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龙八部》中,乔峰得知自己身世的那一刻,他无法接受这一事实,情绪彻底崩溃,他无法理解,自己一个堂堂正正的汉人,怎么突然就成了辽人?他愤怒地大喊:“不,不,你们胡说八道,为什么要编造这样的谎言来污蔑我,我是堂堂正正的汉人,不是辽人!三槐公是我的亲爹!”这里所说的辽人,正是今天我们要讲的“契丹人”。要想搞明白契丹如今演变成了哪个民族,就得先了解契丹这个民族的历史和演变。
许多人对少数民族的统治者记不住名字,甚至往往把朝代搞混。那么,辽与契丹究竟是什么关系呢?“辽”是指辽代,而“契丹”在当时既是一个民族的名称,也是他们建立的国号。契丹族创立了辽国,国号“辽”就一直在“辽”和“契丹”之间变换。辽国这个契丹民族的王朝统治了大约二百多年,而契丹民族在中国历史上的存在却已接近千年。这支原本人口不多的游牧民族能够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王朝,足以证明其强悍与不凡。
“时势造英雄”这句话在任何历史时期都适用。要成就一个英雄,往往需要两大条件:一是局势动荡,中央政权不稳;二是需要一个出色的领袖人物。在契丹族的历史上,他们最初不过是一个受欺凌、夹缝求生的小民族部落,然而他们却掌握着一种与生俱来的“生存技能”,那就是“见风使舵”。这个民族在五代十国时期曾遭遇极大的压迫,经历了各种政权间的打压和欺凌,甚至出现了不同部落隶属于不同政权的情况。
比如,在隋唐时期,契丹部落背叛了突厥,投向了隋唐。然而,一个有雄心壮志的民族,怎能满足于现状呢?契丹部落便是这样的民族,他们认为既然投靠了隋唐,朝中有了自己的人,事情应该变得容易解决。然而,隋文帝杨坚绝不容忍这种背叛,契丹最终不得不在“亲切的教诲”下蜷缩起来。可别以为契丹就此消停了,实际上他们后来背叛唐朝时更加迅速果敢。
契丹在隋朝的兴衰中悄然壮大,早期,他们需要所有部落联合起来才有三千人的兵力,但逐渐他们能够轻松召集起三万人的大军。可以说,契丹族的领袖们极为有韬光养晦的智慧,他们能够屈能伸。在唐朝初期,契丹趁火打劫;在贞观年间,他们又俯首称臣;然而到了之后,契丹开始对中原的不满情绪再度爆发,企图反叛,结果又被平定,最后再次归顺突厥。
然而,这一切都并未结束,唐玄宗时期,突厥灭亡,契丹又重新归顺大唐,开元二十年,他们再次反叛,接着又被镇压,一场场“反叛与镇压”的循环在上演,令人头痛不已。讲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动荡局势为契丹民族的伟大领袖——耶律阿保机的崛起创造了条件。耶律阿保机是位英明的军事家,他通过精锐的兵力,统一了契丹部落,进而建立了辽国。
耶律阿保机深知,单纯作为游牧民族已经无法应对当时的局势。他的远见卓识促使他致力于建立一个封建王朝,并试图将契丹族纳入到中华文明的体系之中,成为一个优雅的象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耶律阿保机借鉴了中原的官职制度,接纳汉人,提倡两族通婚,进行文化上的交流与融合。这样的政策不仅帮助辽国吸引了大量人口,还极大地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实力。
然而,耶律阿保机的成功并非毫无代价。辽国的后期,出现了荒唐的儿皇帝石敬瑭,他为了保住自己的政权,不惜将燕云十六州献给了北方的契丹敌人,这导致了中原的防线骤然失守,整个局势变得极为危险。此后几百年,外族入侵大肆践踏,中华大地陷入了困境,曾经需要跪地称臣的远方客,逐渐演变成了占据主导地位的强者。
“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契丹王朝的灭亡也印证了这一规律。辽国由契丹人建立,然而它最终在金国的入侵下灭亡。那么,金国是谁呢?金国是女真族建立的政权。契丹王朝虽然是由契丹人主导,但其国内有着多个民族,其中最不满的就是女真族。辽国虽然在表面上进行着“一国两制”,给予汉族一些特殊待遇,但却对女真族进行了压制与剥削,甚至要求他们向辽国献上年轻貌美的女子。
最终,女真族愤怒了,他们通过建立自己的政权,决定消灭辽国。1125年,经过一场血腥的战争,辽国被女真族灭掉,契丹民族的曾经辉煌也宣告结束。从此,契丹分散到不同的民族中,最终与汉族、蒙古族、女真族等其他民族融合,再也没有了“契丹人”这一独立的民族。
那么,契丹民族的后裔如今属于哪个民族呢?经过学者们的研究,普遍认为现今的达斡尔族便是契丹的后代。达斡尔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和新疆等地,他们拥有自己的语言,虽然在清代以前使用契丹文字,但随着文化的更迭,契丹的传统逐渐失传。正如古人所说:“会须斫取契丹首,金甲牙旗归故乡。”历史往往需要从多个角度去解读,当我们站在不同的视角看待这些往事时,感受到的也必然是不同的情感和思考。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契丹的发展历程做了一个简单的概述,但其中的一些推测和不确定的部分,仍需大家进一步的指正和探讨。