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流传着一句脍炙人口的诗句:“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此句常被用来赞誉那些出类拔萃、天赋卓绝的人才,他们犹如璀璨星辰,难以被超越。吕布与赤兔马之间,恰似一种天作之合的绝妙搭配——吕布这般英勇无畏的英雄,自然需要一匹同样超凡脱俗的宝马相伴,而赤兔马无疑就是那匹与他相得益彰的良驹。赤兔马不仅成为吕布的坐骑,更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化身为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特殊符号。吕布离世后,赤兔马被曹操转赠给了关羽,然而令人费解的是,为何吕布死后赤兔马依旧存活于世,而关羽离世后它却毅然选择绝食而亡?
宝马与英雄的传奇组合
对于一位武艺超群的将领来说,趁手的武器与矫健的战马是至关重要的。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一匹良驹对于提升将领的战斗力与机动性,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赤兔马作为马中的佼佼者,不仅能够日行千里,更具备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无论面对何种复杂地形,它都能如履平地,行动自如。
赤兔马最初是董卓为拉拢吕布而献上的厚礼,吕布为得到这匹宝马,竟不惜杀害自己的义父丁原,公然投靠董卓。吕布虽因赤兔马而意气风发,但他的不择手段也为其日后的悲惨结局埋下了伏笔。赤兔马伴随吕布征战沙场多年,在虎牢关战役中,吕布骑着赤兔马大败公孙瓒;而在著名的“三英战吕布”中,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拼尽全力,却始终无法追上吕布,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骑着赤兔马扬长而去。
然而,吕布多次更换阵营的行为,逐渐让他失去了人心,手下的背叛最终导致他在下邳被曹操擒杀。曹操此举,既展现了他对吕布这般猛将战力的极度渴求,又因吕布三次易主的行为,对其产生了深深的警惕,最终下令将其处死。
绝食殉主的悲壮之举
吕布死后,曹操为拉拢关羽,将赤兔马赠予了他。关羽骑着赤兔马,立下了赫赫战功,如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等,直至最后败走麦城,被孙权所杀。此后,赤兔马被孙权转赠给马忠,但令人诧异的是,赤兔马在短短几天后便选择了绝食而亡。
为何赤兔马在关羽死后会选择绝食,而在关羽生前却从未有过此举?赤兔马的忠诚,深深植根于它与主人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之中。赤兔马跟随吕布征战沙场近十年,然而吕布却并未真正重视过它。吕布虽英勇盖世,但对待下属却冷酷无情,从未对赤兔马展现过丝毫的温情与关怀。因此,赤兔马与吕布之间始终保持着一种疏离的关系,这也是它不愿为吕布殉主的原因。
相比之下,关羽对待赤兔马则充满了深情厚意。每次战斗结束后,他都会亲自照料赤兔马,确保它得到最好的饲料与护理。这样的关怀让赤兔马对关羽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甚至在关羽被俘时,它也未曾想过舍弃主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关羽被敌人捉住,自己却无能为力。赤兔马深知,关羽一旦离世,自己也将失去生命的意义,因此在看到新主人马忠后,它毅然选择了绝食,仿佛要随关羽一同离去。
绝食背后的深层缘由
吕布与关羽这两位历史人物在性格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吕布为了一己私利,不惜一切手段,而关羽则是忠义的化身。关羽的忠诚与仁义,深深地感染了赤兔马,让它学会了何为忠义。而吕布的自私与冷酷,也让赤兔马感受到了孤独与冷漠。赤兔马的选择,也可以看作是对主人性格的一种反映。
此外,赤兔马的死亡也有着生理上的原因。历经几十年的征战,赤兔马已然老去,体力大不如前。关羽始终未曾舍弃赤兔马,即便它年老体衰,依然是关羽最心爱的坐骑。关羽被俘之时,赤兔马在奔跑过程中不幸被绳索绊倒,可能受了重伤。而年迈的赤兔马,已没有足够的力气去恢复。面对伤痛与衰老,赤兔马最终选择了绝食而亡,或许是因为它再也无法承受这个世界的痛苦与折磨。
结语
赤兔马的绝食之死,无论是因为忠义之情,还是因为年老受伤,都离不开它与关羽之间深厚的感情纽带。赤兔马在吕布与关羽之间的选择,也反映了两位主人的不同性格与命运。吕布的冷酷无情与关羽的忠诚仁义,塑造了赤兔马各自不同的命运轨迹。尽管它忠于关羽,但终究也难逃老去与伤痛的命运,这也让赤兔马成为三国历史中一个令人动容、难以忘怀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