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月涵在阅读《大秦帝国》这本书时,心中不禁浮现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作为中国历史上首位皇帝的秦始皇如此赫赫有名,然而现今似乎再也没有姓“嬴”的人了,这真是令人好奇。难道秦始皇真的没有留下一脉后代吗?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嬴”这个姓氏是“上古八大姓”之一,其远祖可以追溯到伯益。传说在三皇五帝的时代,由于黄河频繁泛滥,尧舜二帝共同任命大禹治理水患,而伯益正是大禹的重要助手,立下了赫赫战功。舜帝为了感激伯益的贡献,赐予他“嬴”这个姓氏,并为他精心安排了婚配,体现了古代帝王对于有功之臣的重视与恩泽。
在古代社会,生育子女被认为是家庭幸福和繁荣的象征,因此“嬴”姓也在时间的推移中经历了逐步的繁衍与分化。随着封建制度的逐渐完善,嬴姓家族不断壮大,而为了区分皇族与宗族,他们不得不对姓氏进行分化。到了春秋时期,很多诸侯国的统治者其实也源自原先的“嬴”姓,这也让姓氏的历史变得更加复杂。
司马迁在《秦本纪》中提到:“邑之秦,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这句话清楚地表明,秦始皇继承了其祖先的姓氏,并在建立秦朝后以“嬴”为国姓,彰显了其对传统的继承与对家族荣誉的重视。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成功实现华夏大一统的强势人物,秦始皇的后宫自然拥有众多美丽佳丽。根据历史记载,秦始皇育有23个儿子和10个女儿,但留名的却只有扶苏、高、将闾及胡亥四个。从这些数字来看,秦始皇的后代似乎并不少,但为何现如今却找不到姓“嬴”的后裔呢?
月涵认为,这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秦二世胡亥的自食其果。尽管秦始皇后代众多,但在他去世后,胡亥在权臣赵高的怂恿下,为了争夺皇位,残忍地杀死了自己的兄弟姐妹,并逼迫公子扶苏自尽。由此,秦始皇的直系后代几乎被灭绝,后果可想而知。
其次是“嬴”氏宗族为图自保而采取的策略。在秦朝灭亡后,以项羽为首的复仇势力开始了对秦王族的追杀,这时秦始皇已经失去了直系血脉,因而那些曾与秦承恩的嫡系家族首先成为了报复的目标。为了逃避屠戮,这些“嬴”姓的后代不得不选择隐姓埋名,改姓换名,从而在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中逐渐消失。
经过研究发现,“嬴”姓后来分化成了14个不同的姓氏,包括廉、徐、江、秦、赵、黄、梁、马、葛、谷、缪、钟、费和瞿等,这些姓氏在现代社会中都非常普遍。因此可以说“嬴”姓并没有真正消亡,只是选择了隐蔽,以避免锋芒毕露。
您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您是否认为自己是“嬴”氏的后代呢?
鼓励大家传承传统文化,分享国学智慧,欢迎在评论区共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