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士人多李广,少学鄙卫霍?汉朝的真汉子们都愿意跟谁去打仗
迪丽瓦拉
2025-09-14 06:31:43
0

提到西汉抗匈奴的名将,卫青、霍去病和李广这三个人常常是大家讨论的焦点。特别是卫青和霍去病,他们常被誉为少数的军事天才,几乎是无可挑剔的战神。然而,与此同时,李广却似乎并未获得同样的认同。虽然他也是西汉时期的抗匈奴名将,但由于多次战败,尤其是由于过于依赖个人英雄主义,他的战功往往被历史学者质疑,甚至在很多人的心中,他的形象不如卫霍二人。尽管如此,奇怪的是,历史上却有这样一句话流传:“士人多李广,少学鄙卫霍。”

这句话的含义十分明确,它反映了西汉时期的士人和文人更倾向于李广,而不是卫霍两位军事天才。为什么李广的战绩看似不及卫青、霍去病,却能赢得文人的青睐呢?这个问题,我们不得不回到李广的家族背景来解读。

李广出生于一个显赫的武将世家,其祖先李信曾在秦朝担任将军,并有过显赫的战功,曾击败燕国太子燕丹。李家世代擅长射箭,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骑射高手,李广尤为出色。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李广的战绩也颇为辉煌,他曾多次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高超的弓马技艺。比如,他曾连射三名匈奴神射手,一度带领百余名骑兵深入敌后,即使被匈奴捕获,也能机智地趁机逃脱,甚至夺回敌人的战马。而李广的儿子李敢与孙子李陵,亦在史书中有着同样的英勇事迹。

然而,尽管李广战功赫赫,在李氏家族中他似乎依然不被认为是最为出色的那一位。那么,为什么李广常被视为不够杰出的抗匈奴名将呢?若从卫青、霍去病与李广的战绩来对比,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霍去病百战百胜,卫青百战九十九胜,而李广则屡战屡败。”

确实,李广的几次战役,尤其是在昌邑、萧关和上郡的战斗中,与卫青和霍去病的战果相较,显得平平无奇。例如,在上郡之战中,李广仅以百余名骑兵威慑匈奴,迫使其暂时退却,但随后他却选择了撤兵而非发起偷袭,错失了战略机会。更糟糕的是,李广再也没有过令世人称道的胜利。

李广为何屡屡失败?这和他个人的英雄主义以及战略思维不无关系。李广是个廉洁的将领,平时与士兵同吃同住,关心部下的生活,令士兵们对他深怀忠诚。然而,他的骑射技艺高超,常常过于倚重自己的个人能力,忽视了士兵的战斗水平,特别是与匈奴骑兵相比,汉军的骑射水平显得相形见绌。李广忽视了战术上的差异,往往莽撞行事,致使战败。

此外,李广还犯过一次致命的错误——在追击匈奴神射手时,他独自一人孤军奋战,整整追了一个昼夜。如果匈奴趁机反击,李广的队伍可能就会全军覆没,这场战役无疑会给他带来巨大的耻辱。尽管李广声称自己参与过70多场战斗,但他最终的战功却寥寥无几,在漠北之战中,由于迷路错失战机,他最终因羞愧自杀。这样一位有着英雄气概的将军,最终却以悲剧收场。

与卫青、霍去病相比,李广的战略眼光显然要逊色许多。卫青在战斗中更加注重实现长远战略目标,通过“以战养战”的方式,在河南和漠南战役中,不仅给匈奴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切断了敌人维持战争所需的资源。而霍去病则偏向于迅速出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摧毁敌军据点,从漠北战役来看,霍去病通过消灭匈奴主力,成功缩短了汉朝与匈奴的对抗时长。与之对比,李广更多关注的是如何击杀更多的匈奴,注重个人的骑射技巧,忽略了对全局的掌控,这也是他屡屡失败的根本原因。

从这些对比来看,李广与卫霍二人相比,的确存在显著差距。但为何历史中会流传“士人多李广,少学鄙卫霍”这样的话呢?这就涉及到司马迁的个人偏见了。

天汉二年,李广的孙子李陵在对匈奴的远征中大败,面对匈奴强大的骑兵,他选择了投降。消息传回汉武帝,帝国震怒,司马迁作为史官被问及此事,竟直言李陵投降无可厚非。武帝听后大为愤慨,命令将司马迁囚禁并施以宫刑。司马迁对这一命令深感不满,他在《史记》中的记载,不仅力挺李广,还在多处偏袒李广一系的历史人物,甚至对卫青和霍去病存在不小的偏见。我们在《卫将军骠骑列传》中看到的那些简略的战役和模糊的人物形象,正是司马迁对卫青、霍去病不太看得上的表现。相对而言,《李将军列传》中的描写则更为详细,李广家族的英雄事迹更是被赞颂不已。

此外,士人和文人往往对悲剧性人物抱有更多的同情之情,李广虽然屡次战败,但他的悲剧性命运和个人英雄气概却深得文人青睐。许多文人也在诗歌和文章中赞扬李广,比如《出塞》中的“龙城飞将军”便生动地刻画了李广的英勇形象。而从出身的角度来看,卫青和霍去病的家世较为平凡,相较李广的显赫家族背景,显然李广更符合文人的理想类型。

然而,若问西汉的士兵,愿意跟谁一同征战,卫青和霍去病无疑是他们的首选。跟随卫霍征战,不仅能够亲身体验战斗的快感,还有可能获得丰厚的奖励。比如,斩首一个匈奴,能获得五万两的赏金,而士兵的年薪不过四千文。对比之下,李广的部队未必能提供如此丰厚的奖赏,这也是他在士兵中的吸引力远不如卫霍的原因。

总之,虽然李广也曾是一位英勇的将领,但他始终未能成为抗匈奴名将中的佼佼者。而“士人多李广,少学鄙卫霍”这句话,终究只是《史记》中的文学创作,我们不应将其当作历史的真实写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韩... ——·前言·—— 1952年3月,朝鲜半岛上的战火仍在猛烈燃烧,硝烟弥漫,紧张局势持续。在停战谈判...
原创 历... 在古代,提到“常务副皇帝”这个角色,不妨从明朝的两个独特人物说起:明太子朱标和明仁宗朱高炽。如果想要...
韩先楚夫人有多美?这是1970...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韩先楚那张1970年的照片你要是看到,可...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掉已是暮年的李...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掉已是暮年的李善长? 实事求是地讲,李善长是开创大明朝代一等一的功臣,不仅帮朱元璋...
原创 同... 写作不易,创作这篇文章的作者每天都在辛勤工作,只为能够养家糊口。我们读者或许并不常思考这些,但我们希...
原创 古... 从古至今,大小灾难层出不穷,其中瘟疫作为一种极为猖獗的灾难,曾经肆虐一时。无论是小规模的流行病,还是...
沉寂千年的战国青铜乐器再度“亮... 游客在观看《大足石刻》。(大足石刻研究院供图) 3...
原创 军... 作者:相忘于江湖 在我军的历史上,有许多广为人知的黄金搭档和三人组合,其中一些早已成为传奇。例如,“...
原创 嗜... 朱元璋去世后,建文帝继位,刚一上任便开始实施削藩政策,逐步加大对亲王们的打压,尤其是对朱允炆的步步紧...
原创 刘... 好的,我帮你把文章改写一遍,保持原意的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字数变化不大: --- “轰——!”一声...
原创 如... 英国的历史是什么?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曾几何时,英国是全球最强大的国家,其殖民地曾遍布世界四个角落,包...
抗日放火团成员,牺牲前留下半阕...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事书场》撷取《纪事》抗战题材内容,重现那一...
原创 唐... 唐朝的巡视制度是在前朝制度的基础上进行延续与发展,因此它在许多方面参照了汉朝的巡视模式。可以说,唐朝...
“苏轼泄题”案真有其事吗? □纪习尚 北宋元祐三年(1088年)二月,苏轼担任主考官(权知贡举),主持三年一度的礼部科举考试。...
原创 唐... 1911年12月1日,在辛亥革命的背景下,外蒙古和唐努乌梁海宣布脱离清朝的统治,并立即向俄罗斯沙皇提...
原创 国... 在几天前,我逐步完成了一篇关于1991年苏联解体后,苏联军队如何分别加入或转变为明斯克和基辅军队的文...
原创 历... 在《天龙八部》中,乔峰得知自己身世的那一刻,他无法接受这一事实,情绪彻底崩溃,他无法理解,自己一个堂...
原创 唐... 唐末朝廷权威的丧失与地方独立化的加深 唐朝末年,朝廷的权威逐渐崩溃,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日渐减弱,...
原创 分... 项羽的一生,可以说充满了无尽的悲情和遗憾。尽管他出生于世家大族,且是一位骁勇善战、威震天下的霸王,最...
原创 刘... 刘邦的八个儿子中,有大部分都在吕后掌权期间,或因她的指使,或因她间接的操控,纷纷遭遇了死亡。令人更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