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明朝末期的崇祯皇帝是个“昏君”吗?毛泽东:他是个好皇帝
迪丽瓦拉
2025-09-14 04:01:06
0

明朝末帝崇祯,是一位颇具争议的皇帝。对他有好感的人常说,崇祯是生错了时代;而不喜欢他的人则认为他像是满清的“超级卧底”,自毁了大明的未来。毛泽东曾评价他是“好皇帝”,这一观点也得到了我个人的认同。那么,崇祯究竟在哪些方面体现出了他的优秀呢?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有几个关键点是他做得相当不错的。

在大明中后期,朝廷的局势确实极为混乱,太监权倾朝野,党争不断,朝政腐败无比。而魏忠贤的存在,堪称是大明政权的毒瘤。魏忠贤从一名目不识丁的草根,迅速崛起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他的日子可谓风光无限。他不仅打压东林党,肆意滥杀官员,而且通过拉帮结派,建立起了自己的“帮派帝国”,自封“九千岁”,并收容了大量不择手段的官员,这些人有的被称作“五虎”“五彪”“十孩儿”甚至“四十孙”,这些称号无一不象征着魏忠贤的霸权。

令人咋舌的是,魏忠贤竟然在全国各地建立了“生祠”,这样的一人之下,几乎没有人敢对他不敬。他的生杀大权,甚至超越了皇帝。在网络上,竟有人为魏忠贤翻案,声称“魏忠贤不死,明朝不亡”。但这种论调显然过于偏激。魏忠贤虽有打压东林党的一面,但他对国家朝廷造成的危害远远大于他的所谓“功绩”。换句话说,就像黑社会老大给村子修了条路或者打击了某个贪官,但这并不足以掩盖他对社会的摧残和破坏。

魏忠贤权势滔天,尤其是在明熹宗(即“木匠皇帝”)执政期间,几乎可以为所欲为。熹宗皇帝虽然是一位优秀的木匠,但却不是个合格的皇帝。他把大部分事务都交给了魏忠贤处理。魏忠贤借此机会,成了整个朝廷的主宰。木匠皇帝最终因健康问题在1627年去世,崇祯继位。

崇祯皇帝对魏忠贤的做法早有不满。实际上,崇祯的养母庄妃就死于魏忠贤的迫害。崇祯早在未登基时就目睹了魏忠贤的种种荒唐行为,内心已然不满。初登皇位时,他极度警惕魏忠贤,甚至一度抱着宝剑入睡,时刻担心遭到毒手。虽然他表面上对魏忠贤很客气,但实际上早有防范,并且安排了自己信得过的人来保护自己。

魏忠贤自然也察觉到崇祯的警惕,试图通过使用“迷魂香”来使崇祯沉迷女色,从而荒废政务,这样他便可以继续操控朝政。但崇祯并非易被迷惑之人,很快识破了这一手段。在这种复杂的权力博弈中,崇祯通过巧妙的布局,成功保全了自己的安全,并最终铲除了魏忠贤的权力。

崇祯在短短三个月内,便将魏忠贤及其党羽一网打尽,显示出了他非凡的政治智慧与果敢手腕。若论雷霆手段,崇祯可谓是高效而坚定,令人称道。

与历任皇帝相比,崇祯显然是一位勤政的帝王。嘉靖和万历皇帝大多不亲临朝政,沉溺于个人爱好或健康问题,而崇祯几乎每天都亲自上朝,关心国事。他不仅注重政务,也严于律己。崇祯甚至穿着带补丁的衣服,日常开支极为节俭。这种朴素的生活态度,反映了他对国家和百姓的责任感。在经济困难、自然灾害频发、民众疾苦的情况下,崇祯力求节俭,以免加重百姓的负担。

这种节俭并非无意义的抠门,而是出于大明当时国力衰退、战乱不断的现实。面对农民起义和外族侵扰,崇祯时刻警觉,力求每一分开支都用于最紧要的地方。然而,虽然崇祯有心力行节俭和勤政,面对外部和内部的巨大压力,他的力量终究有限,未能改变大明的衰败趋势。

崇祯的爱好之一是弹古琴,他常常用音乐来排解内心的压力,显示出他并非铁石心肠的暴君,而是有情感、有脆弱的一面。尽管如此,崇祯始终未能突破大明政权的内外困境。

毛泽东曾评价崇祯为“好皇帝”,部分原因就在于他的勤政节俭。若清朝的慈禧太后能懂得像崇祯一样节俭,或许甲午战争的结果会有所不同。

崇祯还尝试改革选拔人才的制度,不拘一格地任用各类人才。即便是没有通过科举考试的民间贤士,只要能胜任,依然可以得到重用。崇祯二年,在清军逼近之际,他就大胆任用游方僧人申甫为将军,尽管最后申甫战死,但这依然体现了崇祯敢于破格用人的勇气和决心。与此同时,他还任用一些没有进入翰林院的地方人才,如张至发进入内阁,显示了他对于人才选拔的灵活性和开放性。

然而,崇祯的改革在大明所面临的多重困境面前,依然难以逆转局势。李自成的起义军风头正劲,女真族虎视眈眈,而国家财政匮乏,民生疾苦。尽管崇祯在某些方面做得不错,然而,最终他未能挽回大明的命运。

崇祯被批评为“昏君”的原因之一,是他在政治决策上的过于急功近和心胸狭隘,尤其在处理袁崇焕等将领时,屡次做出过激决策。尽管今天我们回顾这些事件,会认为崇祯杀袁崇焕的决定是错误的,且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袁崇焕与后金有勾结,但当时的政治情势和局势压力,使得崇祯作出了这样的决策。这种敏感与急功近的个性,导致了包括袁崇焕在内的一些优秀将领的牺牲。

总的来说,崇祯并非昏君,他在节俭、勤政和选拔人才上都展现出一定的能力和决心,但由于内外压力和个人性格的局限,最终未能阻止大明的灭亡。虽然他在某些方面的表现令人钦佩,但他的心胸和格局的狭隘,最终导致了他自毁长城的命运。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在... 朝贡体系与当代国际政治秩序的类比 朝贡体系是一种特有的政治秩序,长期存在于亚洲地区,尤其是以中国为中...
原创 唐... 唐代契丹将领李楷固是中国历史上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不仅是一位卓越的军事统帅,还兼具深厚的文化底...
原创 哈... 在欧洲,许多国家都有自己的王室成员,他们过着奢华的生活,拥有无上的权力和地位。尽管在英国和法国爆发过...
原创 多... 公元1643年,清朝的皇太极去世,皇位继承问题引发了豪格与多尔衮之间激烈的斗争。在以索尼、鳌拜为首的...
原创 始... 嬴政,亦即秦王,是中国古代历史中不可忽视的传奇人物。无论后代如何评价他,赞扬、贬低,甚至辱骂,他始终...
原创 邓... 在阅读本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这样不仅方便您参与讨论和分享,还能让您获得与众不同的参与感,...
原创 大... 《二十四史》中的第二十卷《宋史》,第二十一卷《辽史》,以及第二十二卷《金史》,均出自脱脱之手。脱脱的...
原创 吴... 文 | 徐 来 编辑 | 徐 来 《——·前言·——》 吴三桂举兵反清,眼看事态火烧眉毛,偏偏...
原创 古... 在古代中国,近亲结婚并不罕见,甚至在普通百姓之间也屡见不鲜。尤其是在皇室,为了保持血脉的纯洁性,皇帝...
原创 史... 长安城,深夜。 在静谧的未央宫偏殿中,一盏孤灯悄然闪烁,灯光的微弱光芒照亮了昏暗的房间。曹操独自一人...
原创 士... 提到西汉抗匈奴的名将,卫青、霍去病和李广这三个人常常是大家讨论的焦点。特别是卫青和霍去病,他们常被誉...
原创 古... 每个行业都有其独特的传承与精神象征,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尊重师道与传承的民族文化中,那些将技艺与智慧传...
原创 周...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句名言源自曹操的《短歌行》,它表达了曹操希望天下的英雄豪杰都能归顺于他,且像...
原创 刘... 提起蜀汉的后主刘禅,历史上常常会用“庸主”来评价他,甚至衍生出了“扶不起的阿斗”这一讽刺性的词语。尤...
原创 刘... “大将军,报告您一个至关重要的消息。” “是什么消息?”司马昭抬眼看了看手下,语气平淡。 “刘禅...
原创 同... 清朝自建立以来,一直未设宰相一职。尽管如此,由于中原文化的深厚影响,朝廷内外的非正式场合,常常还是以...
“金缕玉衣”的雏形?来跨湖桥遗...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新怡 通讯员 俞博雅 “这次虢国玉器的精湛工艺与跨湖桥文化中的原始玉器展开了一...
原创 南... 南朝时期的历史与文化 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中极具影响力的一个时代,不仅历史地位重要,其文化价值也不可忽...
原创 司... 司马懿堪称三国时期的传奇人物之一,作为后来崛起的英才,他在曹魏后期发挥了关键作用,帮助曹魏逐渐从三国...
原创 南... 在13世纪初,随着蒙古帝国的崛起,蒙古人开始向四方扩张,呈现出一统天下的气势。然而,在蒙古帝国攻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