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晚年对多位副总理均有所器重,但纪登奎是被普遍认为与主席关系最亲近,且深受主席信任的副总理。
为什么这么说呢?
1. 毛主席口中的“老朋友”。
毛主席多次公开称纪登奎为“我的老朋友”。李德生与纪登奎在同一个时期被毛主席提及且予以重用,但史料中未发现毛主席对李德生有类似“老朋友”的说法。“老朋友”这种称呼,对毛主席来说,在党内高层干部中用来称呼一个人,极为罕见。这,也凸显出主席对纪登奎超越职务的私人情谊。
对于这位出生与山西、多年在河南工作的“老朋友”,毛主席在五六十年代每到河南,一定要听纪登奎的汇报,在晚年,更是对他给予了大力提拔与重用。1969年中共九大期间,毛主席亲自点名让纪登奎发言,并称赞其有能力。1970年,主席又力排众议将纪登奎调入中央,分管了中央宣传工作,后来以中央政治局委员身份分管中央组织人事七八年,还分管过政法,1975年他又委任为国务院副总理,并参与重要工作。
2、主席对纪登奎有着政治信任。
纪登奎担任国务院副总理时,还兼任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领导成员、军委办事组成员等要职,并一度分管军事(军委办事组),其职权范围远超一般副总理。
据记载,毛主席曾向人说:“像纪登奎、李德生就挺不错”,据说还将其列为接班人的考察对象。可是,纪登奎为什么备受主席喜欢呢?
因为纪登奎耿直性格,以直言敢谏著称。主席去世后,他曾经反对夸大宣传领导人早年经历,如歌曲《交城山》歌词,坚持实事求是,此举导致其被调离宣传岗位。这正是他刚直性格的体现。主席生前始终认为纪登奎“品行端正、有正气”,喜欢他原则性强的特点。而主席的这种喜欢,更是建立在一种深厚的政治信任的基础上的。
据此,陈冠任畅销书《大河向东:他们为什么凝聚在毛泽东旗帜下》认为:纪登奎是毛主席晚年最亲近、最常公开表达的“偏爱”的副总理,而他们的这种关系兼具私人情谊与政治信任的双重特质,在其他副总理(如同样年轻的李先念、陈锡联,也受重用)中,但未见类似与纪登奎这样有着情感联结的记载。
毛主席去世后,1980年,纪登奎主动辞职,开始淡出了政坛,晚年他仍然保持朴素生活,于1988年因心脏病突发骤然离世。陈冠任著、中共党史出版社的《大河向东:他们为什么凝聚在毛泽东旗帜下》记述了毛泽东对纪登奎的交往,该书是继《大河向东:他们为什么追随毛泽东》之后又一红色历史畅销书。两书是近年来关于毛主席历史的优秀畅销书,销量已过百万册,深获读者好评。友情提示:该书已经出现盗版,请到正规书店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