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后,世界各地的学者和专家纷纷研究其中的原因,特别是最后几年苏联所犯下的一些致命错误。特别是在研究1989年的“819事件”时,东西方国家都对一个问题产生了深刻的疑问:那个在世人眼中无所不能的克格勃特工机构到底在哪里?为什么它在那个时刻没有采取行动?
在“819政变”中,苏联国防部长亚佐夫指挥空降兵进入莫斯科,企图“白宫”围堵叶利钦。然而,叶利钦却与空降兵司令格拉乔夫密切合作,背叛了国防部,导致政变彻底失败。政变的失败意味着苏联解体已经不可避免。从那一刻起,苏联的崩塌似乎已成定局,任何力量再也无法挽回这座庞大帝国的崩溃。
许多人对这一事件感到困惑,为什么要让军队出面,而克格勃那时究竟在干什么?如果克格勃派遣一些特工悄无声息地控制叶利钦及其支持者,政变岂不容易成功?因此,克格勃最后一任主席克留奇科夫在政变后成为了讨论的焦点。许多人认为是他过于优柔寡断,未能采取果断措施,从而导致了政变的失败。
这位冷静沉稳、严肃不苟的克留奇科夫,在政变失败后被囚禁,直到1994年才被“大赦”。出狱后的他逐渐淡出了公众视野,仅在普京上任时被邀请参与了就职典礼,作为普京对这位前老上司的敬意表现。
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克留奇科夫为普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建议。他警告俄罗斯政府,要从苏联崩溃的教训中吸取经验,首先要避免内部的内耗,其次要警惕西方国家的虚伪态度。他还大力支持普京领导的核心团队,认为普京是一个坚定的爱国者,这让他非常欣慰。
那么,克留奇科夫是如何成长为掌控克格勃的核心人物的呢?在“819政变”期间,他为何没有采取更有力的行动来阻止政变失败?
弗拉基米尔·亚历山德罗维奇·克留奇科夫生于1924年,出生地是俄罗斯的察里津。察里津后被改名为斯大林格勒,也就是今天的伏尔加格勒。克留奇科夫的父母是斯大林格勒的工人,他的童年是在工厂度过的。正是这样的成长背景让克留奇科夫从小便立下了一个朴实的梦想:成为一名工人。
中学毕业后,克留奇科夫进入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担任装卸工,并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成为了一名画线工。然而,随着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克留奇科夫的职业生涯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战争初期,德军迅速推进,苏军节节败退,斯大林格勒的城市也被迫迁移,许多工厂转移到乌拉尔山脉地区。由于克留奇科夫是工人身份,他并未被征召入伍,幸运地躲过了战斗的血腥洗礼。
随着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克留奇科夫返回了这座城市,并继续从事工厂工作。1944年,他加入了苏联共产党,并在第二年担任了斯大林格勒市巴里卡德区共青团的书记。战后的五年里,克留奇科夫通过自学获得了全苏法律函授学院的文凭,1950年,他进入斯大林格勒市检查院工作。
克留奇科夫似乎对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接着他继续攻读学业,1951年考入了苏联外交学院。这对于一个工人来说,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成就。1954年,他毕业并进入了苏联外交部欧洲司,随后又被派往匈牙利担任大使馆秘书。
在匈牙利的工作期间,克留奇科夫遇到了他日后的贵人——时任苏联驻匈牙利大使的安德罗波夫。匈牙利事件爆发时,安德罗波夫面临巨大的压力,而克留奇科夫在这一危机时刻展现了卓越的冷静和判断力,给安德罗波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安德罗波夫认为他是一个非常有才华、冷静沉稳的人,此后便多次提拔他,克留奇科夫成为了安德罗波夫的亲信。
随着“匈牙利事件”的结束,安德罗波夫由于在事件中的出色表现,得到了苏共中央的嘉奖,并被调回莫斯科担任苏共国际联络组的组长,这一职务实际上与情报工作息息相关。安德罗波夫开始逐渐升任,最终成为了克格勃主席,而克留奇科夫则紧随其后,成为了他的助手。
在随后的几年里,克留奇科夫逐渐跻身克格勃的核心圈子,特别是在1974年,他被任命为克格勃“对外情报局”的局长,这个职位也常常被视为未来克格勃主席的有力人选。
然而,在1982年,安德罗波夫成为苏共总书记后,克留奇科夫并没有立即接任克格勃主席,而是由切布里科夫担任此职。切布里科夫与戈尔巴乔夫的关系并不和谐,最终戈尔巴乔夫将切布里科夫免职,并任命了比较听从指令的克留奇科夫为新主席。戈尔巴乔夫信任克留奇科夫,认为他是一个冷静、理性、忠诚的干部,非常适合从事保密工作。
克留奇科夫也没有辜负总书记的信任。刚上任不久,他便揭露了苏联宣传部长雅科夫列夫的叛国行为。然而,戈尔巴乔夫决定暂时搁置调查,原因是他担心激怒西方国家,可能会导致更加严重的外交后果。
这一事件令克留奇科夫深感震惊,因为他意识到,眼前的这位总书记居然如此害怕与西方国家产生冲突,甚至宁愿放过背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