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他是陆军总司令,蒋介石的大管家,新中国唯独不接受此人的投降
迪丽瓦拉
2025-09-14 05:32:25
0

1949年,国民党兵败如山倒,蒋军的许多官兵纷纷选择弃暗投明,举起义旗,热烈响应我党的号召。那些顽固抵抗的,在战败后被俘的,也没受到严厉的惩罚,而是被我党善待,通过改造教育,将其引导回到人民中间。然而,唯独有一位曾担任国民党陆军总司令、外号“蒋介石大管家”的高官,毛主席却亲自下令“不接受他的投降”!

那么,究竟是哪位人物,值得毛主席如此特殊对待呢?他和蒋介石到底有多亲密?他的罪孽又是什么,才会让慈悲为怀的毛主席做出如此严苛的决定?

这个被毛主席点名的国民党高官,正是黄埔军校内号称“慈母”的何应钦。他在国民党政府中,曾与蒋介石并称“蒋何”,是当时军中的重量级人物。何应钦出生于1890年,家乡位于贵州偏远的兴义县。1905年,他考入县里的一所高等小学,穿着朴素的青衣,脚蹬草鞋,举止粗糙,常被同学们戏称为“乡巴佬”。然而,何应钦并未气馁,性格倔强的他暗自立下誓言,要超越那些看似更为优越的纨绔子弟。事实证明,他做到了。

凭借优异的成绩,何应钦在两年后顺利考入贵州陆军小学,1908年,他又在清陆军部留日考试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得以进入日本振武学堂深造。在学堂中,他结识了一个来自10期的同学,名叫蒋志清,后来大家都知道他为蒋介石。两人因同在同盟会中活跃,虽关系不深,但却在革命道路上有过交集。

武昌起义后,何应钦与蒋介石一同回到国内,继续追随陈其美参与革命。蒋介石当时是沪军第23师的团长,而何应钦则在第3团担任连长。因讨袁失败,他们选择再次前往日本避风头,并进入了陆士学习。蒋介石专攻炮兵,而何应钦则专注步兵,且始终以扎实的基本功而著称。几年后,两人由于各自的经历暂时没有太多交集。

何应钦回国后曾一度混迹于黔军、滇军,但由于政局动荡,事业难以有太大发展。直到1923年,他再次偶遇蒋介石,并在蒋介石的介绍下接触到了孙中山,终于迎来转机。蒋介石看重他曾是同窗战友,在王柏龄的推荐下,何应钦被邀请参与黄埔军校的筹建工作,并迅速成为学校中的核心人物,仅次于王柏龄,成为了第三号人物。

虽然何应钦是靠关系进入黄埔军校,但他并未辜负蒋介石的信任,成为了黄埔一期的总教官。他严以律己,工作兢兢业业,展现了与王柏龄截然不同的作风。开学初期的一次演习中,何应钦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强攻方案,这种果敢的决策得到了蒋介石的高度评价,也成为了后来的“黄埔精神”的象征。

孙中山的讲话漫长且富有情感,而何应钦则始终保持军姿,认真倾听,丝毫没有显露出疲倦。这种态度深深打动了蒋介石,也让黄埔的学员们更加敬重他。他不仅作息严谨,始终坚持早睡早起,且与学员们同吃同住,树立了严于律己的榜样。

1925年初,广东国民政府展开了第一次东征,黄埔军校的学员们首次参战。何应钦指挥的1团在首次战斗中便旗开得胜,但在随后的棉湖之战中,他们面临了极大的挑战。尽管粤军人数占优,且占据有利地形,何应钦依然坚持指挥1团死守,并亲自带领机枪排顶住了敌人进攻,最终成功突围,击退了敌军。

棉湖之战大大提升了何应钦在蒋介石心中的地位,他的威望也因此在军中达到了顶峰。与王柏龄的虚浮相比,何应钦的坚定与实力让蒋介石更为依赖他,甚至以他为心腹。也正因如此,何应钦成为了蒋介石的得力助手。

然而,何应钦与蒋介石的关系并非一直平顺。1927年4月,何应钦参与了蒋介石发起的“反革命政变”,这是他对我党极其残忍的一个行动,导致了大量共产党员的死亡。毛主席在1960年提到这段历史时,依然痛心疾首,表示何应钦的所作所为让他无法原谅。

1928年,蒋介石被桂系压迫,陷入下野的境地,而何应钦对此并未表现出太多同情,反而认为蒋介石的时代可能就此结束。然而,蒋介石凭借自己的坚持成功东山再起,再次掌握了权力,并将何应钦提拔为总参谋长。尽管两人在此期间有过矛盾,何应钦依然是蒋介石最为信赖的军事将领。

随后的蒋桂大战,何应钦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打破了敌人的围攻,为蒋介石保住了中南五省的核心区域。1930年的中原大战,他再次展现了卓越的指挥才能,成功扭转了局势。即便如此,他依然被卷入了蒋介石发起的围剿红军的行动中,但最终屡次失败,未能取得胜利。

“九一八事变”后,何应钦力挺蒋介石的政策,甚至主动签订了有辱国人的“何梅协定”,放弃了华北的领土。然而,尽管他屡犯错误,蒋介石依然对他青睐有加,任命他为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长。

抗战胜利后,何应钦成为了国民政府的代表,接受了日本投降。但他在这一历史时刻的行为却令国人难以容忍,甚至被戏称为“丢脸”。而在蒋介石的权力逐渐削弱后,何应钦被送往联合国当军事代表,这一职位无疑是对他的“流放”。

1949年,国民党元老纷纷投降我党,何应钦也动了心思。然而,毛主席一纸命令,决定不接受他的投降。毛主席虽然慈悲,但却决不容忍任何叛徒。何应钦最终于1949年逃往台湾,过上了平凡的生活,终老在花草之间,直到1987年去世。

何应钦的一生可谓充满波折,虽然他在一定时期内显赫一时,但在大是大非面前,他的选择显得狭隘与愚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如... 英国的历史是什么?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曾几何时,英国是全球最强大的国家,其殖民地曾遍布世界四个角落,包...
抗日放火团成员,牺牲前留下半阕...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事书场》撷取《纪事》抗战题材内容,重现那一...
原创 唐... 唐朝的巡视制度是在前朝制度的基础上进行延续与发展,因此它在许多方面参照了汉朝的巡视模式。可以说,唐朝...
“苏轼泄题”案真有其事吗? □纪习尚 北宋元祐三年(1088年)二月,苏轼担任主考官(权知贡举),主持三年一度的礼部科举考试。...
原创 唐... 1911年12月1日,在辛亥革命的背景下,外蒙古和唐努乌梁海宣布脱离清朝的统治,并立即向俄罗斯沙皇提...
原创 国... 在几天前,我逐步完成了一篇关于1991年苏联解体后,苏联军队如何分别加入或转变为明斯克和基辅军队的文...
原创 历... 在《天龙八部》中,乔峰得知自己身世的那一刻,他无法接受这一事实,情绪彻底崩溃,他无法理解,自己一个堂...
原创 唐... 唐末朝廷权威的丧失与地方独立化的加深 唐朝末年,朝廷的权威逐渐崩溃,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日渐减弱,...
原创 分... 项羽的一生,可以说充满了无尽的悲情和遗憾。尽管他出生于世家大族,且是一位骁勇善战、威震天下的霸王,最...
原创 刘... 刘邦的八个儿子中,有大部分都在吕后掌权期间,或因她的指使,或因她间接的操控,纷纷遭遇了死亡。令人更为...
原创 大... 前言:在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七月初二日,刚登基的新皇帝朱瞻基,完成了对祖父太宗文皇帝朱棣的祭祀...
原创 唐... 公元734年,一位名叫袁晋卿的少年,正值二十岁出头,面临一个足以改变人生轨迹的重要抉择:是继续留在大...
原创 如... 文|削桐作琴 编辑|削桐作琴 自明朝中期以来,中国长期稳居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然而这一纪录在2...
原创 别... 熟悉《隋唐演义》的朋友一定知道,书中常提到关于个人武力的经典描述,比如“四猛四绝十三杰”或“十八条好...
原创 唐... 科举制度起源于隋朝并在唐朝得到进一步完善,最初的主要作用是打破贵族家族对官场的垄断,帮助平民百姓通过...
孙中山像十大珍品:民国货币与历... # 孙中山像十大珍品:民国货币与历史的珍贵印记 孙中山像钱币,作为民国时期货币文化的重要代表,承载着...
原创 刘... 《——·前言·——》 每当大军攻城,刘邦总是神秘失踪。士兵们已经习惯,而百姓们却总是感到困惑。没有人...
原创 在... 头条创作挑战赛:万户侯的威望与财富 《沁园春·长沙》一诗中有一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
原创 历... 历史回顾:奥斯曼帝国对保加利亚地区的宗教控制 从16世纪开始,在保加利亚地区,几乎每当一个新的部落...
原创 大... 古代的官职中,谏官的工作可谓是高危职业,既费力又不讨好,而且随时可能丢掉性命。因为谏官的主要职责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