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诸葛亮放弃魏延奇谋,遭到司马懿嘲笑,1700年后方知诸葛英明
迪丽瓦拉
2025-09-13 07:02:47
0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公元228年,诸葛亮发起了第一次北伐。在出征之前,魏延向诸葛亮提出了一项极具大胆的计策,声称如果采纳他的计划,便能够一步到位,迅速完成最初的军事目标。魏延的这一计策得到不少将领的支持和赞同,但诸葛亮最终却果断否定了。随着蜀军北伐的失败,这一决策也成了司马懿嘲笑的对象。那么,魏延的妙计究竟是什么?为何诸葛亮没有采纳?难道他真的不懂兵法和谋略吗?

蜀军北伐——魏延奇袭计划

在诸葛亮发动北伐的过程中,魏延曾提出一个看似不容错过的战略建议。北伐的初期目标是由汉中进入关中,首先夺取三辅和凉州,为攻占旧都长安铺路。在两军对峙前,魏延提出了一项敢于冒险的奇袭计划。他通过情报获悉,长安的守将是夏侯,他并没有过硬的军事才能,而且为人奢侈荒淫,毫无军人之气。魏延认为,只要给予他五千精兵,再加上十天的粮草,他可以迅速攻下长安并封锁潼关。接下来,诸葛亮可以带领大军从斜谷赶赴长安,提供支援。

然而,诸葛亮谨慎的性格使他决定不采纳这一计划。尽管魏延的建议看似有很大的成功潜力,但诸葛亮认为北伐的大计需要稳妥推进。他坚持认为,应该先夺取西凉,再利用西凉的资源和战马支援长安的攻占。西凉地势偏远,是魏军防御最薄弱的地方,诸葛亮认为从这里切入最为安全。因此,他当即拒绝了魏延的提议。

魏延心生不满,但由于诸葛亮为主帅,他并未再多言。魏延的计划通过子午谷达到长安,虽然具备极大冒险性,但他坚信以此策略能够取得最大的战果。事实上,夏侯的军事水平远不及魏延的判断,他若见到魏延兵临城下,必定会选择逃跑。然而,诸葛亮认为这一切太过冒险,最终选择了更为保守的方式。

北伐失败——诸葛亮为何不采纳计策?

尽管诸葛亮的战略充满了谨慎和周密,最终蜀军的北伐依旧以失败告终。许多人因此认为,正是因为诸葛亮坚持自己的战略思想,不采纳魏延的计谋,才导致了这次北伐的惨败。兵法中常有一种说法,战争的胜负往往取决于果敢的决策。魏延的计划虽然极具风险,但也能带来巨大的回报。相比之下,诸葛亮的保守策略显得过于拘谨和迟缓,错失了许多关键时机。

司马懿更是趁机讽刺诸葛亮,说他“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司马懿认为,诸葛亮的过于谨慎才使得北伐失败,而如果他像年轻时那样敢于冒险,可能局势就会发生转变。因此,许多人将北伐失败的原因归咎于诸葛亮的不决断,甚至认为他对兵法理解有所欠缺。

子午谷奇谋——历史中真的存在这一谋略吗?

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谋”被许多人视为一大军事谜团,尤其是在《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中,它成为了众多讨论的焦点。那么,这一计谋是否在历史中真正存在呢?实际上,子午谷确实是一个存在的地方。它位于陕西省境内,南北长约330公里,地形险要,悬崖峭壁密布。在《三国志》中也有提到魏延曾向诸葛亮提出通过子午谷进行奇袭,甚至描述了他对诸葛亮的抱怨,认为自己未得到充分的重用。

陈寿作为《三国志》的编纂者,极为严谨,史料的可信度相对较高,因此可以确认魏延确实曾提出过这个奇谋。尽管如此,诸葛亮为何没有采纳这一策略,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诸葛亮反对魏延——是否不懂奇谋?

细究历史,诸葛亮并非不懂兵法,也并非没有奇谋。魏延的子午谷计策显然是具有成功潜力的,但诸葛亮在当时的背景下更倾向于稳妥的作战方式。魏延的奇袭计划追求的是快速而猛烈的打击,而诸葛亮的策略则是逐步蚕食敌人,逐步削弱魏国的力量,最终实现整个战局的胜利。

然而,魏延对此并不理解。他认为诸葛亮无视他的军事才能,并且坚持自己的一贯部署。这种不满情绪随着蜀军的失败逐渐积压,甚至在后期,魏延公开违抗命令,导致了诸葛亮对他逐渐失去信任。

后世的理解——诸葛亮的智慧

直到1700年以后,历史学者逐渐对诸葛亮的智慧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尤其是在1936年的西安事变中,国民党将领王耀武借鉴了魏延的奇袭计策,但他的行动遭遇了许多艰难的挑战,最终不得不撤回。这一事件揭示了魏延的策略其实存在很大的风险,而诸葛亮拒绝冒险、坚持稳妥的做法,是基于更加全面的考虑。

从王耀武的亲身经历来看,诸葛亮的决策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正是这种超凡的战略眼光,使得诸葛亮不仅成为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也证明了他在军事战略上的真正智慧。因此,诸葛亮的拒绝实际上体现了他对于全局的深刻洞察,而魏延的奇谋并非毫无风险,更多的是一种冒险的打法。

综上所述,诸葛亮的决策无疑更具长远眼光,而魏延的计策虽然聪明,但风险过大。两者的分歧,反映了战争中策略选择的复杂性与微妙性。最终,历史证明了诸葛亮的判断是正确的,而魏延的才智虽然非凡,但在此时并未能全面考虑到所有的后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曹... 曹操,东汉末年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以其卓越的智慧和远见卓识,成为了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人物。...
伪满皇宫博物院与吉林建筑科技学... 11月14日,伪满皇宫博物院与吉林建筑科技学院在M+悦读空间共同举办了“空间的语言——《证人溥仪》的...
原创 宋... 在我们之前的讨论中提到,宋庆龄和毛主席的出生年份相近,两人分别是在1893年1月27日和1893年1...
原创 如... 第一位,东汉评论家许劭; 最出名的评价——曹操有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曹操,作为一代枭雄,得到了...
花脚大仙分享:《观天下——大明... 《观天下——大明的世界》系列8 南京博物院特展 花脚大仙分享 南京博物院“观天下——大明的世界”特展...
原创 晚... 一组老照片,为大家展示晚清社会人文风貌。触目惊心的“三寸金莲”、戴枷示众的犯人、自恋照镜子的慈禧太后...
原创 杀... 宋朝历史中,最令人痛心的事件莫过于靖康二帝被俘,而最令人惋惜的则是忠臣岳飞的冤死。 岳飞凭借一首...
知名明史学者、福建师大历史系原... 澎湃新闻记者从相关方面获悉,知名明史学者、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原系主任唐文基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
原创 非... 一个国家坐拥黄金、铀矿、石油这些宝贝,却依然陷在贫困的泥沼里,这本身就已经够魔幻的了。这样的剧本,在...
41岁古人类学家付巧妹入围“新... 11月24日,新基石科学基金会正式揭晓第三期“新基石研究员”获资助名单,35位科学家上榜。 澎湃新闻...
原创 罗... 每个人都有光鲜亮丽的一面,但也不乏一些不为人知的短处。这本来并不奇怪,因为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
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街道“城市记忆... 央广网北京11月24日消息(记者 王进文)“新建的文化墙真好看,不仅有老照片,还有酒仙桥独特的历史记...
原创 刘... 刘邦手下有几个非常忠诚的部下,比如夏侯婴、樊哙、卢绾等人。他们对刘邦的忠心与别人不同,是那种可以不顾...
原创 新... 11月19日,新加坡总理黄循才出席澎博社经济论坛,竟然恬不知耻的说道:让日本自卫队进入东南亚,维持治...
原创 中... 《史记》记载中提到,黄帝在击败炎帝和蚩尤后,巡阅四方,最终合符釜山,从各个部落的图腾中抽取了部分元素...
原创 清... 鸦片战争后的70多年里,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屡遭外敌欺凌,不仅丧失了大量的领土,还将许多国土割让给了外国...
原创 如... 前言 大家都知道,魏、蜀、吴三国中,魏和蜀的许多君主和臣子都具备进取心,而东吴则偏重于稳定和自保。因...
原创 保... 为了更好地照顾许世友将军的晚年,首长特别安排了一位保健医生——顾锦萍。顾锦萍来自南通,年仅二十岁时便...
原创 玄... 有一句古话说,打天下可以很快,但治天下却需要时间。军事虽然重要,但它是政治的延续,政治的作用比军事更...
原创 草... 你可能知道,《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故事是流传数百年的经典之一,但你或许并不清楚,历史上这个计策与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