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年,曹丕继位后,立即任命贾诩为太尉。此举一传到孙权耳中,孙权忍不住笑了!(《三国志·贾诩传》引《荀勖别传》)
那么,贾诩成为太尉到底是件多么荒诞的事呢?从他自身的才能和功绩来看,贾诩完全配得上任何一个重要职务。那么,孙权为何会觉得这一任命可笑呢?难道贾诩的能力不足以胜任这一职务吗?当然不是!
1. 贾诩的才能
如果单论谋略,贾诩在三国的谋士中,未必不及郭嘉或荀彧。
(1)以三言两语,让李傕、郭汜逆袭成功
贾诩原本是董卓部下,后来随董卓女婿牛辅一起进入了权力漩涡。董卓、牛辅相继死于政变,李傕、郭汜等人请求朝廷赦免,但王允拒绝。正当李傕、郭汜打算逃亡时,贾诩提出了一个计策:“现在逃走,我们连一个亭长都逃不过。为何不打出‘为董公报仇’的旗帜,联合董卓余部,反攻长安?若成功,我们便可成为天子的依托,号令天下;若失败,再走也不迟。”
李傕、郭汜决定采纳此计,四处散播王允要灭杀凉州人的谣言,联系其他将领,最终成功发动反攻,打败王允,擒拿了天子,掌控了朝廷。
(2)与曹操的巧妙斗法
后来,贾诩跟随张绣,并在曹操的征讨中与曹操展开了精彩的斗智较量。贾诩的谋略,往往让曹操吃尽了亏。
第一次征张绣时,张绣投降了曹操,但曹操轻视了张绣,接连与张绣的爱将胡车儿发生矛盾,并占了张绣妻婶。这使得张绣最终反叛。贾诩提出:让士兵借口运输辎重,通过曹营并披甲,悄然发动袭击。结果,曹操遭遇惨败,典韦、曹昂、曹安民等人丧命,曹操险些命丧黄泉。
此后,曹操再次进攻张绣时,贾诩又巧妙策划离间。曹操得到袁绍要攻许昌的情报,打算撤军,而贾诩分析出曹操不会让自己亲自后撤,而是派人断后,于是建议张绣立即追击,最终成功大获全胜。
(3)巧妙离间关中诸将
在曹操征马超时,关中的马超和韩遂联军异常强大,曹操难以直接击败。这时,贾诩出谋划策,通过离间马超和韩遂的关系,成功引发了关中联军的内讧,最终帮助曹操在关中获得了关键性的胜利。
2. 贾诩的功绩
贾诩对曹操集团的贡献同样不可忽视。
(1)说服张绣投降
曹操在三征张绣未果后,局势变得更加复杂。当时,曹操面临的最大威胁,便是与袁绍的决战同时,来自张绣与刘表的联合威胁。而张绣所在的宛地,距离曹操的许昌仅一步之遥,是曹操的死穴。贾诩劝说张绣归顺曹操,改变了曹操的战略局势,使曹操的后方大为稳定,极大缓解了曹操的压力。
(2)打破关中僵局
贾诩还通过离间策略,成功分化了关中诸将的联盟,使曹操迅速平定了关中,极大地巩固了他在天下的地位。这一策略不仅在战术上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也为曹操后续的战略布局提供了巨大的支持。
3. 贾诩与三公之位
贾诩凭借非凡的谋略和功绩,确实应得到重用,但他并不适合担任“三公”之一。太尉是当时仅次于天子的高位,具有象征性的意义,同时也意味着高度的道德责任。
贾诩曾参与李傕、郭汜策划的反王允之事,而李傕、郭汜发动的暴乱不仅杀戮无辜,还让关中陷入数年无法恢复的恐怖状态。尽管贾诩劝阻了其中的过激行为,但他依旧参与了这一权力斗争,并且在当时的道德评价中深受非议。
曹丕任命贾诩为太尉,更多的是为了报答贾诩在曹操父子继承问题上的关键性作用。在曹操决定立曹丕为继承人时,贾诩以一番简短却深远的言辞影响了曹操的决策,促成了曹丕顺利登位。为了感谢贾诩的忠诚与谋略,曹丕将太尉一职授予了他。
4. 孙权的笑话
孙权听闻贾诩被任命为三公后,忍不住笑出声来,这背后不仅是对贾诩过往行为的讽刺,也代表了他对曹丕政治手段的看法。孙权与曹操的关系复杂,他在与曹魏之间的较量中不得不低头,但此时曹丕的举措让他抓住了机会,用“笑话”来挫败曹丕试图削弱东吴威望的企图。
5. 结语
贾诩的聪明才智、深远谋略让他在三国历史中占有一席之地。然而,由于他的“黑历史”和不符合道德楷模的形象,使得他虽然在军事和政治上有着巨大的贡献,但并不适合位列“三公”之职。曹丕之所以任命贾诩为太尉,并非因为他不明此事,而是因为他在报答私恩时,不顾整体的道德影响,最终给自己带来了难以消解的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