孙权的自尊,令他难以释怀。作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被一个平民当面贬斥,当然让他的心情愈加烦躁,那股怒火自然愈演愈烈。
当他回想起刘备固执地不愿归还荆州,身边众多文臣武将齐声反对的情景,孙权更是感到未来的局势一旦持续,荆州将永远难以拿回。反复思索后,孙权最终决定暗中对关羽下手。就在他在战场上屡屡获胜之际,吕蒙却在幕后趁机得手,最终取得了成功。当吕蒙得胜而归,带着关羽的头颅向孙权献上时,孙权心中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关羽不单是刘备的义弟,更是五虎上将之首,曾以“水淹七军”、“单刀赴会”、“温酒斩华雄”以及“千里走单骑”等赫赫战功,令太多人铭记在心。如今,关羽竟然死于东吴的手中,虽然孙权并非亲自杀他,但他依然难以逃脱责任。此时,孙权愈发对吕蒙心生愤恨,对其独断专行的做法极为不满,最终他不得不下定决心,要杀掉吕蒙,并将吕蒙的首级作为谢罪之礼献给曹操。
然而,面对如此复杂的局势,聪明如曹操,自然看得出孙权是在借助他人之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以获取内部的安稳。因此,曹操表现出极大的宽容,给予关羽以厚葬,并追封其为王,以此试图安抚刘备的情绪。刘备自然不可能将矛头指向曹操,毕竟杀害关羽的是东吴,而曹操对关羽的隆重安葬礼数,实际上已经展现了他的体面和公正。接下来,大家耳熟能详的便是刘备伐吴的故事,尽管吴国在战争中取得了一些胜利,但归根结底,这场战争仍然是惨胜,双方的损失都相当惨重。在这个时候,孙权心中不禁暗自懊悔,若是当初不杀关羽,局势又将如何?
毫无疑问,孙权想要夺取荆州的企图是合乎逻辑的,但他的错误就在于选择了杀掉关羽这条路。当时其实他还有多种选择,比如将关羽软禁,或让他和平归去。毕竟,关羽对于东吴的威胁并没有那么令人生畏,甚至可以借此机会与刘备建立个人友谊。如果孙权选择了这两种选择,刘备就不会对东吴展开攻击,蜀吴之间的关系也不会处于如此紧张的状态,损失也只是愤怒而已。当然,孙权还有另一个潜在的优势,那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