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年,隋炀帝杨广正在焦虑地思考着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人选侍寝。就在此时,行宫外突然传来一阵刺耳的“杀”声,声音如同利剑划破空气,让他感到心头一紧,慌乱中连鞋都顾不上穿,急匆匆地从后门逃窜。在一片混乱中,杨广不顾一切地钻进了一条漆黑而狭窄的小巷,内心被这突如其来的动荡所笼罩,彻底失去了平日的从容。
一、一个皇帝的体面
原本负责宫中守卫的裴虔通,带领一队叛军闯入了皇宫。宫殿内一片寂静,空无一人,裴虔通和手下翻遍了大殿的每个角落,然而却毫无收获,唯一残留的线索便是龙榻上尚有余温。正当他一头雾水时,忽然有一名宫女悄悄走进大殿,并低声指向了门外的黑暗巷子。裴虔通随即带领队伍,举起火把,匆忙赶向那条幽暗的小巷,终于在一个阴暗的角落里找到了杨广,他蜷缩在那儿,狼狈至极。
火把的光芒照亮了周围的黑暗,但杨广却感到一阵头晕目眩。当他终于看清裴虔通的面孔时,他的眼中充满了惊恐和迷惑:“这么多年了,怎么会是你?你为何要谋反?”裴虔通冷冷地回应:“不是我谋反,是将士们想要回家。”杨广焦急地辩解:“我也正想带大家回去,船还没有到,船一到我们就一起离开!”然而,裴虔通并不愿再听杨广的解释,他下令将杨广押上马,径直前往刑场。让所有人意外的是,杨广竟然嫌弃那匹马的鞍具太旧,拒绝上马。裴虔通无奈,只得为他换上一副新鞍。最终,隋炀帝杨广就这样被自己的亲信生擒,带到了刑场。
在刑场上,杨广的12岁儿子在父亲面前悲恸大哭,裴虔通毫不犹豫地挥刀斩下了孩子的头,鲜血喷溅在杨广的身上。杨广表情冷漠,心底却早已充满了恐惧,他颤声说道:“天子应有天子的死法,给我一杯毒酒。”裴虔通听后怒火中烧,一把撕下杨广的头巾,用双手将其勒死。隋炀帝就这样死于自己最亲近的宠臣手中,甚至连一副像样的棺材都没有。萧皇后后来派人从别处拆下木板,为杨广匆忙做了一个简陋的棺材,草草将他葬在了野外。
看到这里,许多人不禁感到疑惑:隋炀帝怎么会死得如此轻易?他为何没有预料到忠诚的护卫竟然会如此狠心地杀掉自己?然而,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会发现杨广并不仅仅死于一场简单的叛乱。
二、出差在外两年,谁不想回家
生擒杨广的叛军,实际上是杨广自己亲自组建的御林军——骁果军。根据《资治通鉴》记载,隋炀帝在大业九年(613年)春季,召集天下兵力,在涿郡集结,开始招募民兵组成骁果军,负责修建辽东古城以储备军粮。当时的骁果军,骑乘着健壮的汗血宝马,身披明光铠甲,头戴金赤豹头盔,堪称隋朝最精锐的兵马。
到公元616年,隋炀帝南征江都(今扬州),命令武贲郎将司马德戡统领1万名骁果军随行。那些随军的士兵,大多来自关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思乡之情愈加强烈,渴望早日回到家乡洛阳。然而,随着农民起义的瓦岗军围攻洛阳,这支军队被困在了江都,无法归家。
两年过去了,骁果军的士兵们急切地渴望回家,他们的心情越来越焦虑。与将士们的焦急相比,杨广似乎没有表现出强烈的归乡之意。自从被父亲杨坚封为晋王以来,他便驻守在江都。对杨广而言,江都与洛阳并无太大区别,因此他并不急于回去。他开始在江都大兴土木,修建奢华的宫殿,宫内金碧辉煌,超过百间华丽的房屋中,每间房都有容貌姣好的女子供他宠幸。他甚至强迫将士们娶江都的女子为妻,试图让他们安心留下。然而,许多将士对这一安排感到不满,尤其是在杨广准备继续南征,计划在丹阳建立新都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逃亡。对于逃兵,杨广采取了极其严厉的斩首手段。这些残酷的举措虽然未能改变将士们的决定,却加剧了他们对回家的渴望。
三、万人逃跑计划
最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支持逃跑计划,包括那些平日里与逃亡毫无关系的太医和宫内职员。在一次秘密会议中,有人提出:“如果不杀掉杨广,我们就无法成功逃离,否则我们只能等死或永远被追捕。”这一番话让许多人陷入沉思,但很快他们便达成一致,大家都明白,如果不动手弑君,逃脱的希望就会渺茫。
此时,宇文智及——隋炀帝的宠臣宇文述之子,提出由宇文化及来领导这场起义。宇文化及作为杨广身边的红人,拥有自由出入宫内的便利,他的身份使得他成为了叛乱的理想领导人。宇文智及成功地说服了宇文化及,最终决定发动起义。
随着事态的发展,司马德戡悄悄在队伍中散布一个消息:“陛下早已准备好毒酒,打算毒死我们所有人。”虽然毒酒确实存在,但它是杨广自己准备的,用以防范可能的叛乱。这个消息让军中的恐慌情绪愈加蔓延,叛变的决心也因此变得更加坚定。
四、那些小插曲
在动乱爆发前,隋炀帝的多疑心理愈加显现。宫女和太监们在事发前传递了不少泄密的消息。萧皇后身边有一名小宫女,她得知消息后匆忙去问萧皇后是否要将此事告诉杨广。然而,萧皇后冷冷地回道:“你随便。”宫女最终决定报告,但杨广毫不犹豫地下令将她拖出去斩杀。
起义爆发后,宫内发生了一件趣事。司马德戡召集大家点燃火把,城中火光映照,杨广从宫中看到这一景象,立刻警觉地问裴虔通。裴虔通随口解释:“外面草坊着火,大家在灭火。”杨广听后松了一口气,然而,这一切并未瞒过杨广的孙子,这个15岁的孩子迅速察觉到了异常,急忙想去报告杨广。最终,这个谎言被揭穿,裴虔通笑着命令将孩子抓了起来。
五、是功是过?
杨广的死为隋朝带来了巨大的转变。隋炀帝的覆灭为李渊篡位建立唐朝铺平了道路,并给杨广一个“炀皇帝”的谥号——“炀”,意味着残暴无情、无德无义。令人没想到的是,杨广当年给陈后主的“炀”字,竟然被表弟李渊用来形容自己。
隋炀帝一生既有过错,也有功绩。历史学者蒙曼指出,杨广是一个暴君,但并非昏君。他虽然没有德行,却拥有一定的功业,例如开通了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建立了科举制度,还整理了各地的典籍。然而,由于过度奢华的生活和对百姓的压榨,他的政策未能得到民众的支持,最终导致隋朝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