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49年,李世民即将气息奄奄,临终时,他召见了武则天,问道:“朕死之后,你打算怎么办?”武则天心中大惊,立刻跪倒在地,声泪俱下:“青灯古佛,了此残生。”李世民听后点头微笑,心满意足地闭上眼睛,咽下最后一口气。此时,武则天的命运也暂时脱离了死亡的阴影,她被送至感业寺剃发为尼。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不仅美丽,还有出众的领导才能和坚定的事业心,这三者结合在她身上,造就了她无可匹敌的力量。
谈到武则天的崛起之路,简直是一段充满辛酸与艰难的历程。她出生于一个并不显赫的商人家庭,但从小便显露出过人的聪慧。14岁那年,她被选入宫中,成为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子,初时人称“武媚娘”。
初进宫时,武则天的地位并不显赫。因为她年纪轻,还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女,而李世民此时已经年过四十,成熟稳重,深谙权谋,两人之间的差距似乎过于悬殊。她年纪尚轻,又如何能与这样一位智勇双全的帝王产生共鸣呢?
然而,武则天心高气傲,她不甘心长期处于人下。她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才能,获得一展身手的机会。她心中有着明确的目标,一直在等待一个时机,能让自己在李世民面前崭露头角。果然,机会很快降临,武则天也不负重望,及时抓住了这个契机。
这一天,李世民在宫中举行围猎,途中他指着一匹骏马说道:“这是狮子骢,若有哪位能驯服它,定重重有赏。”围场内一片寂静,忽然,年仅十几岁的武媚娘站出来,表示自己可以驯服这匹烈马。
李世民惊讶地望着她,笑着问:“你年纪轻轻,如何能够驯服这匹烈马?”武则天毫不畏惧,胸有成竹地回答:“先用铁鞭抽打,如果不听,那就用铁棍重击它的头部。如果还是不顺从,那这马的性子太烈,根本无法驾驭,干脆一刀了结。”
李世民听完后,忍不住大笑,称赞她有胆识,直言她是“女中豪杰”。然而,尽管她在围猎中表现出色,武则天并未因此得到唐太宗的青睐,反而因为她性格过于刚烈,无法讨好李世民的喜好,依然处于冷板凳上。
或许男人总是钟情于一种类型的女人,像李世民深爱的长孙皇后,或者宠爱的徐慧,她们都是温文尔雅、柔顺体贴的类型。而武媚娘不仅泼辣果敢,而且过于独立、刚硬,显然与李世民钟爱的柔美风格相去甚远。于是,她尽管屡次展现自己的才能,却始终得不到帝王的赏识,反而引来了忌惮。
人即使再聪明、能干,也难免有失误的时候。李世民年纪渐长,性格变得越加多疑。有一次,太史令上表告知李世民,最近天象出现异常,提醒他留意武姓宫人。李世民将此事铭记在心,心生疑虑,认为武媚娘可能不安好心。
从此,每次听到“武”字,李世民的心头便涌上一阵不安。一次宫宴上,群臣席间开始互行酒令,输了的人要说出自己的乳名。当大将军李君羡不慎输了,便在众人面前说出乳名“‘五娘子’”。全场哄堂大笑,纷纷调侃李君羡的粗壮体型和娇弱乳名。可是李世民的心中却升起了恐惧,他立刻联想到“武”字和“‘五娘子’”的发音相近,心里顿时疑云重重。
李世民在心中盘算,认为李君羡可能与武媚娘有所联系,暗中加以监视。经过一段时间,他愈加确信李君羡不安好心,于是便下令将其赐死。即便如此,武媚娘仍旧活在宫中,而李世民却始终无法对她放下警惕,冷落她,甚至不给她任何上位的机会。
然而,随着李世民日渐衰老,他逐渐感到自己在朝政中力不从心。临终时,心中依然担忧着先前的预言,他召见了武媚娘,询问她:“朕死后,你打算如何?”武媚娘跪在床前,心惊胆战,深知一旦答错,自己的生命将难保。幸好她足够聪慧,立刻回应:“臣妾愿此生在青灯古佛前度过,了此残生。”
李世民听后,心满意足地点头,随后安然闭目,撒手人寰。武媚娘得以活命,但被送至感业寺剃发为尼。或许,她真心向往清净的尼姑生活,然而若她真心灰心丧志,寺庙又怎能束缚住她那雄心勃勃的灵魂呢?
事实上,武媚娘在李世民去世后并没有完全放弃自己的抱负。她与当时的皇帝李治关系颇为亲近,借着李治来寺庙烧香的机会,她终于获得了再次入宫的机会。一旦重返宫廷,武媚娘凭借自己果断、智慧的性格,在短时间内开始大放异彩,从才人一路升至皇后,最终坐稳了权力的巅峰。
其实,武则天的崛起并非全然依靠皇帝宠爱。此时,李唐宗室正在与各大家族权势斗争,武则天与李治结盟,成为他打压其他家族的重要帮手。表面上看,是武则天打败了萧淑妃和王皇后,登上了皇后之位,但这一过程实际上与朝廷内外的权力博弈密切相关。
李治通过武则天削弱了萧淑妃和王皇后背后的兰陵萧氏和太原王氏家族。武则天的胜利不仅是她个人的胜利,也是李治实现皇权稳固的关键一步。夫妻二人在后宫和朝廷上共同努力,感情深厚。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之间的分歧逐渐显现,这段传奇故事的后续发展仍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